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發展到環境永續:看中國大陸碳達峰到碳中和

2022-01-31 13:10

? 人氣

中國大陸碳交易制度的開端可回溯於2011年,先後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湖北省、重慶市、廣東省和深圳市7省市啟動了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多個產業的地方碳交易試點工作,並各自制定了不同的規章和制度;10年來中國大陸共累積進行4.3億噸的二氧化碳交易,總交易金額近人民幣100億元(約新臺幣440億元)。根據廣東省官方統計,碳交易制度運行以來,超過80%的試點企業主動實施了節能減碳的技術改造,與沒有碳市場機制相比,實施碳交易政策使試點產業的二氧化碳減排成果提升約10%2。在碳交易試點計畫累積了10年的執行經驗後,中國大陸於2021年7月,開啟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初期涵蓋產業為發電業,首批參與的2,225家重點發電企業,其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在40億公噸(約占中國碳排放量的40%左右)。中國大陸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上路一個月後,即累計成交碳排放配額844萬噸,成交金額達人民幣4.16億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碳價高層委員會(The 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曾估計,要符合《巴黎協定》2°C溫度目標,以經濟有效的方式減少排放,到2020年碳價至少在40-80美元/噸CO2,到2030年應為50-100美元/噸CO2;在中國大陸碳排放交易市場開市當天,碳排放配額約報收於8美元/噸,8月20日,中國大陸碳交易價格跌至7.55美元/噸,遠低於歐盟63.80 美元/噸,顯示中國大陸碳價距離碳價高層委員會所設定的標準仍有差距,也引發外界對於碳交易是否能起到減碳作用抱持懷疑態度。對此,生態環境部長亦表示,將提出新的法規來改革中國大陸的碳交易市場,另外也規劃於十四五期間,逐步擴大碳市場產業範圍,納入石油、鋼鐵、水泥、化工、造紙等高耗能產業,隨著中國大陸碳排放交易市場制度逐漸完備,其後續的發展與走勢,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延伸閱讀:碳權ETF飆漲80%、期貨40度創下新高!COP26敲定碳交易規則,市場有望續爆)

中國大陸綠色金融發展

為有效將金流應用至永續領域,並促使企業從經濟活動進行轉型,近年來許多國家如:歐盟、英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積極制定國內的綠色金融政策,而中國大陸也未落於人後,2016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全球首個由中央政府部門制定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此政策框架中,提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意義,以及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任務(如:發展綠色信貸、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發展綠色保險、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防範金融風險…等),也成為了日後發展綠色金融的綱領性文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