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沉冤待雪二十載的北大性侵案何以浮出水面?

2018-04-15 07:10

? 人氣

第三,此一事件發酵,其大背景是由美國輻射全球的「Me Too」運動,即以女性爲主體的反性侵運動。二零一七年十月初,好萊塢資深製作人哈威·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醜聞被媒體曝光。十月十五日,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寫道:「如果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都能發一條‘Me Too’標籤的狀態,那麼人們或許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此後,「Me Too」成了反性騷擾的標籤,「Me Too」運動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各國的許多女性名人勇敢說出曾受性侵、性騷擾之遭遇,挑戰男權中心主義的架構。而許多道貌岸然的男性成功人士(包括好萊塢製片人、導演、體育教練、醫生、官員、議員乃至教會的牧師)以前一手遮天、為所欲為,如今遭受輿論譴責、司法調查,失去了原來顯貴的身份。「Me Too」運動對其他掌握權力和資源、蠢蠢欲動的男性亦是莫大的警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韓#MeToo運動。(美聯社)
南韓#MeToo運動。(美聯社)

但是,在儒家男權專制文化根深蔕固的東亞,尤其是在中國,女性要維護自身權益仍難於上青天。二零一五年三八婦女節前夕,五名中國女權人士計劃發起倡導公交車性騷擾防治機制的活動,並印製了「防止性騷擾」貼紙,提醒女性如何防範色狼。但是,活動還未開始,五人分別在不同城市遭公安以「尋釁滋事」罪名刑事拘留,引起中國國內以至國際社會關注和聲援。一個月後,公安機關向檢察院申請以「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正式將五人逮捕。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五人先後獲保釋候審,但從此被噤聲,甚至有人在高壓下按照當局的口徑發表自我否定式的言論。

此次在「Me Too」運動的影響下,中國至少在學界出現了女學生揭發導師性侵的多個案例。然而,學者呂頻在《金融時報》中文網上撰文,表達了中國校園防止性侵的悲觀預期。她認為,在中國的校園中,學生與騷擾者之間的權力不對等相比,學生與學校的之間的權力不對等,是導致此類性騷擾問題無法被解決的原因。這兩種權力不對等是同構和相互掩護的。其癥結在於父權性的權力體系,其特點之一是對其內部各層級成員的普遍的系統性的保護,這是體系對內維持效忠,對外保持合法的關鍵之一。因此,要一個這樣的權力體系例如大學,和一個早已與其利益共生的長期成員切割,簡直就像把相吸的磁石掰開,或者把鹽從水裡抽出來一樣困難。儘管如此,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可以努力在一件件的個案中伸張公義,慰藉受害者,揪出色狼,至少讓其付出聲名狼藉的代價。

*作者為旅美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