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是民主之敵嗎?《民粹時代》選摘(2)

2018-04-06 05:10

? 人氣

穿戴「Niqab」的穆斯林婦女。(美聯社)
穿戴「Niqab」的穆斯林婦女。(資料照,美聯社)

兩種定義

那麼,民粹主義到底是什麼呢?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定義民粹主義。因此接下來會先就其定義進行整理,再闡明本書採用的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粹主義至今使用的定義,大致而言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定義是將民粹主義視為突破固定的支持基礎,直接訴諸廣泛國民的政治型態。主張這個立場的政治學者,舉例來說有大嶽秀夫與吉田徹等人。以大嶽秀夫為例,他將民粹主義視為政治領袖「繞過政黨與議會,直接訴諸選舉人的政治手法」。至於吉田徹則認為,民粹主義是「操弄訴諸國民的花言巧語,以追求改革的明星式政治型態」。至於民粹主義政治人物,指的則是透過改變原本政治型態的嶄新政治手法,成功吸引廣泛國民的領袖。吉田針對這類型民粹主義提出的主要例子包括日本的中曾根政權、英國的柴契爾政權、法國的薩科吉政權、義大利的貝魯斯柯尼政權等,並針對這些政權進行分析。至於日本以報紙為首的新聞報導,也多半使用「領袖直接訴諸大眾的政治」做為民粹主義的定義。

第二種定義,則是將民粹主義視為站在「人民」的立場,批判舊有政治與菁英的政治運動。知名民粹主義研究者卡諾凡採取的就是這種定義,日本的政治學者野田昌吾、島田幸典、古賀光生等人的定義也與之較為接近。

換句話說,民粹主義指的是以政治改革為目標的勢力,批判舊有的權力結構與菁英階級(以及社會的支配性價值觀),並訴諸「人民」以實現其主張的運動。這個定義假設菁英或特權階級,與「人民」(或是「民眾」「公民」)是二元對立的兩個概念,而期望改革的勢力將「人民」描繪為「善」的一方,菁英則是蔑視人民的遙遠存在,屬於「惡」的一方。其主要例子包括法國的民族陣線、奧地利的自由黨等一般所說的民粹主義政黨。近年的政治學當中,可以看到較多人採用這個定義的立場。

關於這點,法國思想家茨維坦.托多洛夫提出相當耐人尋味的說法。據他所說,民粹主義無法以傳統的右派或左派分類,應該歸類為「下層」的運動。舊有政黨無論右派或左派全都存在於「上層」,民粹主義則站在「下層」的立場,批判「上層」菁英。

民粹主義的兩種定義就如同上述。大致而言,前者關注的是領導者的政治戰略與政治手法,後者則將重點擺在政治運動的部分。因此這兩種定義沒有孰是孰非,也不完全相互排斥。事實上,大嶽秀夫與吉田徹也都提及民粹主義「批判菁英」的部分。

換言之民粹主義的定義,或許也會隨著分析對象的不同而改變吧!

*作者水島治郎為日本民粹主義研究權威。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千葉大學法政經學部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圓神出版),本書獲得2017年日本社科類作品指標獎項的「石橋湛山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