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站在歷史浪頭的台灣終將破繭而出

2018-04-21 05:30

? 人氣

國府遷台至今七十年,因兩岸對抗實施「台澎金馬地區」的戒嚴,在蔣經國總統時代宣布解除,台灣回歸民主制度的常軌。解嚴三十年來,政黨輪替三次, 和帄轉移政權,這是台灣獨步華人社會的領頭羊,台灣為何要放棄?民國 107 年 11 月 24 日地方位階的大選,將是另一次民主共和的民意選擇;民國 109 年年初, 總統及立委的選舉,又將展現沉默的中堅力量。民粹式的政治操弄與專制獨裁的政權,能否通過選舉選民的試煉或歷史的考驗,我們且拭目以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世紀的歐洲經歷兩次大戰,歐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因賠款造成通貨膨脹, 民主制度因希特勒操作形成納粹獨裁,更因對外侵略引爆第二次歐戰。英、法、 美也因戰後的經濟蕭條,「姑息外交」縱容歐亞各地「法西斯」政權橫行。日本更以美其名「大東亞共榮圈」侵略東亞及東南亞,將美國也捲入戰爭漩渦。名副 其實的「世界大戰」,演變為共產主義的無限擴張,階級鬥爭的禍害人性,成為這個世紀的不幸「烙印」。過去一世紀,獨裁專制政權運用合法的政府暴力統治各國、對外以國家利益為名肆處發動侵略;甚至棄法律如敝屣,暴力挑起人民相互仇視與鬥爭,任意屠殺統治下所有人種。

民主制度與獨裁專制何者能經歷戰爭試煉?以戰爭發動與動員能量,似乎是專制獨裁較有效率,然而較有耐力又會是那一方呢?先賢「藏富于民」正說明國力之無窮。掠奪式的階級鬥爭,為何無法支撐專制獨裁政權于長久呢?「民無信不立」不正說明台灣未來的出路嗎?

孫文的民權思想建構中華民國的「五權憲法」概念,「行政、立法、司法、 考試、監察」五種治權與「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若能獲得政治人物的尊重與實踐,自是全民之福。然而政客無所不在踐踏法律,梟雄與屠夫又豈在乎宗教果報,「政府權力制衡」自是必要設計。因之,監察權的設計與民主 制度下的投票選舉監督,更彰顯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歐洲民主政治發展史與蘇聯共產政權的興衰,說明經濟發展人民富足後,必然要求政治的參予與權力的分享。 西歐民主制度發展歷程,台灣經驗亦步亦趨,中共政權又何能例外的「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四、台灣正在「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歷史洪流中撥亂反正

「多元文化社會」是台灣自我標榜的特色,愛台灣本就是天經地義。「關公與媽祖」信仰更是台灣民間社會深厚的穩定力量。「兼容並續、有容乃大」與「中 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此種民本思想與大自然追求和諧的相處模式,正是可長可久的生活態度與為政之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