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言觀點:從開放「福食」看常態偏執帶給台灣的災難

2022-02-11 06:30

? 人氣

行政院記者會宣布開放日本福島週邊食品。(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記者會宣布開放日本福島週邊食品。(行政院提供)

2011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核洩漏,國際矚目,影響深遠,但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的處置嚴重失當,整個社會表面上雖依舊平靜,內裡卻充滿詭異的狀態。大陸學者孫歌在《從那霸到上海》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叫做「常態偏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常態偏執」,就是不顧現實危機,偏執地相信或者說假裝相信自己仍然處在穩定常態中,並依舊按日常的方法去做事。

這個行為從個人心理上很容易理解。大多數人都喜歡穩定的生活,靠著下意識的習慣就能肆應裕如;可是一旦處在不確定當中,每個行為,無分大小,都要自己動腦去判斷、去選擇,就算偶爾有有驚喜,也會讓自己筋疲力盡,乃至精神崩潰。

任何社會,民眾在經歷一場意外後,渴望回歸正常,在過程中出現自我欺騙,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然而,掌權者如果也利用這種「鴕鳥精神」來處理問題,那後果就十分可怕了。

當一個社會迅速進入了由「常態偏執」主導的惰性機制,亦即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昔日的平穩,政府不願正視根本問題去解決,而民眾又主動參與其中,見怪不怪,那就很難針對問題深刻反思,悲劇重演的機率就會增加。

福島核災前後造成了將近兩萬名死難者,周邊環境一直處在危機之中,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

如今,事件過去超過十年,從科學上說,核輻射和剛剛發生意外時幾乎沒有區別。

然而,外界從表面上卻感覺到日本社會好像恢復了。這種「常態偏執」竟然也能形成一種歲月靜好的扭曲假象,著實令人駭然。

回看台灣,其實這種「常態偏執」的現象也存在久矣。

311浩劫十周年。圖為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席捲福島第一核電廠,釀成福島核災。(AP)
311浩劫十周年。圖為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席捲福島第一核電廠,釀成福島核災。(AP)

從大的面向來說,2000年政權輪替,算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但之後的發展卻出人意表,表面上的民主競爭,逐漸演化成你死我活的割喉之戰,不擇手段地追求勝選,成了朝野的唯一目標,換言之,在政治上也充滿「常態偏執」,主要政黨傾全力讓民眾相信,只要滿足了某些民主的形式化要件--如定期選舉,人民就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把手段價值巧妙轉換為目標價值,進而瘋狂進行權力遊戲,在野時為反對而反對,掌權後金權掛勾、肉桶分贓、唯立場顏色是問,新威權悄然成形。

其次,落實到社會層面,近年來,也因為掌權者不受節制,問責機制失靈,第四權名存實亡,不僅諸多政策荒腔走板,重大意外災難也往往草草了事,船過水無痕,而民眾在抗爭無力及現實壓力制約下,也進入某種「常態偏執」而不自覺。

遠的不說,從新冠肺炎爆發後的防疫政策,到開放美國萊豬,乃至於日本核食進口,期間的政策反覆,左支右絀,謊話連篇,幾乎已經可以寫成一本大書,而執政者依舊強勢,不動如山,運用整個國家機器,加上網路軍團,明暗合擊,宣傳洗腦,讓民眾在焦慮和不確定感之中,無力反抗,乖乖就範,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某些局部調整,來給自己建立一種脆弱的安定感。甚至自我欺騙--生活沒什麼改變,日子照舊過下去,這不僅助長了掌權者的鴕鳥心態,更讓全民陷入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中。

「殺不死你的東西會讓你變得更強大」,這話雖有道理,但也有條件,那就是要對危機做徹底分析,對自己的狀態進行反思,從這個過程中建立預防和免疫能力。

災難為人提供了殘酷的機會去認識自身的生存問題。抓住這個機會提出質疑並反思,本是知識分子的職責。而在這個島國,「社會良心們」在政治大氣候丕變下,卻逐漸處於「失語」狀態,就算硬著頭皮說幾句,也是隔靴搔癢,狗吠火車。

一個社會一旦陷入虛假的「常態偏執」狀態,不顧現實危機,還相信一切都大體如常,它的價值體系也就形同崩解了。

日本內閣2021年年中通過,預期將於2023年逐步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大約100餘萬噸,為期30年。行事投機粗率舉世錯愕!

然而,「這個國家」竟然在此刻宣布2022年2月底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市核災區食品進口,並倡言會以「國際標準」把關。

兩年來,歷經口罩之亂,疫苗之亂,美國萊豬之亂,亂七八糟,亂中無序,民進黨政府何以敢恣意妄為?「常態偏執」有以致之。

日本核食之亂,眼看要當頭罩下,蔡英文的「台灣價值」和陳時中的「台灣模式」,終究只是政治話術。你還會相信民進黨政府眼中有科學與國際標準嗎?

奉勸大家,還是睜大眼睛,保持頭腦清醒,跳出常態偏執,做好自身防護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