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熱潮讓不修邊幅更理直氣壯:《洋風和魂》選摘(3)

2018-04-24 05:20

? 人氣

二○○○年代的科技熱潮讓不修邊幅更顯理直氣壯:宅男億萬富翁將領帶視為一種「絞刑繩索」。Google在它的創立宣言中就指出:「你沒有西裝也能嚴肅。」你可以說,美國從建國之初就排斥炫耀華麗的服裝──美國傳統歌曲《洋基歌》(Yankee Doodle)中的洋基傻小子在自己的破帽子插上一根羽毛,以為那樣就搖身成了時髦的花花公子──但二十一世紀初的風格實在是前所未見地不得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回應這些衣冠不整的精英分子,網路上掀起一陣時尚反擊。Superfuture與 Hypebeast這兩個網站提供了街頭服裝迷第一個數位根據地。有意重新學習失落的裝扮藝術的男士,在Ask Andy和Styleforum網路論壇上靠鄉民的力量瞭解褶邊長度、外套鈕釦及領帶結等知識。接著,史考特‧舒曼(Scott Schuman)的攝影部落格「The Sartorialist」出現,提供大眾一窺街頭時尚男女的風采。面臨這種知識真空狀態,線上男裝媒體的早期提倡者開始轉向,以教學取代藝術探索。Valet、Put ­is On,甚至是GQ.com等網站都透過編上號碼的清單與具體的步驟,說明經典服裝組合的內容,教育時尚新手。

在這股男裝復興風潮中,二○○八年的美國竟然神似一九六四年的日本。在這兩個歷史性的時刻,都有一小批自學的先鋒,對抗社會對於男性熱衷於服裝的種種禁忌。為了讓其他人共襄盛舉,VAN Jacket和美國男裝部落格均說明基本原則,強調傳統服裝而非設計師潮流,並呈現真實生活中的街頭風格案例。Valet對於如何照料服飾以及挑選合身西裝的認真指導,與黑須敏之在《Men’s Club》上寫的文章幾乎如出一轍。從某個角度看來,「The Sartorialist」就是現代版的「街頭的長春藤聯盟生」專欄。當然,這些美國人在開始他們的媒體事業之前,並沒有看過一九六○年代日本的那些原始素材,但他們懷抱著向普羅大眾宣揚時尚的使命感,促使他們採取了相同的方法。

由於目標一致,英文部落格領域注定會發現日本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經開始的美式風格研究。二○○八年五月十九日或許是那件事發生的確切日期──麥可‧威廉斯(Michael Williams)當天在個人網站「A Continuous Lean」上貼出幾張《Take Ivy》的掃描圖。當時諸多男性時尚部落格正積極尋找經典美國大學風格與服飾的檔案照,《Take Ivy》讓他們的夢想成真,見到貨真價實的美國大學生在輝煌時期如何打扮的紀錄證據。那些學生的合身長褲、粗花呢外套、細長領帶以及圓領毛衣,與現代部落格上的造型風格完美契合。幾個月後,男裝部落格「The Trad」放上了整本《Take Ivy》的掃描圖。一瞬間,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看到這本一度沒沒無名的日本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