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二課─終於演變成美國內戰

2022-03-15 06:10

? 人氣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這項重大決策的倉促草率,美國在沒有準備的狀況下對俄羅斯能源出手,不僅傷害了盟友,所有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也讓自己陷入政治內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令拜登揪心的是,沙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這些產油國,不是都願意增產。

於是,民主黨能源州參議員喬.曼欽悠然地說啊:我們必須提高石油產量。

然後,怕石油資本家發國難財的民主黨人緊張地說啊:我們得公開向石油公司施壓增加產量,而不是哄抬價格。

最後,共和黨人憋笑說:讓我們的人進決策圈吧,「新冷戰」需要團結。

歷史的關鍵時刻在我們腳下

對迎面而來的高油價風暴,以及隨後就來的停滯性通脹,在媒體面前,民主黨人堅持此項行動是正確的,他們自認給予了普京一個「強而有力的信號」,並吹哨壯膽地稱:

「你當然不會因為害怕油價上漲而繼續讓弗拉基米爾.普京發財。那將是錯誤的答案。讓我們打擊普京的痛處」。

然而,克里姆林宮若屈服於美國的能源制裁,那就是全盤皆輸的局,俄羅斯承受不了功虧一簣的代價。普京的決策風格看起來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由於歐洲一時半刻無法跟進美國,他仍有諾大的反擊空間緩解衝擊。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歐洲若在能源層面受到重創,美國會因其一意孤行而重挫領導威信,至少會毀了這一年多來拜登挽回盟友信心的努力。但同時不能否認的是,歐洲的重新武裝,會給美國與北約帶來巨大利益。

現在的看點是,拜登如何在抑制油價的同時,還能兼顧其在能源領域的環保承諾;在美國民眾討厭加油站的同時,還能贏得選舉;在聯準會升息的同時,仍能保證成長;在應付俄羅斯的同時,還能對付中國;在放話制裁印度的同時,還能維繫印太四方;在普京反制的同時,還能確保戰火止於烏克蘭。

這些都足使白宮焦頭爛額,扔「汽油彈」讓局勢複雜化,真是拜登自找的,而日後回頭清算,美國不見得是最終受益者。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閱讀歷史時總有這種感覺,但真相往往是,雖早知如此,仍得硬著頭皮上。

解決問題需要理性的決策,理性的決策有賴於理性的組織,體制與大環境,沒這些條件,就維繫不了秩序,一失序,事情就容易滑入非理性黑洞,且明知是洞,也得跳。

我們現在親眼見識了非理性重大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一環扣著一環的利益結構接續現形,過程倉促,草率,愚昧,加上決策者的判斷失誤,身不由己,與自欺欺人。

以上便是烏克蘭第二課:終於演變成美國內戰。

*作者為文字作者

註1: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也稱為指控文化(Call-out culture),2020年開始流行的詞彙。這詞彙簡言之就是對「非我族類」的集體抵制。這裡所謂「非我族類」是指若干傳統價值觀,或約定俗成的社會習性,以及不排斥傳統價值觀的人群。這種文化浸入到政治領域,便擴大了「非我族類」的定義,例如國內外政敵。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