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殺致死為何不算「情節最重大之罪」?看遍無數死刑犯 他道破多數人不知的法官心思

2022-03-05 08:40

? 人氣

現實社會裡,因死刑而遭殃的人不會只有被告,還有被告周圍受影響的人、包括他的子女,2021年洪當興案從死刑改判無期徒刑,就是因為法官看到被告還有兩個未成年子女。至於CRPD所涉身心障礙者,其中精神障礙者在審理程序上有無相關拿捏,亦是近年討論熱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起人權公約廢除死刑的終極目標,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指出,目前維持死刑制度的國家極少,其中之一是中國,每年保守估計上千人被判死、內部學者估計黑數達上萬。儘管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林欣怡也強調,廢死聯盟內部成員的主張向來不只「國際潮流」如此而已,每個人反對死刑都有不同原因,有些人主張國家不能殺人、有些人擔憂冤案、有些人從法律的角度去看人權公約規範,「我們台上四人都可能有不同答案」。

儘管廢死聯盟時常被酸「聖人」團體、google評價是驚人低的1.6星,林欣怡說,廢死聯盟自2003年成立來確實接觸到最多所謂「最大惡極」的人,接觸過的重大刑案個案達135位:「我不曉得這數字對你們來說是多是少,有些人可能覺得台灣到處都壞人,但這135位是在廢死聯盟標準下我們能接觸到的人……因為律師必須做到辯護細緻化,我們不只了解他犯罪當下的樣貌,我們必須理解犯罪為何會發生、他過去人生故事是什麼。」

(圖/4711018@pixabay)
「犯罪成因大部份是社會需共同承擔的,我們不是說犯罪者沒有責任,但不只是他本人的責任這麼簡單。」(圖/4711018@pixabay)

儘管時常近距離凝視著所謂「惡人」,林欣怡說:「越知道越了解這些,對我來說,死刑是更不該存在的事,他無法解決這些事──犯罪成因大部份是社會需共同承擔的,我們不是說犯罪者沒有責任,但不只是他本人的責任這麼簡單。」

「問問你最在意什麼,死刑可以滿足你的在意嗎?還是,我們有其他方式來滿足這些事?我們過去常聽鄉民說『死刑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一個人』,但對我來說,廢死不只是要解決問題……我們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被害者產生,如果不想解決問題、只想解決有問題的人,那問題永遠都存在。」儘管反對廢除死刑者常以被害人為爭點,林欣怡也提醒,如果真的要實現犯罪被害人保護,就必須把要把被害人們視為「主體」、傾聽他們真正需要的,被害人的權益不只在加害者怎麼判刑上。

律師楊貴智分享,他對死刑的早期震撼省思是在高中辯論社,那時他對廢除死刑並不關心、只覺得自己不做壞事就不會被判死刑,但他始終記得當時辯論站在廢除死刑正方的同學,說過那麼一個簡單的提問:「殺人就不對,死刑怎麼會是對的?」

「這邏輯太簡單,但我當時無法理解,我相信各位也暫時無法理解──我們太習慣死刑,殺人者死、打開電視都會演,所以我碰到那同學這樣講,真的很震撼,他的反應太直接、太簡單、太純粹,他好像不是活在台灣一樣……」楊貴智說。

儘管同學的話是那麼震撼,殺人是不對的,這事或許任誰都可以理解,即便是假想自己身在被害人一方的角色,楊貴智也會想:「假設我就是被害人,我真的可以為了我個人情感上的需要來殺人嗎?我到目前都無法找到很好的答案……假設今天我爸媽被殺掉,我一定很痛恨對方,但我會因此合理化把對方殺掉這事嗎?這事對我來說是個困難的問題。」

「雖然廢死這議題難度很高,但他邏輯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已太習慣死刑,我們會替死刑替殺人找藉口、為了被害人或因為他犯了最重大之罪等等,我們一直替殺人找藉口,我才會覺得這議題很困難。」楊貴智最後如此結語。人權公約的終極目標不是一日可以達成,但此時此刻討論死刑議題或許正如林欣怡所言,終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解決人。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