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俄烏之戰如何善了?

2022-03-08 07:00

? 人氣

烏克蘭戰爭:兩名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軍人在基輔一處檢查站舉行婚禮,同袍們一手拿槍、一手持白玫瑰為新人獻上祝福。(AP)

烏克蘭戰爭:兩名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軍人在基輔一處檢查站舉行婚禮,同袍們一手拿槍、一手持白玫瑰為新人獻上祝福。(AP)

烏克蘭戰爭前景未卜,《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Friedman)做了下列三種「想定」,很有啓發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是「全面的災難」(the full-blown disaster)。普京必要時會殺害更多人和摧毀更多的烏國基礎設施,以消除烏克蘭作為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和文化,並且顛覆烏國領導階層;

二是「骯髒的妥協」(the dirty compromise)。若烏克蘭軍民在俄軍閃電戰中挺得夠久,讓經濟制裁造成普京的經濟嚴重受傷,從而促使雙方被迫接受妥協。妥協的內容包括:以停火和俄軍撤退,交換俄國將本已實際控制的烏東地區納入境內;烏克蘭明示永不加入北約;美國及其盟友同意取消對俄經濟制裁;

三是「救贖」(salvation)。俄羅斯民眾效法烏克蘭人民目前的表現,鼓足勇氣和決心爭取自身的自由,把普京驅逐下台。

目前看來,上述三種場景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大。由俄烏雙方透過外交途徑結束戰事,應是「皆大歡喜」的選擇。因俄烏皆表達談判的意願,也進行過嘗試。但烏克蘭要求「立即停火,俄軍撤出烏克蘭」;普京則提出「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主權、烏克蘭去軍事化、確保烏克蘭中立地位」的三個停戰條件。雙方談不攏,結果買賣不成,仁義也不在了!

在美歐皆表不派兵介入的情況下,普京或許認為可以速戰速決,以最小軍事投入,獲取最大政治利益;但輕忽料敵從寬的道理,遭到對手的頑強抵抗。俄軍傷亡慘重,全球各地湧現的反俄聲浪,更非普京所能預期。

普京因發動戰爭已成眾矢之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40年來,首次因烏克蘭危機,要求193個成員國召開特別會議,結果有141國投票支持譴責俄羅斯的侵烏行為。此外,世界各國對俄國祭出愈來愈嚴厲的制裁,範圍涵蓋金融、軍事、科技、體育和其他商品等出口領域。連一向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永久中立國的瑞士,都加入了制裁的行列。

普京了解國際制裁對俄羅斯可能造成的不利衝擊,因此稱其為「形同對俄宣戰」;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更坦承:「俄國經濟正遭受嚴重打擊」。烏克蘭的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如果俄烏陷入一場「持久戰」,結果會像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高級官員、俄國事務專家柯柏(Paul Kolbe)形容的那樣:「普京試圖要吞下一頭豪豬,然而俄國這頭熊恐怕很難將其消化。

西方最期待,也是最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戰爭結束普京的統治;但這名政治強人卻有面臨政治危機的風險。僅管受到政府壓制,俄國內部已聽到反戰的聲音。身陷囹圄的俄羅斯異議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更呼籲民眾必須天天上街頭,抗議莫斯科的入侵烏克蘭。

2022年2月27日,莫斯科的反戰人士遭到警方逮捕。(美聯社)
2022年2月27日,莫斯科的反戰人士遭到警方逮捕。(美聯社)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因抗俄作戰成了英雄,他以視訊方式在歐洲議會發表的演說,連現場口譯員都忍不住哽咽,全場聽眾更起立鼓掌為哲連斯基加油打氣,讓他成了名符其實的「悲劇英雄」。雖然民調顯示,有九成的烏克蘭人支持哲連斯基,有七成烏克蘭人相信烏軍終將戰勝俄軍。但在軍事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對烏克蘭人民而言,迎面而來的將會是一場場的苦戰。

拜登3月1日發表任內首份國情咨文演說,內容罕見地先談外交,再談內政,而外交又以烏克蘭危機占顯著篇幅。美國駐前蘇聯最後一任大使馬特洛克(Jack Matlock),在2月14日俄烏戰爭一觸即發時,針對美國長期對俄外交政策,在美國「美俄協議委員會」(ACURA)官網撰文指出:美國面臨的是一場本可避免的危機,一場可以預見、曾被預見、卻又被「蓄意促成」的危機。

反思對外政策不能挽救拜登在國內每況愈下的民意支持度。美國廣播公司(ABC)與《華盛頓郵報》日前共同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僅37%的受訪者認可拜登的工作表現,創下他當選以來的新低。同時,持負面意見的比率高達55%;更有44%的人表示,強烈不認同拜登的施政表現。

拜登的當務之急應是處理內政問題,但外交問題卻讓他的民調數字雪上加霜。美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推升油價,使拜登政府抑制通膨的努力更難,也更急迫。今年秋天,拜登將面對美國期中選舉的考驗,一旦俄烏戰事拖延下去,共和黨人很可能將拜登描繪為一名「軟弱無力、過於被動和無法對抗普京」的美國總統。

這場戰爭如何落幕,將成為後冷戰時期,影響國際政經發展的重大變數。因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共的角色。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曾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將「承擔部分代價」。針對蘇利文的說法,中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隆指出,這類表態「毫無根據且太過霸道」。趙隆強調中共已透過雙邊及多邊管道闡明立場,並非「保持沉默」。

針對外界對於制裁行動,可能使俄羅斯遭到外交孤立所產生的質疑,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Maria Zakharova)2月27日接受專訪時說:「俄羅斯在世界上還有朋友,特別是中國。」另一方面,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與中共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願和中國加強溝通,期待中國為實現停火展開斡旋。」

中共與俄烏兩國皆維持良好關係,俄烏之戰卻使中共處於尷尬局面;中共「20大」前強調「穩字當頭」,故避免碰觸烏克蘭危機這個「燙手山芋」,也是可以理解;但中共既然期待交戰雙方加強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嘗試居間扮演謀和的角色。我認為,這對型塑中共國際形象是有利的。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