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砸戰爭的真相─根本沒有戰略:《阿富汗文件》選摘(1)

2022-03-28 05:10

? 人氣

阿富汗局勢混亂,至今未解,美國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圖為軍警在監獄外巡邏。(資料照,美聯社)

阿富汗局勢混亂,至今未解,美國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圖為軍警在監獄外巡邏。(資料照,美聯社)

911事件發生2周後,美國正準備於阿富汗開戰,一名記者對當時的國防部長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提出了一個直接的問題:美國官員是否會為了誤導敵人,而向新聞媒體謊報軍事行動的消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倫斯斐就站在五角大廈新聞簡報室的講台上。從美國航空公司77號班機(American Airlines Flight 77)撞向西牆,造成189人死亡起,這棟建築仍然瀰漫著濃煙和燃油的味道。國防部長回答時引用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話:「在戰爭時期,真相無比珍貴,總需要謊言的貼身守護。」倫斯斐提及二戰時期同盟國在諾曼第登陸前發起的「保鏢行動」(Operation Bodyguard),這場假情報運動的目的在於混淆德軍視聽,使之無法掌握1944年敵軍入侵西歐的時間和地點。

倫斯斐的態度似乎是打算合理化在戰時散布假消息的行為,但他話鋒一轉,堅稱自己永遠不會做出這種事:「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會』,也無法想像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撒謊」。他表示:「我不記得曾經對媒體說過謊,也沒有說謊的打算,我好像也沒有理由這麼做。要讓自己免於落入一定得撒謊的境地,方法有很多。我就是不說謊。」

伊拉克戰爭頭號戰犯: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AP)
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資料照,美聯社)

接著倫斯斐被問及國防部的其他官員是否也抱持相同態度,他頓了頓,露出一抹微笑。

「你是在開玩笑吧。」他說。

五角大廈的記者群都笑了。倫斯斐就是這樣:機伶、堅強、不必事先備好講稿、總能令人卸下防備。他曾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明星摔角選手,總是不缺脫身的妙計。

12天後,2001年10月7日,美軍開始轟炸阿富汗,沒人料得到這場戰爭會演變成美國史上最曠日持久的戰爭,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戰的總和都還要持久。

與越戰或2003年於伊拉克爆發的戰爭不同,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的決策幾乎獲得一致的公眾支持。美國民眾對蓋達組織毀滅性的恐怖攻擊感到震驚又憤怒,他們希望領導者能夠保家衛國,展現出與當年反擊日軍轟炸珍珠港相同的決心。在911事件發生後3天內,國會就通過立法,授權小布希政府向蓋達組織或任何包庇蓋達組織的國家開戰。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首次援引第5條,表示組織承諾會集體捍衛任何受到攻擊的成員國。聯合國安理會一致譴責這次「駭人聽聞的恐怖攻擊」,呼籲各國將始作俑者繩之以法。甚至連美國的敵對勢力也都聲援美方,伊朗有數千人參加燭光守夜活動,強硬派人士更於22年來第一次沒有在每週祈禱中高喊「美國去死」。

美方對戰爭日漸心虛、越發無力

美國官方有了如此強大的後盾,也不必為了合理化戰爭而說謊或編造消息。然而白宮、五角大廈和國務院的領導者很快就開始給出不實保證,掩蓋戰場上的敗退。隨著年月的流逝,這種矯飾變得更加根深蒂固。軍事指揮官和外交官更難以承認錯誤,難以在公開場合中清楚、誠實地的評估局勢。

沒人願意承認起初合理發動的戰爭會淪為挫敗。一場所有人心照不宣、為掩蓋真相的陰謀從華盛頓蔓延至喀布爾。疏忽難以避免地成為騙局,最終迎來徹底的荒謬。美國政府曾分別在2003和2014年兩度宣布戰爭結束,然而卻只是在現實中全然站不住腳的一廂情願。

歐巴馬總統曾誓言要終結戰爭,讓所有的軍人回家,但直到他的第2任期即將於2016年結束前,他都沒能辦到。美國人民已厭倦永無止盡的海外衝突。原本的理念幻滅之後,許多人也開始不再關注。

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續留8400美軍駐紮阿富汗。(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見圖)後來決定續留8400美軍駐紮阿富汗。(資料照,美聯社)

那時我擔任《華盛頓郵報》的路線記者已將近7年,主要負責五角大廈和美國軍方的相關報導。我見證了4任不同的國防部長、5位戰爭指揮官,也曾與資深軍官一同前往阿富汗和周圍區域出席各種場合。在那之前,我有6年的時間都在《華盛頓郵報》擔任特派記者,負責報導海外新聞,撰寫內容包含蓋達組織和其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中東、北非和歐洲的分支。

我和許多記者一樣,都清楚阿富汗相當混亂。美國軍方總稱軍事行動一直有所進展、也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我卻對這類空洞言論越發不以為然。多年來,《華盛頓郵報》和其他新聞機構一直都在披露戰爭的整體問題。許多書籍和回憶錄也提供內幕消息,敘述阿富汗的關鍵戰役和華盛頓的政治內訌。但我很好奇,大家是否都未能掌握整體局勢。

這場戰爭是如何陷入僵局,失去迎來持久勝利的希望?美國及各盟國起初明明於2001年成功鎮壓了塔利班和蓋達組織,是哪裡出了差錯?沒有人公開詳盡地說明戰略為何失敗,也沒有人確實檢討這次軍事行動瓦解的原因。

至今,我們尚未為阿富汗事件成立如911事件一般的調查委員會。因政府未能讓美國土地免於這次史上最嚴重的恐怖攻擊,該調查委員會便要求政府對自己的無能負責。參議員雖然積極地質疑越戰,國會卻沒有比照傅爾布萊特聽證會(Fulbright Hearings) 的方式對阿富汗事件多作說明。兩黨有太多人必須為大量錯誤負起責任,因此很少有政治領袖願意究責或接受批判。

真能「記取教訓」(Lessons Learned)?

2016年夏天,我收到一則消息,有個鮮為人知的聯邦機構「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簡稱SIGAR)採訪了數百名參戰人士,其中有許多受訪者都趁此機會宣洩出長期壓抑的挫敗感。辦公室的採訪是為了一項名為「記取教訓」(Lessons Learned)的計畫,旨在檢討失敗的阿富汗政策,讓美國未來不會重蹈覆轍。

同年9月,辦公室開始發表一系列的「記取教訓」報告,突顯出阿富汗的問題。但這些報告卻被政府的矯飾逼得透不過氣,刪去了我在採訪中聽聞的嚴厲批判和指責。

調查記者的畢生志業,正是找出政府隱藏的真相,將之公諸於世。所以我依據《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向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提出請求,取得「記取教訓」的訪談逐字稿、筆記和錄音檔案。我認為公眾有權瞭解政府內部對戰爭的評判,也就是不加掩飾的真相。

辦公室卻屢屢推辭。戰爭耗費了巨額的納稅人資金,堂堂由國會設立的機構為的就是擔起這份責任,他們卻僅給出如此虛偽的回應。《郵報》不得不提起兩次聯邦訴訟,強制辦公室釋出「記取教訓」的文件紀錄。歷時3年的官司後,辦公室終於公開了兩千多頁過去未發表的採訪紀錄,428名受訪者涵蓋將軍、外交官、救援人員和阿富汗官員,他們均在戰爭中扮演要角。

機構刪減了文件的部分內容,大多數受訪者的身份也被隱去。但採訪顯示,許多資深的美國官員私下都認為這場戰爭就是徹頭徹尾的災難,與白宮、五角大廈和國務院官員公然發表的樂觀聲明互相矛盾,他們年復一年向美國人民保證阿富汗的局勢一直有所進展。

阿富汗與塔利班間的恩怨糾葛很長,談判並不容易。(BBC中文網)
阿富汗多年來的戰亂與塔利班的恩怨糾葛脫不了關係,而美國攪和其中,談判非易事。(資料照,BBC中文網)

接受訪談的美國官員會如此坦率,正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言論不會被公諸於世。他們向辦公室承認,戰爭的計畫存在致命缺陷,華盛頓浪費了數十億美元,設法將阿富汗改造成一個現代國家。採訪還曝光美國政府的種種徒勞無功,例如設法遏阻阿富汗失控的貪腐狀況、組織稱職的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以及耗費巨資打壓阿富汗蓬勃的鴉片貿易。

許多受訪者也說明美國政府是如何不遺餘力地蓄意誤導大眾。他們表示,喀布爾軍事總部和白宮的官員經常竄改統計數據,營造美國正在贏得戰爭的表象,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令人震驚的是,連高層將領都承認,他們是在沒有實質戰略的情況下打仗:「我們沒有作戰策略,戰略根本不存在 。」陸軍上將丹.麥克尼爾(Dan McNeill)抱怨道,麥克尼爾在小布希政府執政期間曾兩次擔任美國總指揮官。

「根本沒有連貫的長期策略 。」英國將軍大衛.李查茲(David Richards)表示。李查茲曾在2006至2007年帶領美軍和北約部隊,他說:「我們試圖理出一套能夠長期執行的連貫作法,也就是妥當的策略,卻只得到一堆亂七八糟的戰術」。

還有一些官員表示美國一開始就搞砸了戰爭,不斷地誤判局勢,再不斷採取錯誤行動:「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在小布希執政期間曾任南韓及中亞最高外交官的包潤石(Richard Boucher)說道。

「我們對執行的任務全無概念 。」陸軍中將道格拉斯.魯特(Douglas Lute)如此回應,他曾在小布希和歐巴馬任內擔任戰事權威。

魯特感嘆大量的美軍因此喪生。他作為一位三星將領,竟然未堅守軍人的隱忍克制,反而進一步批判,表示這些犧牲相當不值。

「要是讓美國人知道這次失敗多麼慘痛……丟了2400條人命 。」魯特說道。「誰敢承認這都是徒勞無功?」

20年來,美國政府在阿富汗部署了77萬5000多名美軍,其中有2300多人殞命,2萬1000人負傷歸國。官方尚未全面結算投注於戰爭的相關花費,但大多數估計都超過了1兆美元。

20220324-《阿富汗文件》立體書封加書腰(黑體文化提供)
《阿富汗文件》立體書封加書腰(黑體文化提供)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記者,負責報導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議題,尤其是2001年起的全球反恐戰爭。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阿富汗文件:從911反恐開戰到全面撤軍,阿富汗戰爭真相揭密》(黑體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