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虔豪專文:理解北韓想什麼,才能想下一步怎麼走

2018-05-06 05:10

? 人氣

「理解北韓在想什麼,或會怎麼想,我們才能計畫下一步該怎麼走。」圖為北韓全國慶祝創建者金日成105歲冥誕「太陽節」,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首都平壤主持閱兵大典。(AP)

「理解北韓在想什麼,或會怎麼想,我們才能計畫下一步該怎麼走。」圖為北韓全國慶祝創建者金日成105歲冥誕「太陽節」,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首都平壤主持閱兵大典。(AP)

二〇一〇年,還在唸大學,為探尋更多北韓內情,我隻身前往首爾,就帶了個簡陋的手持攝影機和腳架,約訪了一位又一位脫北者。那時,有關北韓的英文著作或資料相當匱乏,更別說是華文了。我很渴望從那些越過圖們江、幾經顛簸、輾轉來到南韓的「新住民」身上,獲知更多有關那神祕國度發生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當中,大多是因生活困頓而選擇離開;也有原本居住在平壤,因家人觸犯到黨被整肅,而被流放到邊疆地區的,也有在軍隊中,對體制失望,選擇逃離。如同拼圖般,我想藉他們的故事,一一還原出北韓樣貌。這也是目前,包括南韓情治單位在內,獲取並整理出北韓發展的常規方法。

對親歷一九九〇年代中期,稱為「苦難行軍」的大饑荒——他們的敘述相當類似——共產體系下的配給再也等不到;沒東西吃,班上同學越來越少,最後連老師也死去。國際援助從未送達百姓手中,倒是在黑市能目擊到印有英文機關符號的物資袋,吃活人的傳聞甚囂村內。大家每天想著如何活下去,如何養活家人。

交通、經濟、教育等系統全面癱瘓,越來越多人跨境前往中國,在毫無身分、可能隨時被拘捕遣返受酷刑的情況下,打工、結婚,或來到南韓,再賺錢匯回北韓親友。外部世界對這封閉疆域所知甚微;大量餓死曝光,已距事發當下過了一段時間,才有人開始預測北韓不久將崩潰,但最後,這國家撐了過來。

除文攻武嚇外,我仍能從脫北者出身的專門記者及日本同業中,得知近來發生的變化:那裡仍受嚴格管制和封鎖,但首善之都與國家的展示櫥窗——平壤,計程車、陳置琳琅滿目貨品的商場、西餐廳與大型娛樂設施接連出現,民眾穿著時髦,人手一支行動電話……資本主義的元素正流入這封閉的國境。

平壤街頭,一名男子在金正日與金日成像前使用手機。(美聯社)
平壤街頭,一名男子在金正日與金日成像前使用手機。(美聯社)

更有脫北者朋友當著我的面,撥打手機給北韓的親人——儘管這可能為自己招惹麻煩——他們在電話裡說知道台灣,講述著北韓子女的生活,最近私下偷看什麼韓劇,米價波動,要不要透過掮客把孩子送來南韓。在高壓與政治意識形態注入的封閉國境內,電話那頭聊的每件事,似乎都在與既有的迂腐制度對抗。

至今,我面會逾百位脫北者,整理出若干他們的故事,拍成帶子,寫成報導,也在學校放給韓文系學生看;但我發現,自己獲得的拼圖不過是數萬個中的十多個;而以記者的角色觀察北韓,並看著世人如何面對北韓,我越來越覺得宛如盲人摸象——每個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些片段,就以為這是北韓的全貌。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正式定居南韓採訪的記者,處理北韓新聞也碰到困擾:海外媒體或社會輿論對北韓的情報如飢如渴的當下,南韓成為蒐羅與發送相關新聞與評論的陣地。但或許是「當局者迷」,南韓面對北韓,流於兩個極端情緒,導致相關內容就像被加入太多調味料,我們因而真實面貌漸行漸遠。

對北韓採強硬態度的保守派(政媒皆然)只顧強調國家安全,甚至不惜將主張與平壤當局對話的進步派「抹紅」為赤色分子;許多北韓內部消息未經核實就由他們放出來,任意傳播。最後,北韓議題成為他們打壓異己、轉移保守派政權施政不力的目光,並激起中老年支持者恐慌、化為選票的工具。

進步派則過度陷入南北民族對話與和解、走向統一的憧憬中,不少人對獨裁專政的北韓當局如何侵犯人權和文攻武嚇視而不見;沉浸於共築民族大業的幻想,只想透過與北韓交好來解決韓半島僵局,對現實面上國際關係角力和包括北韓在內的戰略考量,怎麼互相作用,對韓半島產生影響,卻理解薄弱。

在《北韓,下一步?!》中,出身東德、通曉韓文,同時也是經濟學者的作者陸迪格不僅有做為前分裂國家的經歷與觀點,也以自身能力和職位,廣泛接觸原文資料,並定期透過機會接洽北韓官員,在有限的資訊下,透過各種思路,為外界重新梳理出北韓過去的發展模式,再做出褒貶。

重要的是,陸迪格手上也有幾張「拼圖」——二十年來,橫跨金日成、金正日與金正恩三代掌權,他多次前往平壤、開城及經濟特區,在現場互動——儘管拼圖數量仍極其有限,且可能受官方誤導,但他第一手現場見聞,搭配歷史材料與學術知識,把這塊拼圖的界限和框架給找了出來,讓人理解未來該「怎麼拼」。

因為分立已久,加上北韓的自我封鎖,許多南韓人,無論立場是保守或進步,看到台灣與中國間能有密切來往,都會一廂情願投以羨慕眼光,但不少人忽略「中國因素」可能對台灣帶來的威脅,還有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反感及擔憂。事實上,不少南韓人面對「統一」,精神上的興奮大於實際的研究與準備。

2006年義大利杜林(Turin)冬季奧運,兩韓代表團持「朝鮮半島旗」(統一旗)一起進場。(AP)
「事實上,不少南韓人面對『統一』,精神上的興奮大於實際的研究與準備。」圖為2006年義大利杜林(Turin)冬季奧運,兩韓代表團持「朝鮮半島旗」(統一旗)一起進場。(AP)

我並非故意要打碎南韓朋友的美好夢想,只是當民族主義衝過了頭,人們往往缺乏務實,最後才來後悔。面對期盼統一的南韓,也屢屢借鏡東西德,東德出身的陸迪格認為德韓兩造基礎與時空皆異,很難得出有意義的結論,但他還是詳細分析究竟哪裡不同,還有該如何去面對與解決南北差異。

而我身為記者,處理北韓新聞時也時常得傳達周遭的南韓、中國、日本、俄國與美國的反應,讀者看了總覺複雜難懂,但《北韓,下一步?!》最有趣的部分莫過於陸迪格假設了南北統一或不統一,周邊諸國的理性反應與行動,從統一問題延伸出國際關係,東北亞局勢就能迎刃而解,了然於心。

不管南韓國內要對北韓強硬或友好,甚至去作「統一大夢」與準備付諸實踐,還是外部世界要面對北韓、理解與進一步出面解決韓半島僵局,都會碰到蒐集資料的大難題,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情報受限的情況下先卸下自我成見,理解北韓在想什麼,或會怎麼想,我們才能計畫下一步該怎麼走。

*作者為駐韓獨立記者,本文為作者為《北韓,下一步?!——國際經濟學家所觀察的北韓現況與未來》撰寫之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