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私營央行與分佈式金融秩序

2018-03-28 05:4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可能的場景:離岸美元(Eurodollar)市場的加密貨幣化與深度互聯網化。

離岸美元,或是更廣義的離岸法幣,是指在美國(或某主權國)管轄權境外流通的貨幣。早在一戰時因為美國大量對英國等協約國放款,讓倫敦成為離岸美元的主要市場。離岸美元存款在1920-30年代因為大蕭條及外匯管制,成長趨緩,直到美國於二戰後在西歐執行馬歇爾計畫,並且推動布列頓森林體系,讓美元成為國際通行的硬通貨。韓戰爆發之後,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為了避免存放在美國的資產被美國政府凍結,紛紛將其轉存至歐洲。當時英國雖然有禁止英資銀行用英鎊對國際放款的規定,但因為英國央行監管目標是防杜資金流出,而非流入,加上1950年代後期西歐諸國的貿易商傾向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從而讓倫敦成為離岸美元市場的中心,直到今日。據估計,Eurodollar的存款規模至少有四兆美元,若加計其拆借市場創造的乘數效應,規模更為龐大。

離岸美元市場能蓬勃發展,一方面是英國有意捍衛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允許倫敦在低度監管、較不透明但獲利可觀的新業務奪得先機,一方面是美國無意干預,讓融資成本較低但獲利較高的離岸市場成為吸收美元對黃金貶值的緩衝帶,加上美國政府對境內銀行的一系列限制信貸的政策,刺激銀行透過境外子行承作離岸美元業務。對境外投資人而言,英美主導的離岸美元市場在語言、時區、制度等層面更符合國際市場慣例,提供了種種便利;更重要的,是離岸美元讓投資人可以分離匯率風險與政府風險,比如蘇聯為了避免美元資產在美國境內被扣而持有離岸美元,或是銀行為了規避美元存款準備率的嚴苛要求,可以持有離岸日元、透過遠期合約回購美元來持有「合成」離岸美元。便利、彈性、創新的離岸美元市場雖然增添了聯儲會管理貨幣政策的難度,但也對美國金融自由化與市場化起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當各類經濟活動愈發全球化、互聯網化,金融服務業必須與時俱進,不然就會被時代拋棄。借鑑Eurodollar的早期發展史,數位法幣,或者說cryptodollar,等於是比離岸更離岸的美元市場,如果說Eurodollar的成長是全球化1.0的一種表徵,那麼cryptodollar的增長將是互聯網2.0向3.0發展的必經階段。這個新市場充滿新挑戰與新機會,但並不一定更難監管。在全數位的環境中,區塊鏈與分佈式帳本技術,結合適當的實名認證機制,有機會大幅改善既有離岸市場的種種問題,甚至有可能成為區塊鏈時代企業融資的新維度與智能央行宏觀調控的新工具。私營央行,或者說民間數位貨幣運營商,正站在歷史機遇的風口浪尖,企圖在互聯網上建立分佈式金融新秩序。如果成功,世人將見證更多新金融中心的崛起,以及掌握技術、策略與人性的區塊鏈邊陲精英晉身金融新貴;如果失敗,整個生態系有可能變成新版的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合法地位不確定),亦不羅馬(公信力尚不完備),更不帝國(美元霸權仍堅挺)。惟有時間能證明,誰是普魯士,誰是瑞士。

金融史學家Kindleberger說得好:

「在充滿理性、睿智、且情報靈通的經濟人的世界裡,中央集權有效管控並非必須,但歷史證明世界沒有這麼美好。實際發生的教訓一再昭示,為了保護弱者,必須有管控機制,尤其是在貪婪權貴恣意妄為的世界中,強大而誠實的管控,不可或缺。」

挑戰十分巨大,我們依然在路上。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