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須要工人榮耀,不要工人專政

2018-04-18 07:10

? 人氣

僵硬的勞動法令對經濟影響甚鉅。(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僵硬的勞動法令對經濟影響甚鉅。(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臺灣祇在乎工人福祉及小確幸而完全不在乎經濟社會利害及國家競爭力之時,就已經註定了必然「悶」經濟長期化,以至必定頹退衰敗,一瀉難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向未來,真正能使臺灣經濟能解悶紓困振興再起之道,除了鬆綁去枷解鎖國,拋開意識形態神主牌的震懾威嚇,可謂已然別無他途可以開脫。

民間建言遭到全面性忽悠不睬

國家經濟發展骨幹主力代表的全國工業總會,2017年度產業政策建言白皮書,關於勞資關係及國家人力資源政策建言,總共向蔡英文政府當局提出了十項議題,都與「基本工資過度頻繁調整」「加班費計算機制及公式設定」「工時限縮框束」「彈性工時無彈性」「責任制之遭到全面性否決」「缺工與專業人力不足」「外勞晉用與管理」「勞動派遣之制度化」「產業工會及企業工會之浮濫准設」「工會之權力與責任規範」「勞資協商機制之外力干擾及其排除之法制化不足」等,幾乎沒有一項不與過度僵直剛硬勞動法制必須「重點鬆綁」「適切彈性」有關,但是,最終真正獲致主政機關採納,並已付諸實施改善的,竟連半成都不到。

全國工業總會去年白皮書所提出的許多建言議題,其實,也同時獲得歐洲商會、美國商會,以及其他外人商會先後提出的政策白皮書,在題旨與建議內容方向上,高度輝映互補互動的響應,這些類同的強烈建議,都同樣遭到蔡政府忽悠不睬。

新提建言關注工時制、責任制及人才進口

由於蔡政府主管部會的忽悠不睬,因此,全國工業總會新年度產業政策白皮書,首先是將上年度的建言議題,幾乎是悉數都再度列入為2018年度「續提事項」,並因為勞基法修正案通過後,關於「一例一休」「彈性工時」「加班時數控制」「加班費計算」「罷工休假」「工時制勞動力與責任制勞動力之分流管理」「外勞及外國人才之晉用」等十大項社會關注熱點,則列為2018年度「新提」建言議題。

新年度白皮書「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的建言議題,幾乎就是要以「一例一休」做為年度的領銜主題,大體上也還是可預期會與歐洲商會、美國商會,以及其他外人商會所將在本年度提出的政策白皮書領銜主題,亦必再度相輝映,因為過去一整年時間,「一例一休」法制及其實施執行,特別是配套的「勞動檢查機制」,最是擾民,包括本國及所有外資企業廠商,無不怨聲載道謂為是「臺式惡政」。

建言主張的是,應參照歐洲作法,將「體力工」與「非體力工」明確定義分流,具體讓全體體力工一律適用「工時制」規制,而非體力工適用「責任制」為規制;另外,新年度白皮書的建言議題中,更轉進提議擴大外勞管理的政策施行範疇,改以「人才進口」(import talents)為國家人力資本政策訴求,升高經營管理效益。

執政黨意識形態神主牌不會輕易拋棄

但是,經濟成長核心要素「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基礎載體的企業家,對於新年度白皮書續提與新提建言議題的未來「被接受可能性」,不抱太大指望。

主要因為,最足以預期的是,依蔡英文死抱意識形態「神主牌」不放的慣性,勢必很難更弦改變:自從蔡英文完全執政全面性掌控制約中央及地方政府以來,所稟持的治國主政理念及施政策略,無一不是在絕對極端左派意識型態的挾制下,用以面對所有國家級政務措施的全盤處置,以至對於這一類再高也不可能高過於「國家能源政策」的「國家人力資源事務議題」,更沒有為之調適更變之可能;針對連續這兩年全國工商企業家領袖在白皮書中所提出要求的這些「鬆綁法規」「自主彈性空間」「尊重產企業經營自主權管管權」及期盼「與國際競爭力接軌」之建言事項,事實上都與神主牌式「工人專政」意識形態,根本完全扞格不相容,更何況,比起甚至都可以為之率性執意廢置數千億建置費用的核四廠「絕不啟用」的「非核家園」神主牌,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尤更沒有為之放棄「神主牌」可能;因此,企業家領袖都心知肚明,白皮書建言無非祇是「狗吠火車」,不會被採納。

「政黨選票紅利」絕對高過於「全民利益」

蔡英文主政當局不加採納建言的表面主要「理性」考量,至少有兩個方面可看:一方面是,從「工人專政」理念角度,勞工福祉的保障,當然一律要絕對高過於「工商產業利潤與利益」或「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利益」之保障,也就是說,從「黨利」絕對大於「國利」的立場看,如此作法所可贏取「大量選票」的價值,要遠遠高過於「寬泛空洞的」「全體國民福祉」的價值;二方面是,勞動「團體」的激越訴求、兇悍抗爭程度與力度,都遠遠凌駕於「溫良恭儉讓」工商產業界企業家領袖「甚至於大聲一點抗爭都不敢」的「民絕不與官鬥」個性聲勢,當然,這種必然的「軟土深掘後效」,是顯而易見的,怎可能「就富商」而「棄勞工」?

這兩個表面上的主要「理性」考量,質之根柢,就是蔡英文政府執意要以絕對極端左派意識型態做為其全面執政的最高治國準則所致。

絕對「工人專政」政體 絕對衰敗國家

以勞動福祉至高無上與勞動小確幸最優先的「工人專政」治國理念意識形態,是二戰後,馬克思《共產主義宣言》所倡議治國施政的最高綱領準則,國際共產也因此分別成立幾個「工人專政」政體國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蘇聯與紅色中國。

不過經過六、七十年的實際運作驗證,所有高懸「工人福祉至上、小確幸優先」絕對超越「全民利益至上」與「國家經濟發展利益優先」的治國理念與施政經國的國家社會,已然全部徹底失敗,無一不變成一窮二白的「頹退衰落」經濟社會,亦皆終致成為「非市場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大場域之邊際國家或邊陲國家。

絕對極端左派意識型態共產主義經濟國家都失敗了,偏左的社會主義經濟國家,亦已早就一個大轉彎向右靠攏修正了:洎自1995年歐盟議會做成的通盤性決議,所有盟員國家政府,都以公開行動放棄「福利國家理念」「勞動福祉至上政策」,隨即而興的「蘇東波運動」,更骨牌效應帶動大多數歐陸共產主義國家瓦解劇變,使得「工人專政」治國理念準則至上政權,悉數香銷玉殞成為歷史遺韻。

「工人榮耀」獨占知識經濟時代鰲頭

邁進廿一世紀一十年代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智慧化科技(smart technology)幾乎已經可以完全取代「體力勞動的經濟活力角色與經濟發展成長骨幹貢獻地位」,也因此知識經濟社會的「工人榮耀」(worker’s prestige)治國理念,完全替位取代了「工人專政」(worker’s dictatorship)施政理念。

今天能夠真正讓「工人榮耀」於國家社會與全世界競爭力市場的所謂「工人」,再也不是《共產主義宣言》所謂「體力勞動唯一」「體力勞動至上」的「工人」,今天可以榮耀於國家社會及全球市場的「工人」,已然是足可以讓國家自主進步以至足可以讓整個國家社會「自有資本累進遞增」的「工人」,這一類型「工人」,當然就包括了:「知識工人(knowledge workers)」、「智慧化工人(smart workers)」、「營運創意工人(creative workers)」、「經社部門產業技術創新工人(innovative workers)」,以及足以厚實國家人力資本的「人才工人(talent workers)」。

「人才工人」凌駕取代「體力工人」的新時代

而時興所謂「工人企業家」的意思,是指今天「工人榮耀」的工人,再也不是傳統農業社會工廠經濟時代,必須依附於「大型組織機構」「集體戶組織型態」的個體小螺絲釘「工人」,而是可以自主創業及營運發展的「個體勞動者企業家」、「一人公司」的雇主兼受顧人;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擁有知識才能創富」,傳統「唯一擁有體力的」,祇會繼續是肇致費用與「被定位為社會施予福利標的」的低薪低階層的,所謂「體力工人」罷了。

到了廿一世紀二十年代智慧化社會以後,全世界體力工人,勢必越來越發式微;傳統勞動力市場主體的典型「定制化工人」,將逐步漸進被非典「機動派遣工人」所大多數取代,甚至是未來被完全取代,祇會剩下人工智慧AI才是「定制工人」骨幹,也就是說,非典機動派遣工的「雇用」才是所有國家勞動市場的基本型態。

事實上,在今天的先進國家社會,「定制型勞動力」已然消逝到至微極微程度,非典型勞動力「派遣勞工」的勞動市場占比,在美國經濟社會已經快速增達43%,而亞洲大國日本,則更已超過了67%;跨國智庫預測,也許到了AI更加普遍化、普及化之後的2025年,非典的「派遣勞動力」在先進國家社會勞動市場占比,即將超過90%以上超高水準,屆時「工人專政」的聲勢,勢必更為寡少而無力。

再不鬆綁彈性 臺灣經濟「非死不可」

在全世界先進國家社會已完全棄絕「工人專政」的意識形態與治國策略方針時,臺灣主政當局竟還死抱「工人專政」神主牌的激越民粹主張,繼續奉為治國圭臬,面對包括本國的或外國的工商產業界領袖建言議題,竟然猶還以不理不睬相應,誠令國內外社會不得不為之駭然。

今天蔡英文政府祇因「仇富反商」情結,而拒絕產業領袖的「大鬆綁、大彈性」建言,其所能因此「確保的」,不過是勞工,特別是體力工人與外勞的「小確幸」,但卻會因此墊高了國家經濟經營成本,乃至增高產企業管理難度,而大大挫傷了國內外投資人對於「投資臺灣」的永續投資營運意願,甚至因此而肇致嚴重撤資、外移他遷的國家總體經濟傷害,其所潛在以及會實質付出的龐大社會成本代價,勢必都必須由全民來予以沉重地共同承受,確實非同小可;但是,令人為之倍感駭然的是,主政當家者對此,似乎並不關心,也並不太在乎。

尤其甚者,倘若因為這種國家人力資源勞動市場管理公共政策的不鬆綁不彈性,而促使國內外投資人經營者的普遍性撤資、減縮投資,結果造成臺灣地區更嚴重的「就業機會劇減」,則不但勞工「小確幸」不保,全民所受整體大傷害將更深。

倘若蔡英文政府的主政機關,至今猶還繼續採取過去兩整年以來的制式反應,全盤拒絕接受國家經濟發展主力部門領袖們的苦口婆心建言,用以做為進行必要法制及行政措施的調適改善或鬆綁解禁,則臺灣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確已高度近似於北韓的共產主義社會國家,祇懂得採行極端左派僵硬意識型態治國理政。

如此一來,整個臺灣經濟發展,不被國際經濟大市場競爭的完全摧毀,也難。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