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浩專文:普及吳景超從2021年開始

2022-01-21 06:30

? 人氣

12月4日,安徽省歙縣政府聯合上海新民晚報社、民盟上海市委和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紀念吳景超誕辰120周年座談會。鍾祥財、謝泳、張小軍、嚴飛、衛春回等學者和歙縣地方史志工作者就吳景超研究的諸多議題進行了交流和研討。謝泳先生提議歙縣政府可以考慮設立對以吳景超為題的博士論文提供資助,並資助有關吳景超的文集和年譜長編出版。會議期間,當地政府還組織了與會代表親赴岔口村吳景超的故居和墓地進行考察和拜謁活動。過去,吳景超在家鄉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家鄉政府部門在瞭解了吳景超的成就和事蹟之後,毅然決定舉辦這次紀念研討活動,其對先賢的熱情和決斷力都是極其令人感佩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縣經濟並不發達,但仍克服種種困難,撥出經費,修築了一條從山腳到山腰吳景超墓地長達180米的石板路,既有利於各地人士的祭拜活動,也為茶農的生產活動提供了很多方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以為這次紀念活動會是辛丑年的最後一次,沒想到不久就聽到了來自海峽對岸的好消息。歙縣會上我和一些朋友聊天時談到吳景超主編的《新路》周刊,大家都很感興趣,他們不知道早在十年以前這個刊物已經在臺灣被秀威出版公司全部高品質地影印出版了。得知有影印版的消息以後,他們紛紛托我介紹購買。我和蔡登山總編輯多年沒有聯絡了,因購書事得以重新接洽。蔡先生影印過《新路》周刊,對吳景超的生平和思想早已熟知。出於希望海峽兩岸的人都不要忘記吳景超的初衷,他選編了若干吳景超的時論輯為《吳景超的社會觀察》一書,又將吳景超的日記體著作《劫後災黎》重排出版,因年底印刷事務擁擠,直到2022年初這兩本書才得以與讀者見面。這可說是為本年的紀念活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作者為吳景超新編的兩本著作《吳景超日記:劫後災黎》和《吳景超的社會觀察》(新銳文創)。
文史作家蔡登山為吳景超新編的兩本著作《吳景超日記:劫後災黎》和《吳景超的社會觀察》(新銳文創)。

二、清華才俊

1916至1923年,吳景超在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求學,在擔任《清華周刊》編輯六年之後,他做了一年總編輯,和他一起專寫社論的是梁實秋,編輯新聞的是顧毓琇,編輯「書報副刊」的是吳文藻。這四個人都是癸亥級(1923年畢業,為農曆癸亥年)的同班同學,後來顧毓琇成為電機專家,吳景超和吳文藻都在國內的社會學界取得重要成就,梁實秋則更是以西洋文學研究和創作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在編輯《清華周刊》上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把它當做一件極有興味的事業。那時候,《清華周刊》發表胡適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以及《清華周刊》記者討論書目的信,引起了梁啟超的注意,說是要另寫一書目給他們。吳景超、吳文藻因和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是同班同學,借著這層便利,幾個人便到西山去登門拜訪,催促梁先生快把書目寫給他們。梁先生答應了他們,隔了幾日,他的〈國學入門書目及其讀法〉一文,便第一次在他們編輯的《清華周刊》中發表了。吳景超後來回憶說:「這是我們當時覺得最得意的一點成績」。另一件事情便是引起思想界幾十萬字大論戰的「科玄論戰」,其起因是吳景超在《清華周刊》第一次發表的張君勱在清華的哲學演講。不過,那時候吳景超等同學的學力還不夠,不能在論戰中有更多的表現。能夠在編輯《清華周刊》期間見證胡適、梁啟超討論國學書目,和引發「科玄論戰」,吳景超等「與有榮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