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會住宅》創業與公義兼備,自由無憂的居住選擇

2018-04-16 06:30

? 人氣

百年來的法國住宅政策,受合作大師季特「社會經濟暨休戚相關經濟」思想影響,少有「圖利他人、圖利少數人」之負面聲音。(資料照,AP)

百年來的法國住宅政策,受合作大師季特「社會經濟暨休戚相關經濟」思想影響,少有「圖利他人、圖利少數人」之負面聲音。(資料照,AP)

在法國,人們選擇居住社會住宅,並不是因為收入低買不起,而是寧願在沒有房產、房貸壓力下,過著自在有品質的生活。

1894 年法國政府通過平價住宅(Habitation à bon marché, 簡稱HBM)制度,1895 至1903 年間已有3,000 幢平價住宅;1930 年代開始社會住宅,1953 年法國重建部規劃每年增加240,000 戶社會住宅;1968 年住宅部部長提出「城市生活權」,以避免都市邊緣化、社會隔絕「孤島」的認同扭曲等問題;1977 年改變政策於興建花園小樓的社會住宅;2014 年法國頒布「住宅取得與都市更新法」(2014 ALUR)規範房租,2015 年8 月1 日巴黎正式啟用,並且希望在2050 年之前達到社會住宅比例為3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會休戚相關思維 採付費分級制

法國社會住宅政策已逾百年,10,000,000人住在4,700,000 戶的社會住宅。巴黎市政府以公權力釋放公有土地,帶動建商降低10%利潤,提供人民合理租金。依照收入而區分3至4 個等級收取房租, 級距間差2 至3 倍,就算是最高租金仍低於市價。有將近800 個社會住宅管理組織,包括政府單位、地方合作社、社會型企業和民營的房地產信用公司,最高組織是社會住宅聯合會(L'Union Social pour L'Habita)。這些組織同時負責租賃管理與營建開發,雇用的員工數逾80,000 人,每年約有80,000 戶興建,20,000 戶須翻修,2013 年挹注了€ 170 億(請參閱《巴黎不出售》一書)。

法國以合作互助思想「社會休戚相關」的思維,建立依所得收入而付費分級(Tranche)的制度,如幼稚園、小學的營養午餐、學生因遠足旅行的旅館費、音樂班學費等的收費方式,讓貧窮者的孩子同享應有的校園生活;在老人醫療、孩童安親照顧以及住屋的房租付費等都如此。人們選擇居住社會住宅,並不是因為中低收入者買不起,而是寧願在沒有房產、沒有房貸壓力下,過著一種自在有品質的生活選擇。法國尊重並運用多元的組織推展,以獨立與自治原則,合作連結住宅政策於照顧體系、青年創業、文化保存、活化社區;巴黎市政府以平等原則建立「社會住宅混合模式」(只租而不售),發揮人民在城市居住權的公益性。

巴黎較大規模的社會住宅(L'Habitant Social)在18 、19 、20 區較多,本文介紹3 個社會住宅基地分別在第7(左岸)、8 、9(右岸)區,主要分佈在塞納河岸,且各有其背景特色,像是高級精品店商業區、大學區、藝術家文化區,在附近皆常見到社員的、社區型的合作性質金融機構。這些適合台灣各縣市從文化保存、老屋整建、舊社區再生、青年創業、環境永續出發,並且對於參與建設的組織有初步和多元的認識。

法國專題-建築師設計在牆面內加裝20公分的隔熱建材,讓室內能自然保溫、不需額外裝設暖爐。(尹俞歡攝)
建築師設計在牆面內加裝20公分的隔熱建材,讓室內能自然保溫、不需額外裝設暖爐。(尹俞歡攝)

凝聚社區住民的組織

對於凝聚社區、住民和社會住宅的非營利組織,多以住宅協會(Maison des Associations du 5ème, MDA)扮演培植、中介、教育的角色。而住宅協會(MDA)係一非營利組織,但也在巴黎市政府的預算補助範圍內,從2018 年開始,這項補助將因部分合併而有所改變。

MDA位於巴黎第5 區占地5,500 ㎡, 在1 世紀所建造的古羅馬「競技場」(Arènes de Lutèce)附近,服務時間從上午8 點至夜間22點。保存下來的古蹟競技場如公園般,四周有住宅圍繞著,提供市民休閒利用,也增添孩童遊樂設施,街角有互助信貸銀行(Crédit Mutuel),近於Jussieu或Monge地鐵站,是一個在古老文化下,賦予社區融合、凝聚發展的機制。

因此住宅協會就以「競技場」6 層次組織圖傳達給一般大眾,第1 層是服務項目:交換、包容、提供資訊、創造、會面、分享、活化、參與、行動等;第2 層強調功能:溝通、合作、宣導、組織、促進活化、團結、建構等;第3 層相關事務:協力、投資、預防、刺激、建造、協助、登錄;第4 層培植市民能力:自立、普及、思考、學習、提案、開發;第5 層居住服務:定居、組成聯邦、陪伴、參考、分配等;第6 層強調落實性:聯合、計劃、補助、行動。

依地域背景展現不同特色

右岸第8 區的精品商店區Rue George V,座落在Champs-Elysées大道附近,在LV旗艦店轉彎處的社會住宅,面對宅體的左邊是四季飯店, 右邊巷隔是Hérmes精品店。宅體歷經10 年之久,由SCI有限責任的公民組織(Bénéficiaire:Société FONCIERE COSTA)負責建築與整修。SCI以募款為主要財源,引入生活藝術、現代化科技辦公室設計。

若提到文學與商業兼具的社會住宅,以左岸第7 區的大學區Rue de Lille為例,這原是東方語文學院圖書館,位在里耳街4-6 號,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東北角後方,交接在聖父街口(Rue Des Saints Pêres),右鄰是法國語文暨東方文明研究所。其中有經濟學者和環境專家共同參與,提出整復計劃與原因,係回應於巴黎在氣候變遷與能源使用設施,由GENERE公司負責,進行整建為18 戶供居住、辦公室使用的社會住宅。

GENERE公司遵循巴黎1995 年都市更新法設立,專注於巴黎市內小型公寓翻新或協助社會住宅轉型,如15 至30 戶的住宅整建,局部重整加蓋電梯等;也負責中大型住宅的整建。重視再生的住宅使用設備與環境品質,亦即在文史建物的整復與使用上,同時考量環境永續發展,整合在左岸藝術歷史的各項活動。

法國專題-諾亞社區,是由當地政府社會住宅管理局資助發起的新造鎮計畫。(尹俞歡攝)
諾亞社區,是由當地政府社會住宅管理局資助發起的新造鎮計畫。(尹俞歡攝)

文資保存與青年創新

在文資保存方面,法國政府相當重視並納入都更計劃的一環,以右岸第9 區的文化區Rue de Cadet為例,該街區有許多小商店、藥店,著名的媽媽味道巧克力店(À la Mère de Famille)在1761 年建立於街口的斜對面, 從蒙馬特(Monmartre)連結至奧斯曼(Haussmant)大道,現在是年輕人常出入的區域,非常熱鬧;附近有特色的拱廊通道(Le Passage)的商店區至少3處,其中1 個區段內有蕭邦(Chopin)飯店。

而此處的社會住宅基地在9 號,屬於歷史古蹟建築保存的整復,根據法蘭西島法令、巴黎市道路管理(La Voirie)指導原則、公共大眾對建物完整保存的新法令政策而進行多次整修。基地內原來涵蓋一間飯店(Hôtel Cromot du Bourg),提供居住、餐飲、園藝,曾歷經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園藝房、作曲家普萊耶(Ignace Pleyel)故居(1808)、蕭邦第一場(1832)鋼琴演奏會的中庭及故居、貴族居住地(1846),以及到目前還在營業的印刷廠(1865)等。整建後,將成為一座小型花園並附有小廣場的社會住宅,共計22 戶,提供藝術家畫室、獨立的工作坊和在地青年等大眾活化使用,主要是融入於在地商業活動,該案屬於巴黎RIVP(市政府民營公司)的都市更新、再生、活化計劃範圍。

政府、民間齊力動員

百年來的法國住宅政策,受合作大師季特「社會經濟暨休戚相關經濟」(L'économie sociale et solidaire)思想影響,人民與政府認知,體會社會經濟生活之人本互助基礎,運用「社會經濟組織」於社會住宅,建立在信任機制,少有「圖利他人、圖利少數人」之負面聲音。

政府政策廣納各種不同社群和組織:非營利組織、住宅合作社、社會型企業、民間建築集團或機構(GENERE、VINCI),以及社員或合作性質的銀行(CDC)旗下建築子公司等,加入文化保存之建築、整復、整建、興辦、管理的行列中,官與民共同實踐社會/公共住宅,不以營利為唯一目標。

在過去的50 年間,巴黎市政府敢投資於民營公司(RIVP,原稱為SEM)向議會負責,至2050 年巴黎全市欲達成社會住宅比例30%。2014-ALUR法律(La lois pour l'accès au logement et un urbanisme rénové 2014.3.2)要求在3 年內建立系統,完成住宅資訊透明化,運用科技普及於市民的應用,這些在在挑戰政府與社會的動員,進行「社會工程」的數字管理與能力培植。

「城市的偉大,是因為創造友善、互助而平實的生活環境,讓平凡的百姓安居樂業。」社會住宅從土地與住屋取得、設計規劃、人民參與到住宅管理,是一種實踐社會「結社居住的平等權」,並建立為照顧人民生活的「休戚相關」互助制度,台灣正在起步中。

*本文由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精彩全文詳見《銀行家雜誌》10月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