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習近平終於等到普京加入反美統一戰線,但烏克蘭戰爭恐讓中國付出沉重代價

2022-03-08 11:00

? 人氣

2022年2月4日,普京與習近平在北京同框。(美聯社)

2022年2月4日,普京與習近平在北京同框。(美聯社)

在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還沒有走到一起的那幾個月裡,這位中國領導人一直關注一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不是烏克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想和普京統一步調有一個主要目的:形成反對美國的統一戰線。據中國官員、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顧問以及對公開聲明的分析,結果是2月4日中俄宣布兩國的友誼「沒有上限」。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但隨後俄羅斯入侵鄰國的行動迫使中國調整外交政策,調整方式有可能破壞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關係,並使中國多年來建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努力付諸東流。

這些官員和顧問們表示,在北京,這一可能讓中國付出沉重代價的舉措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正在逐漸顯現。一些官員表示,他們擔心以犧牲其他關係為代價而與俄羅斯走得太近的後果,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世界許多地方孤立俄羅斯的情況下。

從華盛頓到布魯塞爾,許多政界人士已將中國和俄羅斯當做一個新的「軸心國」組合——這個詞讓西方聯盟有更多理由遠離中國,並在彼此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前夕提升了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這是習近平一個很大的外交政策失誤,」專注國際關係的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國問題專家Jude Blanchette說。「對中國來說,代價是非常真實的,同時也暴露了習近平政策的局限性。」

中國外交部沒有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就在一年前,習近平還在發表「東升西降」這樣的言論,當時中國經濟強勢回溫,而全球大部分地區則受到新冠疫情相關封鎖的困擾。北京試圖塑造和鞏固國家形象,希望將中國打造成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和發展中國家的慈善贊助者,與此同時,中國加強了民族主義輿論攻勢,包括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主張。

今年,習近平在國内面臨經濟低迷問題,這種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政策一手造成的;國際方面,他面臨地緣政治格局的轉變,在這種轉變中,中國置身於鴻溝的一邊,而世界上幾乎所有其他國家都站在另一邊。預計習近平將在今年打破先例,尋求獲得第三個任期。

外交政策顧問說,北京下一步會做什麼,取決於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此外,習近平可能會繼續維護與普京的夥伴關係,因為北京認為中美關係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中國需要留住俄羅斯這個最重要的戰略合作者,即使中俄並未直接結盟。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繼續採取騎牆策略,外交上會越來越難。

「尷尬的夥伴關係」

上述官員和外交政策顧問表示,習近平在過去一年的內部會議上常常強調美國是對中國利益的最大威脅,將中國的外交政策重心放在與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上。

當初普京接受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邀請後,北京立即展開行動,去年11月末就開始為今年2月4日的領導人會晤做準備。

那時候,包括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在內的西方國家正以中國人權記錄為由召集對北京冬奧會的外交抵制行動。當時,拜登政府即將在2021年12月初舉行民主峰會,試圖針對中國的集權統治確立一套明確的替代性的理念。了解2月4日中俄聯合聲明產生過程的官員和顧問說,西方的舉動激怒了中國政府,推動其做出了決策。

這些人士稱,習近平的目標之一是為中俄夥伴關係奠定意識形態基礎。為此,中國駐美大使與俄羅斯駐美大使攜手,於去年11月底在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篇不同尋常的聯合評論文章。國家利益中心是一家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由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創建。

兩人指出,民主「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群體的特權。文章稱,中國是「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民主」,並稱民主是俄羅斯作為「民主聯邦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

2月4日的聯合聲明稱,中俄兩國「擁有植根於千年發展的深厚民主傳統」,這一說法反映了習近平的意識形態觀點。一千年前,中國處於皇權統治的封建宋朝,以高度發達的官僚機構而聞名。

據這些官員和顧問說,是北京方面建議將中俄合作「沒有上限」的措辭包括其中,這種說法讓西方惶恐不安。這些人士說,這樣做與其說是為了聲明中國在發生戰爭時將站在俄羅斯一邊,不如說是在向美國發出明確信號,表明兩國有決心對抗在兩國看來不斷加劇的美國威脅。

這些人說,北京的計劃並未考慮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日益激烈的措辭。儘管俄羅斯對烏克蘭重兵壓境,中國官方也收到了關於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美國情報,但中國仍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這些人還表示,中國認為普京的博弈政策已經帶來了普京想要的結果,其中包括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北約)產生分裂。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國項目主任孫雲(Yun Sun)說,中國急於展現出與俄羅斯建立起來的旨在對抗美國的強有力夥伴關係,這導致中國忽視了所有跡象,並走向了一個危險的方向。史汀生中心是位於華盛頓的智庫,致力於促進和平與安全。

2月4日的聯合聲明六次提到美國。該聲明沒有提及烏克蘭。但儘管如此,由於習近平在聲明中認可了普京反對北約擴張的主張,因此西方許多人都在關注中國在當前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印度-太平洋政策高級協調員Kurt Campbell周一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主辦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目前無疑正因試圖維持與俄羅斯的深厚和重要關係而面臨尷尬局面。

Campbell稱,美國希望中國能夠在敦促普京重新審視入侵烏克蘭一事上發揮關鍵作用,但他說:「我們認為中國已經選擇了不提前插手的做法。」

代價

在2月4日的聲明發表後,普京一離開北京,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就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討如何對不斷發展的烏克蘭危機做出回應。一個多星期後,他們發表一系列聲明,顯示出希望為對俄擁抱立場降級或澄清的意願。

自從俄羅斯軍隊於2月24日進入烏克蘭以來,中國在外交上就像許多外交政策專家所說的一直在走鋼絲。一方面中國不得不幫助俄羅斯,不願看到俄羅斯經濟崩潰,另一方面則試圖堅持其在主權方面的外交政策原則,並防止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完全破裂。

北京方面一直避免大舉援助莫斯科。中國開始購買俄羅斯的農產品和能源產品,但一些中國的銀行人士說,中國也在遵守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更具破壞性的金融制裁,擔心被美元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拒之門外。他們說,他們的默認立場是遵守制裁規定,除非上級領導另有指示。

外交政策分析人士說,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模棱兩可,可能會使得英國、澳洲以及日本等國家加快防範中國的行動。考慮到北京方面對一些貿易夥伴的脅迫行為以及在台灣海峽附近的軍事活動增加,這些國家已經在鞏固與美國以及彼此之間的經濟和軍事聯繫。

拜登政府正在籌劃更加強硬的對華經濟政策。美國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出的新舉措包括,可能動用《貿易法》(Trade Act)第301條款,對中國政府扶持其認為具有戰略意義行業的做法啟動新的調查;該條款是一項強有力的工具,美國政府可據此對某些被視為違反貿易法的做法採取懲罰性行動。

中國政府深化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的行動遇到了更大阻力。歐洲企業高管表示,歐洲議會解凍中歐投資協定立法審批程式的前景越來越暗淡,該協定原本旨在加強歐盟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中國與歐盟原計劃4月份舉行峰會,現在看來,即使峰會仍如期舉行,雙方主要討論的可能會是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周二與烏克蘭外長的通話體現了中方面臨的難題,既要堅持本國外交政策立場,又不能直截了當地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要支持俄羅斯關於北約擴張威脅其安全的言論。

王毅在通話中對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一國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擴張軍事集團來實現。

北京在領土主權問題上的糾葛最為棘手。中國的外交政策始終堅持領土主權不容侵犯、內政不受他國干涉的原則。這一理念構成了中國關於其他國家不應插手中國對台領土主張這一觀點的基礎,原因是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對這一原則的承諾似乎會迫使中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然而中國一直沒有這樣做。中國的政策聲明避免使用入侵一詞,而是呼籲通過對話解決危機。與此同時,西方官員擔心,俄羅斯基於烏克蘭在歷史上歸屬於俄羅斯這一理由而採取的行動,可能會鼓勵中國加快實現其長期宣稱的統一台灣的目標。

個人關係

自2012年末掌權以來,習近平已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主導力量,並強調他所稱的「大國外交」,與前幾任中國領導人的外交政策議程相比,習近平的思路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前幾任領導人的外交政策議程以妥協為特色,注重搞好中美關係。

外交政策顧問表示,這種更集權、更激進的外交策略意味著與習近平的議程不合的觀點不會傳到這位最高領導人的耳朵裡。

上述外交政策顧問稱,如今儘管中國官方媒體充斥著親俄言論,但一些顧問私下質疑,這種夥伴關係是否會切斷中國與西方技術和其他資源的聯繫,並損害中國的發展。他們在私下討論中指出,畢竟是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開放推動中國在過去40年實現了巨大增長。

中俄在對抗美國方面有共同利益,這幫助推動兩國關係達到冷戰初期以來最密切的程度。這其中部分也源於習近平和普京之間的個人關係,這兩名威權主義者都有重振國家往日榮光的願景。就中國而言,這個「往日」可能要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

2013年,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就選擇了俄羅斯。習近平在訪問期間告訴普京,他和普京的性格很相似。自那以來,這兩人已經會晤了30多次。普京對習近平展示了他有時會對其他國家領導人有所保留的尊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國際關係學教授Sergey Radchenko指出,有時普京會見外國政要會故意遲到。有一次,他帶著他的狗去見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普京知道梅克爾很怕狗。

「他永遠不會對習近平做這樣的事,」Radchenko稱。「他對習近平極為尊重,因為他認為與中國的密切關係是俄羅斯最寶貴的政治資產之一。」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