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客觀評價習近平:他是逆流泅泳的帝王,可能淪為政治妥協下的獻祭

2022-02-09 17:28

? 人氣

國務院在2020年提出:「推動跨企業整合,併購困難企業,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其作用在於:「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高質量示範企業,減少重複投資並優化產業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基調下,央企合並的趨勢在逐年擴大,顯然習近平要集中產業項目,並讓這些企業成為新的經濟骨幹,去取代權貴手中的巨型公司。這能帶來行業的優化,並改善國家的社會結構。他認為只要處理得當,計畫經濟就仍然具有優勢,憑藉他的手段可以盤活那些殭屍企業。在「工業4.0」的背景之下,唯有「新國企」才能具備製造業優勢,足以抵禦西方的競爭和衝擊。

此時習近平的藍圖變得異常清晰,而新經濟格局中的三個要素:勞工,產業,和資本,也逐一歸位,並對應着之前的三個層面。——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未來的製造業勞工;對民企的兼並,就是創造產業集中;而對商業寡頭的制裁,就是籌集新國企的資本。

習近平的經濟學PART3:「紅色貴族」

從形式上看,「新國企」更像一種國家化的勞務派遣,這是一個政治-經濟的混合模型。習近平希望中國成為一個更純粹的製造業國家,人民應該恢復工農階級的本色,並學會尊重領袖。同時社會文化也需要一場變革,以徹底摒除西方的影響。

但這種構想更類似一個官僚化的工業烏托邦,即便習近平制裁互聯網巨頭,提出共同富裕,但沒有顯著的理由說明國家工廠的模式更優越。削弱其它行業去提高製造業的比重是反經濟規律的,越發達的經濟體製造業比重越低,而第三產業佔比越高。此外經濟多元化能抗擊風險,即便是工業4.0,也不代表各個行業的勞動力都要轉型去做廠工。

「新國企」更像一種後現代計畫經濟,這種經濟模式類似工農兵文化和西方科技潮流籠統的結合。其實很難說這到底是工業4.0,還是希特勒對德國所規畫的工業強國模式。工業國家化不太可能改善財政和就業,而更可能導致:「功德不施於天下,而勤勞於百姓」的內耗。

顯然這個構想更多代表着習近平強烈的掌控欲,他的經濟規畫其實被他的政治目的所裹挾,透露出他對伊朗和北韓那種一元化政體的嚮往。但這類國家的產業導向單一,經濟結構十分脆弱;而這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不具備現實性。

在如此多弊端下,人們不能理解習近平到底要如何變革;因為無論國家工廠多麼先進,只要產業由政府支配,就會導致市場化不足和技術滯後。不過習近平的確考慮到了這一點,他並不打算否認市場化,而是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主導。並且在這項經濟規畫中,他要創造的是「新一代國企」模式,要全面理解這種制度,就需要結合習近平的另一個重要概念:「紅色基因」。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