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訪華50周年:美中關係跌宕起伏的親歷者,回放半世紀來的歷史性瞬間

2022-02-22 13:00

? 人氣

「(他們說)迪士尼樂園很棒,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很不滿意的地方。我們不理解美國文化為什麼要用根本不存在的鬼來嚇唬人,讓人在沒有必要的時候感到害怕。」白莉娟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毛澤東進入風燭殘年,謝淑麗此前看到的分裂演變成了一場繼承權之爭。

一方面,「四人幫」為了保持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猛烈抨擊「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另一面,周恩來繼續推動市場化和對美開放。周恩來也不久於人世,但他年輕而思想開明的盟友鄧小平出現了。

尼克松與毛澤東會晤。
尼克森與毛澤東會晤。

在文革期間,鄧小平曾一再遭到批鬥、中傷和清洗,但事實證明,這個小個頭的政治人物是一個很難壓制的人。1977年,他第三次復出政壇,並在1978年底登上權力巔峰。

「直到鄧小平非常意外地重新出現在舞台上,並開始進行大膽的改革發言,我們才真正感覺到我們腳下的土地正在發生變化,」夏偉(Orville Schell)說。他是一名傑出的記者和中國專家。

但正如中國人譴責美國人是「帝國主義流氓」一樣,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歡迎這個共產主義國家的民眾來到美國土地也相當令人不安。當首個中國代表團抵達美國時,在受到廣泛歡迎之餘,他們也面臨著不滿情緒。

「有些人非常反共,他們對來自中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感到非常不高興,」白莉娟說。「在底特律科博中心舉行的乒乓球隊開幕式上,當中國國歌開始奏響時,突然在看台上約有10到15人站起來,開始喊叫,他們還扔出死老鼠。」

「樂隊繼續演奏,我們的保安把他們趕了出去,演出沒有暫停,繼續進行,」白莉娟說。

美中關係瓶頸:台灣問題

儘管季辛吉、尼克森以及後來的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都對中美關係表示樂觀,但兩國的關係似乎陷入瓶頸,障礙不僅是美國的反共浪潮。一些人認為,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拖拖拉拉。

台灣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中美交往的一個難解之結,這從中國乒乓球隊的首次拜訪中就可以明顯看出。白莉娟稱,在馬里蘭大學的一場表演賽上,有一大群台灣的支持者大聲呼籲中國球員叛逃。

美國一直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盟友,儘管後來,國民黨敗退台灣,但美國一直與台北保留了關係。

美國一直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盟友。
美國一直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盟友。

1976年,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當選美國總統。在當時,華盛頓和北京仍不允許互設大使館,僅設有聯絡處。而美國駐北京聯絡處的首批負責人之一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老布什(George H. W. Bush)。

在20世紀70年代末,曾期望通過「靜默外交」解決問題的卡特轉而希望在外交上取得承認。但來自國會的壓力意味著,如果他不向台灣自衛提供支持,他將無法完成這一計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