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西安防疫清零亂象,點中極權政權的死穴

2022-01-07 06:50

? 人氣

雖然每個國家的國情和民意決定了什麼才是適合的防疫策略,然而,中國的「動態清零」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獨特性,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以致成了全球唯一這樣做的國家,盡管它的防疫效果從感染者和死亡人數看,確實不錯,但是,在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有害性已證明下降,特別是對已打疫苗的人不會致重症和死亡的情況下,還採取定點封控甚至像西安這樣的封城舉措,是否有必要的確值得討論。因為對民眾來說,還須考慮極端防疫帶來的其他代價,畢竟除了健康外,人還有其他方面的需求。而那些方面的代價很可能會超出感染病毒的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政府不願對「動態清零」做出某些調整或更改,除考量到春節和冬奧的到來以及奧密克戎的傳染性高外,一個隱秘的深層原因,是當局要以少感染少死人,來為這場全球的抗疫競賽,證明中國政府比西方國家的政府更尊重人的健康、生命和價值,即更尊重人權,證明中國的體制比西方的優越;另或許還有要在中國演練一種半軍事化的戰時管制,為今後社會出現動亂等極端情況,執政黨可以有應變之策的動機。

中國西安12月23日實施封閉式管理後,確診數卻仍持續攀升。圖為西安鬧區的空拍照。(美聯社)
中國西安12月23日實施封閉式管理後,確診數卻仍持續攀升。圖為西安鬧區的空拍照。(美聯社)

在制度競爭中暴露死穴

新冠疫情已變成了中西方的一種制度競爭,誰的體制好,更能保護民眾的生命少受或不受病毒的侵害,在抗疫中見分曉。至少對中國政府來說,它有對民眾的這種敘述策略。疫情最先在中國爆發的事實以及武漢封城初期讓中國政府倍受壓力,也在西方的敘述中看作是中國威權體制的失敗。隨著疫情向全球擴散和西方國家陷入泥潭,當局決定扳回這一局。和西方「與病毒共存」,依靠疫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比,「動態清零」所要求的嚴格的管控和強制確實能大幅減少感染和死亡人士,盡管在這一過程中也會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但相比死人,是中國民眾可以接受的。

於是當局就可宣布,它比西方更關注和關心民眾的生命和健康,美國抗疫下的80多萬人死亡和5000多萬人感染,成為當局散布美式人權是虛假的最好注解,因為如果對人的最基本的生命權和健康權都不願去保障,談其他權利有什麼用。這就是當局的疫情敘述策略,它在中國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是,既然要以少死人來證明制度的優越,它內含的邏輯就是管得越嚴越能控制住病毒傳播,從而就能使感染和死亡的越少。地方政府的防疫正是在當局的要求下,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不過,當局未必料到的是,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的防疫策略時,必然會碰到當局的死穴。因為嚴厲的防疫舉措本身就缺乏彈性,在中國這種剛性的維穩機制下,要保證執行效果,必依賴專政工具的強制力,手段和措施的粗暴就不可避免。地方政府尤其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上本就能力低下,像上海那樣能夠用某種人性化、可預期性和柔性處理的方式去防疫的少之又少,普遍表現出的是像西安這樣的簡單粗暴的做法。盡管它有大數據的支持,但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指導思想都還處於前現代,迷信權力、監控和強制,因此在已經開化和半開化的民意面前,一定會產生矛盾和沖突,制造民怨和民憤,以致在社會層面削弱當局的抗疫效果。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