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鳥人》到底有多神?

2015-02-23 13:30

? 人氣

電影是藝術和科學的混血兒,奧斯卡的正式名稱本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獎」,《鳥人》成為年度讚譽最多、呼聲最高的影片,除了漫畫式白描好萊塢和百老匯內幕,以及戲中戲和「戲中戲中戲」的豐富趣味,另一個重要的籌碼正是「技術」。《鳥人》最刺激電影圈及影評界的,其實是全片110分鐘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沒有畫面切換——雖則實際上是借助了黑場過渡、數位剪輯等手段,用十來個10分鐘到15分鐘的長鏡頭拼接而成,但技術難度和最終呈現,還是讓人歎為觀止。這是對該片所有演員及幕後工作人員的巨大挑戰,經常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演員的表演還可以說接近舞臺劇的標準,但時空不斷變化,尤其還在真實的百老匯戲院的狹小後場裡實拍,布光、攝影、收聲的難度極高,經常是十幾號幕後人員緊跟攝影師,簇擁著演員們穿梭往復,猶如無聲地起舞。所以,在美國電影每到歲末年初的「頒獎季」裡,該片得到了各種電影從業者的公會獎、行業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大宗師費里尼的《八部半》開始,電影人就頻繁把本不足為外人道的職業內情曝光於眾,如果《鳥人》最終拿到了2015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再加上2012的《藝術家》、2013的《逃離德黑蘭》,那麼就會有一個極其有意思的局面:四年內三部「戲班子」電影拿到了奧斯卡的最大獎。這當然不是一種巧合,毫不誇張地說,現如今正是一個電影人最愛拍講拍電影的電影的時代了。好萊塢不斷出爐歐美明星大導的傳記片,即便在中國,我們這兩年也陸續出產了《黃金大劫案》《低俗喜劇》《微愛》等等關於電影的電影。

當代傳媒和民眾對演藝圈的熱切窺探,戲中戲片中片的有趣結構,以及「演戲」這種職業獨特而永恆的手工性,都促使著「後現代時代」的電影人不斷夫子自道、現身說法,而妙趣橫生的《鳥人》,或許就是這波熱潮中最漂亮、最聰明、最精妙的那一個浪頭。表面上,影片諷刺了我們這個時代以及身處其間的所有人——不論是在好萊塢主演無腦的爆米花動作片,還是在紐約的話劇舞臺上追求「嚴肅藝術」,瑞根都被人瞧不起,然而,下了台就陽痿的戲霸麥克、不看戲就要發表惡評的《紐約時報》評論人、台下正襟危坐又玩手機的觀眾們、無孔不入毫無立場只愛八卦的媒體們……又有誰不淺薄不可笑呢?究其根本,正是跟老爸吵架時,瑞根的女兒點破了在連「小貓玩震動棒」都有無數點擊率的今天,我們所有人的命門:「害怕自己不重要」。

所以實際上,《鳥人》又是寬容的,它也原諒了所有人。這個瑣碎平庸的年代,人人資訊超載又都個個修養欠奉,於是淺薄無知,成了如今的全民共性。但正如《鳥人》的副標題所示:無知的意外美德(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說的其實就是今天雖然人心不古,但也不那麼偽善了,即便蠢、壞、怪,也是發自內心而真誠的,因為世界民主而扁平了。從前的伊納里圖,在他的名作如《通天塔》《美錯》《21克》裡,都太悲天憫人、苦大仇深,為了人世間的種種苦難、心靈間的重重溝壑而悲憤。比如《通天塔》,來自四個國家的四個家庭,被一次意外事故糾纏在一起而又無法交流,只能眼看著悲劇一步步加劇,場面雖大,但創作者的人文關懷卻有刻意為之、用力過猛的嫌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