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民進黨「抓耙子」風暴對轉型正義的啟示

2022-03-02 07:20

? 人氣

台南市長黃偉哲剛主持二二八紀念碑舉行和平追思會,但他自己卻陷入轉型正義風暴。(圖/台南市府提供)

台南市長黃偉哲剛主持二二八紀念碑舉行和平追思會,但他自己卻陷入轉型正義風暴。(圖/台南市府提供)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五月底將「功成」身退;另一方面,黨國特務線民的「抓耗子」風波在民黨進內部卻愈演愈烈,到底台灣走出了威權幽谷、走向寬容和解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的民主制度要能夠上路,我們必須先找出面對過去的共同方法。未來,我會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來處理過去的歷史。追求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在追求社會的真正和解,讓所有台灣人都記取那個時代的錯誤。

這是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就任總統演說中的宣告。她當時預言三年之內完成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依此報告進行後續工作。「挖掘真相、彌平傷痕、釐清責任。從此以後,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

轉型正義是要邁入新階段還是偃兵息鼓

20180908-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8日出席「落實轉型正義與國家人權願景說明會」 。(顏麟宇攝)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引爆「東廠風波」 。(顏麟宇攝)

不過,台灣這條邁向和解之路走的並不順遂。蔡英文上任前,民進黨原本就在立院提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但一直到隔年底才通過。直屬行政院的促轉會(不是直屬總統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也一直到2018年五月才掛牌成立。但是從成立前到成立後促轉會人事風波一直不斷。先是被提名的主委黃煌雄適任性遭質疑,正式成立後副主委張天欽引爆「東廠風波」,促轉會才成立不到半年自認被架空的黃煌雄也辭職。

原本預計兩年功成身退的促轉會,經行政院兩次核定各延長一年,最後終於要在今年五月底結束任務。行政院院會2月24日通過《促轉條例》修訂案,明訂促轉會解散後任務移交給將成立的「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促轉會現行業務則分別交由各部會負責。

促轉會由行政院二級獨立單位變成由行政院長親自主持的會報,似乎是「升級」了,但實際上會報是虛的。行政院現存依法律規定成立(例如中央癌症防治會報)或依業務需求設立(像是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的會報或其他任務編組共43個,這還不包括蔡政府上台後陸續廢止或暫停的10個沒什麼功能或已停止運作的任務編組。此外,行政院也規劃要設置「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推人權與轉型正義相關政策,但組織規畫草案尚未出,未來這個單位也可能是個任務編組,調集各部會人力支援。

促轉會是功成身退嗎?轉型正義是要邁入新階段還是偃兵息鼓?從蔡英文的言行可以找到線索。

蔡英文七海演說讓促轉會尷尬

2022年1月22日,蔡英文總統出席「七海文化園區暨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出席「七海文化園區暨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時強調團結保台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總統府提供)

今年一月底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蔡英文到場致辭肯定蔣經國的反共保台立場,強調團結保台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她企圖把「反共保台」形塑成朝野共識:「差異可以互相尊重、歧見應該彼此溝通。但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必須共同合作,繼續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團結保衛台灣」。

蔡英文的發言讓促轉會很尷尬。

依轉型正義的角度,應該先有真相才有和解。「轉型」(transitional)是指從威權獨裁到民主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如何追求正義?首先得釐清舊體制下人權如何遭侵害、遭誰的侵害,並透過責任追究、恢復受害者權利、重現歷史記憶等方法,從釐清真相、追究責任、重現正義,最後才有和解共生。

對促轉會而言,蔣經國依然是威權象徵,而七海園區是紀念威權象徵的場域;蔡英文並不避諱她出現在這個場所是具有政治象徵意義──她在突顯蔡政府想淡化真相與究責、直接達到和解共生。

蔡英文七海談話後,促轉會代主委葉虹靈也在臉書上不點名地提醒:政治家追求權力、使用權力時不要忘了理想與信念。

20181210-施明德回憶錄發表會。(蔡親傑攝)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指控已故創黨主席江鵬堅是國民黨特務,又指控創黨黨員、美麗島辯論律師謝長廷也是「抓耙子」。(蔡親傑攝)

《促轉條例》設計的兩年落日條款,其實是把這兩年視為轉型正義相關工作的規劃準備期;至於執行,則是促轉會最終報告出爐後、政府各部會或專責機構依促轉會調查結果持續進行相關工作。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也呼籲:政府應在5月份促轉會任期結束後,提出具體的轉型正義落實時程表,並將推動進度,納入每年政府施政報告。

轉型正義還沒到熄燈的時候

不過,對蔡英文政府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團結抗中」,就像烏克蘭危機發生,蔡英文發言強調的是:如何避免境外勢力和在地協力者操作認知作戰,動搖民心。而台灣若想「團結抗中」就得避免內部分化,就像她在七海園區所說的,「差異可以互相尊重、歧見應該彼此溝通」,重點在「團結保衛台灣」。

但「求同存異」真的能抺平威權時期留下的傷痕嗎?略過轉型正義倡議者規畫的路徑能否實現和解共生?最近民進黨內部的紛爭可以引為借鏡。

民進黨內部正因為黨國威權時期的「抓耙子」問題引爆一波又一波的紛爭。先是前主席施明德指控已故的創黨主席江鵬堅是國民黨特務,又指控創黨黨員、美麗島辯論律師謝長廷也是調查局「抓耙子」。此外,促轉會檔案揭露新潮流系立委黃國書與情治單位的關係,而更具政治震撼力的是:台南市長黃偉哲在學運中的角色,遭同一學運世代、同一所大學出身的林佳龍與羅文嘉質疑。

20200604-六四屆滿31周年,交通部長林佳龍4日於臉書貼出過去參與野百合學運的照片,緬懷爭取民主的過程。(取自林佳龍臉書)
林佳龍(前排中)質疑黃偉哲在學運中的角色。(取自林佳龍臉書)

這一連串抓耗子風暴也說明了一點:當不清不白的歷史疑雲未除,這些疑雲在政治權鬥中更容易被拿來指控對手。指控對方是過去的威權幫兇之所以會有效,正說明了舊時代的傷痕依然存在,只要一撩撥就會引發新仇恨。

轉型正義還沒到熄燈的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