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浩專文:普及吳景超從2021年開始

2022-01-21 06:30

? 人氣

1935年底,吳景超隨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等學人到政府任職,先後擔任行政院秘書、參事,經濟部秘書和戰時生產局主任秘書、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顧問等職。現存於國史館的「服務成績調查表(1943年)」對吳景超的工作表現有如下具體的描述:「該員主辦編輯股事務,勤勉有加,待人誠篤,持躬嚴謹,對於經濟學識有極深之造詣,復不斷搜集中外書籍及實際問題虛心研究,是以學問家風度從事行政工作,洵屬高人一等。」 在政府部門,吳景超有機會接觸政府部門的檔案材料,也利用工作之便在國內外各地實地考察,獲得了寶貴的原始材料和感性認識。這一時期,他依然筆耕不輟,所寫學術論著及時評更加切合實際。如1937年發表的〈同業工會與統制經濟〉一文利用行政院和實業部的檔案資料寫成,1947年出版的《劫後災黎》一書是他歷時三個多月實地考察黔、桂、湘、粵、贛五省災民生活和救災事務寫成的日記。抗戰時期吳景超主編了頗有影響的《新經濟》半月刊,不僅實際主持編務,而且發文量居該刊作者第一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世紀40年代的吳景超。(作者提供)
20世紀40年代的吳景超。(作者提供)

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吳景超比較研究蘇聯和英美的經濟制度,試圖取長補短,為中國經濟建設找到一條允厥執中、適合國情的道路。吳景超特別關注凱恩斯主義影響下的羅斯福新政、英國工黨上臺前後的勞工政策、貝弗里奇報告及英國政府白皮書中對福利國家的描繪、1946年美國的就業法案等。他從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動態中看到,貧富之間的距離正在縮短,階級矛盾已經趨於緩和。從富者一面著手的措施是實施累進所得稅及遺產稅,通過稅收槓杆將一部分富人的財富轉移到社會手中;從貧者一方面著手,政府舉辦社會福利事業,社會保障愈益完善,並實行最低工資律及家庭津貼等。蘇聯取消私有財產制度後激動人心的經濟平等和社會平等,英美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帶來的整個社會的自由氣氛,都在吳景超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學理上試圖將這兩種經濟制度的優長結合起來,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的可能。不過,在當時更多的知識份子眼裡,這種在當時被概括為「自由競爭的社會主義」僅僅是吳景超、蔣碩傑、劉大中等少數西化派知識份子的一種不合時宜的舊調重彈。

五、新時代的沉浮

1948年北平被圍前不久,吳景超去看望一向看重他、提攜他的自由知識份子領袖胡適,說自己一定不會離開北平,「說我們應該給中國共產黨一個表演的機會,不可但憑成見就判斷他們沒有希望」(據1949年3月10日胡適致蔣廷黻函)。他留下後努力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從事經濟建設問題的教學和研究。他的工作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讚揚。據1949年9月29日《徐鑄成日記》記載:「又聞吳景超近研究馬列主義甚好,教書時學生聽者亦極多,聞中共方面對其尚有微詞,周恩來先生獨排眾議,謂吳景超能研究馬列主義,一可喜;研究而能公開講,二可喜;講而能深得群眾喜悅,三可喜;吾人應獎掖之,並派人往聽。」1951年他參加西北區土改工作的表現和心得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肯定,毛澤東在致胡喬木函中稱:「三月二十八日《光明日報》載吳景超的文章〈參加土改工作的心得〉,寫得很好,請令《人民日報》予以轉載,並令新華社廣播各地。」

1953年吳景超調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計畫系從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面的研究,先後出版有《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國民經濟》《蘇聯工業化時期的計畫收購和計畫供應》等著作。1952年7月,吳景超改變了他一向不願加入黨派的獨立姿態,主動申請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先後擔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吳景超不幸被列為「章羅聯盟」的「謀士」,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此後,這位神旺筆健、著述不斷的學者在學術界失去發聲的機會,我們再也看不到他的作品發表。1968年5月7日,在「文革」聲勢仍盛,神州大地一片混亂之際,飽受肝癌折磨的吳景超離開了人世。他的骨灰被家人帶回皖南歙縣岔口村,和父母合葬。墓地坐落在一座太師椅形的茶山的半山腰,對面是另一座林木茂盛的高山,山下清澈見底的大洲源緩緩流淌。也許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之中,他久已疲倦的心靈能夠得到一絲寧靜的愉悅。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