楊建銘專欄:Spotify敲響了IPO投資銀行家的喪鐘?

2018-04-20 05:50

? 人氣

Spotify是直接上市,並沒有在這個上市案募集新的資金,因此也沒有進行路演和book building。為什麼Spotify不募集新的資金?因為他們不需要,和許多今天的當紅獨角獸新創一樣,私募市場滿是願意提供營運資金給他們的投資人,因此 Spotify上市並不是為了原因(一),而是為了原因(二):讓投資人和其他股東們可以變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沒有募集新資金,也就不需要路演和book building,一瞬間投資銀行所能帶來的價值被壓縮到最低:提供估值服務。雖然學過金融的人都知道估值是很困難的事情,但在上市案中估值卻是最基本、最低層的投資銀行分析師在做的工作,真正的附加價值都是在承銷銀行的管理合夥人和圈購投資人的巧妙談判中,估值服務能賺到的錢只有麵包屑。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Spotify上市後股價波動很大或是崩跌,那投資銀行就可以以此為依據,跟之後要上市的新創說:「你看吧!就算你不需要募新的資金,為了降低股價波動率,還是交給我們承銷比較好。」

事實上過去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成立在達康泡沫巔峰時期的谷歌,在2004年上市時,創辦人顯然因為對於達康時期的IPO投資銀行文化還有著非常負面的記憶,因此打著「民主化」大旗,公開讓所有投資人認購,並用荷蘭式拍賣法決定上市股價,結果認購金額不如預期,公司被迫在上市前下修認購價以及募資金額。之後不少投資銀行家都拿谷歌上市案當例子:「你看,這麼成功而且享有盛名的新創,自己搞上市都搞成這樣,還是交給我們投資銀行來辦比較好啦!」

Spotify 將以不發行新股方式,直接上市。
Spotify股票開始交易前,許多IPO投資銀行家用力唱衰,但Spotify上市首日及接下來十天裡的股價穩定表現,無疑狠狠地煽了IPO投資銀行們一個大巴掌。(資料照,取自網路)

同理,我們可以想像Spotify股票開始交易前,有多上IPO投資銀行家低頭祈禱著,用力唱衰。但Spotify上市首日交易狀況,以及接下來十天裡的股價穩定表現,狠狠地煽了IPO投資銀行們一個大巴掌——如果連還在燒錢的公司不經過承銷圈購直接裸身上市,都可以達成這麼低的股價波動率,那今後誰還需要IPO投資銀行?需要的現金在後期私募市場裡,跟相對友善的私募投資人們隨便募一募,然後大家需要變現時再來個直接上市就好啦!

「如果是這樣,奮鬥一輩子,每週工作超過一百小時,好不容易爬到管理階層的投資銀行從業人員該怎麼辦?」

讀者不用替他們擔心,比起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金融業者是最擅長山不轉路轉找出路的,這廂樓塌?沒關係,另一邊他們早就開始打地基蓋不同的房子了。對金融業者來說,只要不要弄到像「華爾街之狼」那樣鋃鐺入獄,生命永遠都會找到出路的!

後記:在與政府纏訟多年結案後,Frank Quattrone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投資銀行Qatalyst Partners,並在2011年做媒促成了高通以三十億美元現金併購我的老東家創銳訊。他在2016年正式交棒給自己的副手,退居幕後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