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派糖囉」:每人發放一萬港幣「電子消費券」,還有交通補貼、薪俸住宅稅額減免

2022-02-24 15:3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香港第五波疫情危急之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周三(23日)公布的預算案備受矚目——從應對疫情,到民生紓困;從維繫封關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再到連年赤字下還有多少財政儲備,各方都在新的預算案中尋找線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本地居民有哪些「糖」?

在香港本地居民的語境中,港府額外的惠民政策,被稱為「派糖」。連綿不斷的疫情,旅遊、零售等服務業受傷最重,救助的呼聲也最為迫切。

在2022/2023年預算案中,最直接的「派糖」舉措就是,香港政府將發放1萬元電子消費券,其中首批5000元最快4月發放,將惠及630萬已經成功登記的市民。

今年5月至10月,港府將補貼居民的交通費用,市民每月只要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政府就會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金額會以每月500元為上限。

此外還有多項對薪俸稅的減免,包括推出住宅租金開支扣稅,無樓薪俸稅的納稅人,每年扣稅上限10萬元。

在稅率方面,也有增加「富人稅」的措施,比如差餉(房產稅)由統一徵收改為累進式,越貴的物業,每年應繳差餉將逐級遞增。不過陳茂波表示,累進差餉只會影響約2%住宅物業,估計不會影響中產住宅。

2022年2月23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年度預算新聞發佈會。REUTERS/Lam Yik/Pool
 

香港還為應對疫情設置了350億元的預算,包括向食物及衛生局增撥220億元,加大檢測力度;向衛生署增撥60億元,增購疫苗;向其他部門增撥70億元,購買防疫物資和服務等。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何去何從?

在疫情之中,雖然零售和旅遊業受到打擊,但作為香港經濟基礎的金融業反而逆勢上漲,股市交易更加活躍。

也有聲音擔心,香港長期保持對內地和其他國家的閉關政策,阻礙人員流動,可能會傷害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府預算案給出的答案似乎是進一步拉近與內地金融的距離,加碼押注大灣區的發展。

在立法會宣讀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時,陳茂波稱,由證監會、港交所及金管局成立的工作小組,已完成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詳細的實施建議;工作小組將展開籌備工作,並與內地監管當局和相關機構協商。

他表示,「香港政府將會提供配套,例如寬免有關市場莊家交易的股票買賣印花稅,以提高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流通量。」

此外,陳茂波還透露,港府正與內地監管當局探討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措施,例如逐步放寬額度,擴大可投資產品範圍,增加參與機構數目,完善銷售安排等。

「在國家(中國)支持下,大灣區將會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發展前景亮麗。」他表示,隨著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越趨緊密,通過投資助力區內不同優勢行業的發展,除了為區內發展增添動能外,亦為香港帶來經濟和社會收益。

港府家底還有多少?

香港整體經濟表現不佳,但去年上半年樓市、股市暢旺,使政府的物業及股票印花稅收入亦高於預期,最終造成香港政府原本預計21/22年度出現1016億元的赤字,但最終出人意料地錄得189億元盈餘。

陳茂波解釋,上個財年修訂後收入為6827億元,比原來多15.5%,即918億元,主要因為地價和利得稅較預期多435億元及320億元。同時去年經營開支較預期少188億元,預計最終約189億元盈餘。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二)與其它出席預算案新聞發佈會的官員
 

最新的這份預算案顯示,港府仍然打算保持563億元赤字,不過同時逆週期措施總承擔額逾1700億元(即為應對疫情困難的刺激性支出)。

這意味著香港自2019/2020年度以來,香港連續2個財政年度錄得赤字。根據陳茂波的說法,接下來5個財政年度都會錄得赤字。

那麼香港還有多少「家底」?是否在連年的抗疫中被花光?

實際上,根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數據,香港政府總儲備為9779億港元,此前甚至更高。

陳茂波去年提到,兩年間政府財政儲備從相等於23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顯著下降至13個月,接下來5個財政年度都會錄得赤字,至2026年會降至7,758億元,即12個月政府開支水平,隨時跌穿一年政府開支的「心理關口」。

即便如此,也意味著,香港政府可以沒有收入,應對一年的開支。相比之下,絶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則是高負債運行。

預算案折射香港怎樣的經濟前景?

香港的一家藥店售賣用於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檢測的試劑盒。
香港的一家藥店售賣用於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檢測的試劑盒。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之所以出現經濟不振,但財政收入大增的情況,主要源於其特殊的經濟結構——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而高端製造業是經濟的穩定器,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創造大量高薪職位。相比之下,香港頗具優勢的金融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差得多——佔比18.9%,僅創造6.8%的職位。

2003年,「非典」(Sars)疫情打擊下,香港失業率飆升至8%,此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相關的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這些行業提供的原本工資不高的崗位,卻在疫情中首先受到衝擊,放大了香港經濟的問題。

預算案也希望扭轉這種結構困境。陳茂波提到將成立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用於投資對香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及項目,預留100億元,進一步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

綜合來看,陳茂波認為,1700億元的逆週期支出,連同基建和其他開支的增加,估計可為經濟提供約3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不過在最近一波疫情威脅下,第一季經濟表現不容樂觀,預料疫情於下半年穩定,加上財政預算案的提振作用,今年香港全年實質增長會介乎2%至3.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