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公立圖書館應有更多主動連結弱勢學童的功能

2022-03-28 05:50

? 人氣

臺灣跨部會如何整合相關資源以普及全民教育,應當成為國家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政策方針。(示意圖/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臺灣跨部會如何整合相關資源以普及全民教育,應當成為國家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政策方針。(示意圖/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有些教育工作者討論部分學生的弱勢學習表現時,會直接歸因於原生家庭的經濟、文化不利等因素。事實上經過多年觀察,這的確是成因之一。只是一旦我們將弱勢家庭和弱勢學習劃上等號,就會同時形成對兩者個別又交互影響的刻板印象,主觀認為弱勢家庭的孩童未來也是弱勢學習者,或是現在的弱勢學習學生一定來自弱勢家庭的主觀想法,形成一種命定觀點。而現今的做法是:社福層面著眼於提供家庭在經濟上的補助,教育層面則提供學童學習扶助方案以弭平學力落差。這些方式的執行隱含社會制度的表淺與可能的不公義,因為兩者都在救急的表面,政策制定還不夠長遠到為這群國家未來主人翁做更扎實的深耕規劃,甚至可以說兩個政策是各走各的道。使用公立圖書館就是被疏忽的重要一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孩子進到圖書館

有個朋友在假期期間帶著兩個小孩,到非都市區域的圖書館閱讀,她分享那次經驗:「圖書館很大很美,兒童藏書也很多,但是半天下來圖書館只有我們三個人,原本在都市區圖書館都習慣提醒孩子說話要小聲些,當天就沒有這些限制了。」朋友邊說邊嘆氣,是可惜沒有其他閱讀夥伴的出現。仔細觀察校園內,常見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學校圖書館,但是要延伸到校園外的公立圖書館,沒有家長帶領幾乎難以成行。除了安全考量,這些家長願意花時間帶領孩子學習使用公立圖書館資源,通常具有一定的見識與社經地位。

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0)曾經提出12項公共圖書館對國家社會有益的方法(12 Ways Libraries Are Good for the Country),其中一條:「圖書館打開孩子的心靈(Libraries open kids' minds):把孩子帶進圖書館,可以使他們從平凡變成特別。從為學齡前幼兒提供的故事時間,到為高中生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圖書館關心每一個向他們求助的民眾的獨特發展需要。孩子擁有圖書館借書證,可以接近書籍、錄影帶、錄音帶、電腦、遊戲、玩具中的新世界,並產生責任感。」 現代圖書館著實提供一方個人滋養心靈、滋養視野的好地方。

圖書館的推廣活動要能吸引弱勢家庭、弱勢兒童進入

在臺灣,除了上述這些家長會刻意要養成孩子親近、學習使用公立圖書館資源外,還有一個重點可以注意,就是觀察圖書館「主動安排的推廣性活動」,這些活動如何吸引更多孩子進入圖書館,尤其對需要文化滋養的弱勢學童。在2020年「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中,整理出各縣市「圖書館總數(A)」、「一年推廣活動場次(B)」計算出「每館平均辦理的場數(C=B/A)」,這些數值值得參考並且具有相當的指標性,在這裡一併與「每人借閱本數(D)」進行簡易說明。

縣市公立圖書館(2020)每館平均辦理推廣活動場數。(點教育提供)
縣市公立圖書館(2020)每館平均辦理推廣活動場數。(點教育提供)

在上表資料,臺北市是首善之都,長期是經濟、教育、文化重鎮,圖書館可及性高,「每館平均辦理場次(C)」和「每人借閱本數(D)」維持高水準並不令人驚奇。反觀臺中市和高雄市,從2010年縣市合併下來,區域大、推廣活動場次多、每人的閱讀本數也維持水準。除此之外,苗栗縣也令人敬佩,致力辦理推廣活動吸引縣民使用資源的用心。本表大致可表示圖書館的推廣場次與各縣市平均每人借閱的本數存在相關,圖書館辦理的推廣活動值得鼓勵。只是查閱臺北市111年1月圖書館各分館公開的推廣活動:比如「借書集點抽桌遊」、「閱讀存摺集集樂」、「借書換好書」、「閱讀聽聽看——啟明有聲書展」……等等,多仍為等待讀者的靜態推廣方式。[3]這些推廣活動、數字值得反思:活動的內涵或是安排如何吸引「弱勢家庭孩子走進圖書館」或是「弱勢家庭成員一起來到圖書館」。公立圖書館是否創造主動連結他們機會?

公立圖書館具有創造全民素質普及的多元功能

活動的主動連結才是真正導引弱勢學習學生走進圖書館的明燈。社福單位可在避免貼上弱勢學童、弱勢家庭標籤(labeling)的情況下和公立圖書館合作,社服員每次對家有高中生以下的弱勢家庭進行居家拜訪時,提供閱讀存摺兌領單讓圖書館員提供弱勢家庭閱讀紅包(家長到公立圖書館看報、孩子看書就可領到閱讀紅包)。學校也該鼓勵在較長的假期期間,兄弟姊妹到居家附近使用公立圖書館資源,並安排開學初的討論,如何讓學童從學校圖書館自發到使用鄰近公立圖書館是普及閱讀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芬蘭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鏡。二戰後芬蘭普遍窮困、民生匱乏,但民眾除了渴望基本物質的滿足,更想要書本、圖書館和受教育。芬蘭地廣人稀,一輛載滿書籍的「行動巴士圖書館」生機盎然,讓家家戶戶得以就近借閱書籍,他們也去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家裡、偏鄉地區的家庭,提供送書到府的服務。[4]

要讓弱勢家庭、弱勢學童走進圖書館,臺灣也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多元方式,執行層面一定會須詳細討論配套措施,但是只要在試作中找出合宜的方法,就是協助弱勢家庭有連結社會資源的能力。另外,這群孩子可能也還沒能完全學會靜默使用公立圖書館,學習在公共區域尊重他人需要時間與機會教育,館員甚至其他讀者亦應該學習寬心引導,否則美意只會是曇花一現。

2022年的高雄前鎮區亞洲新灣區的圖書總館,在家戶慶團圓的虎年春節間,圖書館亦日日開張,每一樓層也迎來不少讀者閱讀著、小聲交談著,縷縷書香氣息飄散著。這樣的場景不要只是由部分家庭、個人慣習享有,應該也要迎入更多弱勢家庭來使用資源,臺灣跨部會如何整合相關資源以普及全民教育,應當成為國家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政策方針。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1]此數字是將各縣市圖書館的總館數、分館數、區館數加總而得。

 [2]單看(B)的數字容易流於比數字大小,故使用平均過後的(C)數字,較具客觀性。

 [3]https://tpml.gov.taipei/News.aspx?n=057F7CE33AEF867C&sms=9D72E82EC16F3E64

 [4]參考自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613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