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重新運作遙遙無期,中國對德國「胡蘿蔔加大棒」會有用嗎?

2022-01-14 14:10

? 人氣

立陶宛事件的影響

德國新政府聯合執政協議承諾對中國採取更團結的歐洲方法。但在最近中方對立陶宛進行經濟懲罰和脅迫的時候,柏林卻一直保持沉默。蕭爾茨在12月底與習近平電話交流,歐洲不少國家特別是立陶宛期待著德國總理能在這種場合,至少應該主動提出立陶宛的情況。而客觀上,一些德國官員也曾敦促他這樣做,畢竟有十幾家德國公司也被捲入了中國對立陶宛進口的非官方禁令中。對於德國的這些中小型公司來說,因中方的脅迫,業務受到的影響很大。但很顯然,蕭爾茨的「無為」讓德國的鄰國以及歐盟都失望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這裡也要順便指出,立陶宛事件本身也反映了維爾紐斯政府的外交能力確實有更完善的余地。再則,歐盟委員會在此也沒有起到應該起的作用,相反,也是用沉默和含糊其辭來應付過去。而德國新政府在前不久明明能跟習近平有直接交流的機會,卻假裝立陶宛事件不礙大事,這多少使蕭爾茨政府的聲譽也受到影響。

中國的努力是否會成功? 

從去年十一月來中方的努力給歐洲發出的信號很明顯。一是,中國有能力與西方資本綁在一起、並維護自己製造業的主導地位是中國的國策。而中歐投資協定本來就是能強化這種國策。所以,這份協定對中國意義重大,對習近平個人的意義則更大。第二,軟弱的歐盟執委會是中國一直試圖繞過的對象。中共喜歡跟歐盟的大咖成員國直接作交易,而歐盟中數一數二就是德國了。這一做法,顯然是對歐盟的原則同時也是對其成員國的一種挑戰。

德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雖然已露出雛形,但由於聯合政府聲明中的約定以及綠黨、自民黨與蕭爾茨的理念不同,其外交政策依然處在搖擺不定的階段。因而,目前還很難斷定,中方在嘗試的政治交易是否湊效。但是,留給德國新政府在對華戰略的設計(包括對美國的對華政策的態度)的時間已不多了。決定德中關係、德美關係命運的就看今年。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張俊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