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日常裡的異國臉孔:247萬名外籍住民,如何在排外的日本社會討生活?

2018-03-29 06:57

? 人氣

(Mikel L.@Wikipedia/cc-by-sa-2.0)

(Mikel L.@Wikipedia/cc-by-sa-2.0)

相信大部分民眾在造訪日本時,常常會在各大免稅店看到許多中國、台灣打工仔;或略有耳聞「美軍駐沖繩基地事件」,知道沖繩島上住著許多美軍及其家屬——但你知道嗎?其實整個日本有200多萬名外國住民,甚至有些地區的外國人口佔當地人口1成以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國人口突破200萬大關

回溯1990年代,當時的日本政府因應出生率逐年低迷,正式開始制定少子化對策,但與此同時,移民到日本各地的外國人卻不斷增加,從原本1989年的98萬人,成長至至今的247萬名外籍住民,攀升幅度十分驚人。走進位於三重縣津市的敬和小學,這裡的學生大多能說他加祿語(Tagalog,主要用於菲律賓呂宋島)、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泰語及印尼語等多種語言,但在上課期間,他們多半使用日語交談或授課,且光從發音根本聽不出他們其實是「外國人」。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敬和小學約有250名學生的父親或母親為外籍人士,比率將近一半,宛如多樣化社會在農村環境的縮影。而相對於日本人口出生率、人口逐年減少,社會走向高齡少子化、農村逐漸沒落,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不但為部分地區帶來了一線曙光,舒緩勞動人口流失的問題,更為地方政府提供了不少稅金。

舒緩鄉村人口流失問題

除勞動人口、經濟問題外,外國人口移民也讓原本瀕臨廢校的學校起死回生,像是前述的敬和小學,過去就曾一度鬧「學生荒」,學生數僅有高峰期的七分之一。後來受鄰近的中京工業區外籍員工數逐年成長,當地居民人數增加,進而出現許多新學生,才改善學校招生窘況。

現年12歲的凱文(Kevin Sahayan)來自菲律賓,他來到日本後,父母就幫他註冊敬和小學三年級,隨後開始學習日文。「來到日本以後,我除了學了日文,還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很享受在放學後和朋友一起踢足球。」除凱文外,當地的學生還拉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記者,要他猜每個人的國籍。 另一名名叫小愛的(Ai Maruyama)的學生則說:「我想你(指採訪記者)大概猜不到我們來自哪裡,所以我就直接告訴你好了。我是菲律賓和日本的混血兒,那邊的那個女生則是純粹的日本人,還有那邊那個……。」談到有時候是否會覺得自己與其他日本人不同,小愛說:「不會,我完全沒這樣想過。」

都市人口爆炸

去年遷入三重縣的外國人口約有6千人,略勝移民東京都的外籍住民。從日本政府至今致力於防止地區產業走向空洞化這點來看,這樣的數據絕非僅是「數據」而已,而是證明地方景氣正在興起。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去年約有12萬人遷入東京地區,搬家目的多半為教育或工作需求。相對於日本政府致力降低鄉村人口外流,都市人口已過度飽和,政府計畫在2020年將遷入人口降至零人。東京都遷入人口連續4年突破10萬大關,居住品質、失業問題都面臨窘境。

與此同時,與三重縣相鄰的岐阜縣及滋賀縣,2017年外籍住民遷入的比率則佔了整體遷動人口的8成。據岐阜地區當地不動產業者「三承工業」表示,他們至今已累積5年替外籍住民找房的經驗,且在顧客群中,有多達2成客戶為外國人,與一般不動產業者相比相對偏高。

日本各地制定福利制度

三承工業相關人員表示,他們之所以會開始承接拉丁美洲人等外籍客戶,主要是受到知名大廠索尼(SONY)位於美濃加茂市的子公司,外籍員工人數逐年增加影響。相關人員指出,與前述的敬和小學情況不同,考慮到成年人適應陌生環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才決定承接相關業務,幫助外籍住戶更快適應當地生活。

相對於今天外籍住戶眾多,鄰里之間較無太大隔閡,在三承工業旗下工作的白木俊之(Toshiyuki Shiraki)談到過去的情況:「大概5年前,如果有拉丁美洲人要搬到某個社區,一定會有當地住民出面反對。」甚至連搬家後,都會時常感受到居民的敵意,而最大的原因竟是因為外國人不熟悉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則。為改善外籍住民的困境,不動產人員除了安排住處,還會向其講解生活規則,幾年下來才好不容易舒緩當地居民的排外意識。

從日本整體人口組成比率來看,外國人口雖僅佔日本人口約2%,但從各區域比率來看,有多達31個地區超過5%,其中群馬縣大泉町更超過17%,較繁盛的東京新宿區也有10%外國居民,外國人遷入日本的情形可見一斑。受外國移民人口逐年增加影響,日本各地開始著手制定相關對策或福利制度,像是北海道的東川町就開設語言學校,廣招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位於岡山縣西部的美作市則有學校要和越南峴港大學締結姊妹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如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