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民主獨裁也是台灣的選項嗎?

2022-01-04 06:50

? 人氣

民主是目的?民主是手段?

面對台灣的「民主獨裁」,看到年輕選票傾向民進黨,反對者最想不通的是台灣年輕人難道對民進黨的一黨獨大、一言堂、踐踏民主一點都不在意嗎?民進黨員對「黨內民主」被蔡英文一一收回,也都不在乎嗎?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機制,就這樣被毀了,不可惜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或許在新思潮上,「民主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有必要被關注。有人認為,民主本身就是目的,或者說民主本身就是一種優先價值,至少,民主至少跟其他優先價值一樣重要。比如,民主至少跟自由、平等、經濟增長、社會和諧、公共秩序等價值同等重要;但有人並不這麼看,認為民主不過是手段而已。比如,大家經常聽到「自由是目的,民主是手段」,就是把民主視為一種手段。

還有人認為,經濟增長是目的,民主政體能否促進經濟增長才是判斷民主優劣的標準,對這樣的學者來說,一個落後國家能否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長、 能否實現社會繁榮才是最重要的,民主政體能否實現這些目標才是關鍵;還有人認為,民主的價值在於能否改善社會的有效治理程度、能否促進社會的和諧、能否降低犯罪率,以及能否提升普遍的道德水準等,所有這些觀點都主張,民主主要是手段,是實現其他某種優先價值的制度方法。

當然,還有人認為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但這多少有點和稀泥的味道,因為這種觀點回避了優先性排序的問題。看台灣人對民進黨的一往情深,對台灣人來說,或許民主只是對中國示威的一個社會運動,他們只知道必須用選票來告訴中共,台灣人不給中國管,至於民進黨黨內民不民主,民進黨可不可以把台灣帶進民主國家,這些都不是他們關心的。

容忍比自由更可貴;容忍也比民主更可貴

對一個國家來說,民主到底能否帶來更好的治理績效呢? 這是當代民主大論戰的重要方面。在國內外學術界,學者們在這一問題上的對立觀點更是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事實上,民主並不必然會帶來經濟增長、社會和平、行政效率、政治和諧、自由市場或「意識形態的結束, 民主尤其不會帶來「歷史的終結」。

毫無疑問,這些特質使民主更有可能鞏固,然而它們既不是民主的先決條件,也不是民主的直接產物。與威權政體不同,民主國家有能力可以根據不斷變化的情境「自行修改其規則和制度」,他們可能不會立即帶來上述所有的美好事物,但民主最終要比威權政體更有可能實現上述目標, 這才是民主真正的價值。

胡適之先生說 : 「容忍比自由更可貴」。自由是民主的基礎,沒有自由,就沒有民主,所以容忍也比民主更可貴。民主,使人民學習容忍、學會尊重、學會濟弱扶傾、學會把有限的資源與更多人分享、學會愛人、知道愛可以戰勝罪惡。真正民主實踐的過程,人民學到發自善意地等待、為正義而犧牲小我的利益,期間必然會吃盡苦楚,但這都是在為未來的幸福打下底色,為未來的幸福鋪路,沒有走過這一條艱辛的民主道路,無法真正享受民主帶來的幸福。要知道民主能否帶來好的治理績效,首先要明白一點,「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政治或治理」。

那些打著民主的口號的政客,從來不會告訴我們這一些隱藏在民主之中的密碼。而打開這些密碼唯一的鑰匙,就是拆穿政客的謊言。在古希臘哲學家中,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就代表了很大的方法上的分殊。用今天的說法,柏拉圖鼓勵我們仰望星空,亞里斯多德則鼓勵我們腳踏實地。就哲學流派而言,柏拉圖更多地傾向於理想主義,同時更注重理性思辨;亞里斯多德更多地傾向於現實主義,同時更注重對實際經驗的考察,這都十分重要,因為任何政體都無法實現完美的治理。

你在台灣的政壇中,看到「容忍」嗎?

民主能帶來經濟增長嗎?民主能帶來更好的公共治理嗎?民主能促進平等嗎?民主能減少政治衝突嗎?答案是「可以」,但是都必須要加上「容忍」作為藥引子。你在台灣的政壇中,看到「容忍」嗎?如果你看不到,台灣就不是民主國家,台灣喊的都是「假民主」。

*作者為文化觀察者,請參看作者的作品集JOE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