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馬頭山之戰,一場深具啟發的環境運動

2022-01-11 06:50

? 人氣

馬頭山外型酷似馬頭,是高雄旗山、內門的信仰中心。(作者提供)
馬頭山外型酷似馬頭,是高雄旗山、內門的信仰中心。(作者提供)

成功運動要件之一:要有研究精神,找出反駁證據

每個掩埋場抗爭遇到的挑戰都不太一樣,馬頭山掩埋場的抗議,也剛好在環評審查階段,因此打仗的重點場域就是環評現場。環評審查講究科學證據,對環境影響輕微的案子才可能通過,反之如果對環境影響大則會被要求二階環評,或退回、或不予開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掩埋場環評審查的重點之一是區位,如果有斷層通過、有充沛地下水,汙水就可能透過裂隙帶汙染鄰近水源。業者的環評書也特別強調場址內沒有常態性地下水,以求通過。自救會唯有提出反證,才可能反駁對方。一開始他們求助許多專家,包括生態學者陳玉峰、楊國禎,以及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片中有一段陳文山對這個場址地質的描述:「從過去1、20年來地表GPS測量得知,馬頭山這個區域有不等量的快速變動,表示有斷層。這種地質條件非常不適合做掩埋場,因為地表會破裂,掩埋場會變形,而掩埋場又在二仁溪上游,汙水會汙染二仁溪。」

在地下水方面,他們求助於陸蟹專家劉烘昌,他在片中提到:「我從1989年研究陸蟹以來並沒有看過厚圓澤蟹,一直到馬頭山才看到,而且洞穴的密度很高,一公尺有2、3個,顯示在這裏的量很大。厚圓澤蟹要全身浸泡在水中才能脫殼、長大,在這裏有這麼大量的厚圓澤蟹,表示這裏的地下水是很豐沛的。」

不過最後提出扳倒業者證據的有力證據,則來自於居民自力調查的成果。其中,龔文雄用克難的方式做出井底攝影機,拍攝富駿在掩埋場附近鑽的每一口井,竟然發現沒有開篩,因此量不到水位,這已經涉及環評書造假,不只能否決環評、相關人員還有刑責。

他們將證據提到環評會,引起時任高雄市環保局長蔡孟裕重視,於是在2018年4月有了一場拔管現勘。拔出的第一支管編號BH01,井深20.61公尺,水位19.285,整個管子拔起來沒有發現鋸縫或鑽孔的開篩狀況,接連3支都有同樣的情形。

居民自己研究拔管工具,奉獻自己的所長。(作者提供)
居民自己研究拔管工具,奉獻自己的所長。(作者提供)

成功運動要件之一:是否願意盡其所能付出

在拔管現場,導演用特寫呈現了幾位工作人員,而他們並不是工程公司的人,而是幾位村裏被稱為「喇賽班」的伙伴,他們自力研發拔管等各式工具,最後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片中訪問了成員之一的周飛宏,他說:「你會什麼就把那個東西想到極緻,例如我會做鐵工,就去做一個適合的工具,外面也不可能買到制式的拔管器具。把一些能掌握的資訊拼湊起來,沒有人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也沒有別的選項,非得面對他不可。」

黃惠敏有感而發:「以前都覺得自己沒什麼,有點自卑,看到這一群喇賽班的人,他們是社會的中下層,做工的人,但他們在環境運動中卻是人中人,對家鄉的熱愛、付出,讓人另眼相待。」

這個拔管未開篩的證據,最後讓高雄市環保局決議進二階環評,這個結果雖然暫時擋下開發案,但他們不解,都抓到環評書造假了,竟然還能給補考的機會。黃惠敏、高淑慧當場剃光頭髮宣示抗爭從零開始,誓與馬頭山共存亡。

片末,龍脈學專家吳明憲走在馬頭山山區,他說:「我形容這場環境運動,是一座山帶領一群人走向抗爭之路。」而這場聖山守衛戰並沒有結束,富駿公司的掩埋場計畫失敗後,同屬可寧衛公司的另一子公司大兆,改在原址旁設大型養豬場,馬頭山的戰役又起。

而究竟國家對於一座淺山的態度又是什麼?本片以屏科大野保所教授黃美秀的呼籲做終結。她說:「在這裏拍到很重要的指標物種食蟹獴,這只有在乾淨的溪流才會出現。台灣低海拔的環境破壞得差不多了,像馬頭山這種環境應該像撿到寶一樣,如果能有良知留下幾塊綠洲,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馬頭山之戰」是一部深具啟發性的紀錄片,未來還有數場巡迴放映,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臉書訊息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