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北京真的會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2022-01-26 07:20

? 人氣

習近平會在年底中共20大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具體規畫嗎?他會加速解決兩岸問題的腳步嗎?(美聯社)

習近平會在年底中共20大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具體規畫嗎?他會加速解決兩岸問題的腳步嗎?(美聯社)

「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一詞越來越熱門。去年11月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中提到,之後中共對台官僚、官媒與御用學者陸續發表對這個「總體方略」的詮釋、演繹,台灣不少兩岸專家們也發表高見。許多人都認為今年底中共二十大,將會有一個具體明確、新的對台「總體方略」出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來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相關的發言包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新年賀詞、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的新年賀詞;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華東師範大學台灣問題專家周志懷陸續接受媒體專訪的發言;此外,中國官媒新華社也發表長文《五組關鍵詞讀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而在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兩岸幕僚蘇起等人為主組成的台北論壇,也舉辦講座展望新一年的兩岸關係,中國對台「總體方略」也成了重點。

不要「和平統一」只要「完全統一」?

習近平表示:「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圖:中共慶建黨百年大會場景)
習近平在中共慶建黨百年大會上首度提出「完全統一」的說法。(圖/翻拍自中央電視台)

眾聲喧嘩中,有些驚心動魄,彷彿中共很快要武統台灣。有人說北京現在多用「完全統一」一詞取代「和平統一」,代表著武統可能性提高。台灣學者趙建民也說,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從「和平統一」變為戰爭邊緣,官員開始談「統一後」,說明中共已將統一提上日程表。

事實上在中共官方發言中,「完全統一」和「和平統一」經常交替、混用,例如「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共官方常用的說法。而習近平最早用「祖國完全統一」這個提法是2021年7月中共成立百年紀念演講中,他當時說:「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一樣是把和平統一和完全統一混用。三個月後,去年十月辛亥革命110年紀念會上,習近平講話也是「和平統一」、「祖國完全統一」、「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混合使用。

至於現在中共官員、學者常談「統一後」台灣的制度安排,如選舉、財政等,這是受到習近平三年前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影響;但也不要忘了,1980年代初,中共開始對台展開一國兩制統戰時,也是天馬行空地提出許多惠台規畫。

一月十九日台灣問題專家周志懷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對兩岸關係幾個提法也引起大家關注:

北京建構「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新機制」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中評社)
台灣問題專家周志懷稱,稱中國大陸以「積極和平」思維塑造兩岸和平態勢。他還說,大陸要自己既定步調建構起「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中評社)

周志懷用了「積極和平」一詞。他稱中國大陸去年強化軍事鬥爭與打擊「台獨頑固分子」手段運用,以「積極和平」思維塑造兩岸和平態勢。他還說,大陸要排除民進黨當局和外部勢力干擾,按自己既定步調建構起「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他說:「在『被統一』狀態下,民進黨當局將完全喪失與大陸『共議統一』的機會。」

其實從2018年北京推出「惠台31條」後,北京一系列「通惠情促融」政策就是跳過蔡政府,直接「寄希望於台灣同胞」。依周志懷的邏輯,相對於「積極」的就是:蔡英文政府強調自制、不挑釁北京的作法,也是消極地拒絕統一談判。尤其是去年國慶蔡英文提出「四個堅持」,包括稱「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更被北京視為「新兩國論」。因此北京要用自己的方式「積極」推動和平統一。

中共是否真得要加速統一進程?武統可能性真的提高了嗎?孫亞夫最近的發言頗受關注。孫亞夫時說,不要把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割裂、對立,它們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兩種方法、兩種選擇,應該辯證地看。這段訪談被認為是孫亞夫在主張武統。其實北京從未鬆口放棄對台用武,它不會先自己繳械、讓台獨有機會「得寸進尺」,這是很簡單、清楚博弈策略選擇。但是武統是要靠實力為後盾,不是用喊的、畫大餅,而中國的對台、建軍的相關政策文件中,也看不出三、五年內有此規畫準備。台灣其實不需要刻意放大「武統」來嚇自己。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右)接受中央電視台訪談2021年臺海形勢(翻拍自央視)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右)接受中央電視台訪談2021年臺海形勢,他說:「一定要不斷地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這樣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翻拍自央視)

北京對台政策三個不變關鍵詞

至於新華社長文《五組關鍵詞讀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提出的關鍵詞分別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融合發展、共同市場」;「文化傳承、心靈契合」。其中沒有一組關鍵詞有新意,都是習近平甚至之前領導人提過的,也無從藉這些「關鍵詞」(或口號)拼湊出不同以往的「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新輪廓。

十九大六中《歷史決議》其實對台灣問題著墨不多,「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這個詞提出的前後脈絡是:「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亦即是把習近平上台後對台政策都納入「總體方略」這個大帽子下,卻沒有一個綱挈領的說法,而且迄今也未看到黨官、黨媒有較具體的內容鋪陳。

2021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接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AP)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配合習近平推動他的香港內地化政策(AP)

若從習近平到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等人最近正式談話中歸納,北京對台「總體方略」,其實只有三個關鍵詞一直不變:「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和「九二共識」。

習近平若要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也得有個對口單位和他協商,就像香港至少還有個林鄭月娥配合他推動香港內地化。即使北京目前對民進黨政府不抱希望,他們還是把「九二共識」當成關鍵詞,用來吸引台灣其他政治團體。去年底,被視為習近平對台政策幕僚的中國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指出:「應該傾心傾力支持臺灣愛國統一力量」.「臺灣愛國統一力量才是我們應該支持和依靠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北京對今年底台灣九合一大選和2024年總統選舉將著力甚深。就如周志懷所言,若九合一選舉使民進黨一黨獨大格局固化,「台海局勢會繼續陷入惡性循環」,北京不會坐視這種趨勢強化。

孫亞夫在受訪時說:「一定要不斷地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這樣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一方面是在為解放軍武嚇行為正當化,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要磁吸台灣必須靠自己經濟持續發展。習近把兩岸關係連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讓台灣人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還有上述「通惠情促融」等政策都是在這種「中國復興夢」的邏輯下所提出。

「印太經濟架構」與中國競爭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博(Kurt Campbell)可能被拜登任命為「亞洲沙皇」(資料照,AP)
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鼓吹用「印太經濟架構」與中國在此區域競爭。(AP)

對中國而言,最有利之處是兩岸貿易還持續升溫,依中國海關統計,去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量成長近成長近四分之一,出超再創新高 去年突破1,700億美元。不過,中國本身經濟成長動能已出現疲態,去年底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經濟是審慎而悲觀,強調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中國經濟若下滑對台灣的吸引力也隨之減少。

另一方面,去年10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亞峰會上提出「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之後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陸續鼓吹這個策略,要藉此與中國在亞太經濟圈中競爭對抗。對台灣影響最大是供應鏈韌性倡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這也是延續川普時代的「非紅供應鏈」和中國脫鉤的策略,而台灣高科技產業也成了「印太經濟架構」爭取的重要對象。台灣也繼續在美中經濟霸權爭奪戰的拉扯中。

「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到底是句空話,還是有新意、有步驟的方略?不能只看宣傳喉舌吹噓,它還得經過有許多具體的試煉,也不是習大說了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