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吃萊豬‧斷邦交‧炸台積電─美國還讓不讓台灣人活?

2021-12-31 06:20

? 人氣

台海有事,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圖為陸軍近年針對一線作戰部隊進行調整的「聯合兵種營」,有傳言指美軍「安合旅」來台了解我聯兵營運作情形,並提出建議。(蘇仲泓攝)

台海有事,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圖為陸軍近年針對一線作戰部隊進行調整的「聯合兵種營」,有傳言指美軍「安合旅」來台了解我聯兵營運作情形,並提出建議。(蘇仲泓攝)

二0二一堪謂凶年,大疫未見盡頭,兩岸關係冷凍,台海兵兇戰危之場未解,共機擾台之頻繁,已成照三餐起降之例行演訓,台灣人固可處變不驚,但外媒三天兩天分析估算兩岸戰事的「最可能時程」,甚至認為台海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却很難叫人視而不見,畢竟美中爭霸,台灣幾無置喙餘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遠見所做的最新民心動向調查,某種程度也反應了無能為力的民意氛圍,近五成五受訪者對中國印象變差,却有六成受訪者認為兩岸應該增加互動;五成民眾認為政府沒做好開戰準備,五成民眾不願意上戰場;六成以上民眾認為兩岸若開戰,美國會提供援助,却只有一成民眾相信美國會和台灣「共同作戰」;戰爭威脅離台灣這麼近,却又彷彿非常遙遠;戰爭討論如此逼真,可能戰爭却是台灣不願意的現實。調查並沒有深究是「抵抗中共侵略的防衛戰爭」、「宣布台灣引起的戰爭」、或者「美中擦槍走火意外引爆的戰爭」,而這三種情境會不會有不同的調查結果?

販賣戰爭恐懼,從土產到進口

討論台灣人是否「怯戰」,並不具意義,徜若戰事果然發生,不論哪種情境、不論主觀參戰意願為何,都沒有人能客觀自外於戰事。「戰爭恐懼」對台灣並不特殊,畢竟兩岸曾經對峙長達四十年,備戰,曾經是台灣的日常;即使兩岸交流之後,都還有過台灣自產的戰爭預言小說《一九九五年閏八月》(九四年出版),販賣戰爭恐慌而成為當年最大暢銷書,雖是笑話却也應和了第一次總統直選的「九六年台海危機」。

二十七年後,各種攻台想定的軍情小說、甚至戰略分析,成為熱門文本,時程上,從最近的「冬奧後閃電攻台」、二0二五攻台、二0二七以武逼統…到二0三四全面開戰,換言之,從此刻到往後十五年,「攻台效應」將如影隨形,從這個角度看,不能不稱頌民進黨掌握「抗中保台」先機,也開始販賣芒果乾。戰術戰略上,從建議外島「毒蛙戰術」、在台特務破壞軍事裝置和關鍵設施,癱瘓所有網路和媒體、封鎖海空域等,最近一份出自美國戰爭學院的論文,則以「覆巢戰略」倡議由華盛頓與台北共同研議焦土戰略,特別針對半導體產業啓動自毀機制,讓北京知道即使攻下台灣,也不能掌握戰略產業,從而放棄武力冒進行動。

焦土策略對中國或台灣都不是新鮮事,歷史上稱之為「堅壁清野」,最有名的就是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廉頗一度以此遏制秦軍攻勢;對日抗戰期間的「花園口決堤」,也是蔣介石用以阻遏日軍的手段,但前提是有腹地可退,台灣孤懸一島,可來壁野可清?若照各種兵推,台灣有事,既有「在台特務」摧毀我軍事基地,還要自毀半導體產業,這叫不待他殺先自殺,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分析得更嚇人,若台灣政府不執行這個任務,那就美國自己來,或在戰爭發生前讓台積電轉移陣地。

(圖/台積電)
台灣有事先毀台積電,竟是美國智庫學者給台灣的建議。(圖/台積電)

悲摧的是,半導體產業既是台灣亮點,却也成為戰爭的風險核心,早前因為疫情全球晶片供應受阻之際,德媒(商報)即曾分析若台積電「附近廠房」遭炸彈攻擊,將破壞整個產業鏈,結論是德國要推動晶片產業本土化。簡單講,在這個「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國際看到的是半導體產業、是台積電,而不是人命!那不能不問,沒有半導體或台積電的台灣,是不是更容易成為棄子?這樣的戰略關切,的確讓人憂心。

軍事上如此,外交上的建議也讓人氣餒。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一位資深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就投書《日經亞洲》,認為台灣應考慮主動斷絕與所有都被國的外交關係,從毫無勝算的「邦交國爭奪戰」中解脫,把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比方深化與中大型國家的非官方連結,並以此削弱中國對台灣的打壓。此議當然是衝著最近尼加拉瓜與我斷交而來,感嘆的是,葛羅斯曼曾經主張台灣有機會提高邦交國數量,他會幡然改變建議台灣「釜底抽薪」,當然因為民進黨蔡政府五年斷八國,而民進黨若在二0二四年繼續勝選,更不可能增加友邦數量。

斷交冷感,獨來獨往庶幾近乎之

葛羅斯曼的大實話,蔡政府大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認為民進黨繼續執政機率大,憂的是外交空間更加緊迫已無可避免。他的論點在台灣也不新鮮,經過這麼多年的邦交國競爭,除了馬政府八年還能喘口氣,但凡民進黨執政,就是外交大考驗,碰上斷交困境,「與其耗費大力氣維繫『又小又窮』的邦交國,不要邦交還省心省事」就是自我安慰的說詞,台灣人其實已經建立相當程序的「斷交心理防衛機制」,以尼加拉瓜與我斷交而言,簡直可以用四個字形容:波瀾不驚,除了在野黨還嚷嚷幾聲,社會上普遍冷感,對我外館資產遭沒人並直接轉交中國,亦鮮少悲憤之情。

20211210-中美洲邦交國尼加拉瓜10日與我國斷交,圖為外交部大廳。(顏麟宇攝)
中美洲邦交國尼加拉瓜與我斷交,美國智庫學者建議台灣斷絕又小窮的邦交,好從邦交國爭奪戰中脫身。圖為外交部大廳。(顏麟宇攝)

現實則是,台灣已經沒有與中國競爭「金援外交」的本錢,除了梵蒂岡,而被他點名「又小又窮地緣戰略價值又低」的國家,會不會是下一個「斷交預警」?而美國是否也無力無心再協助台灣維繫邦交國?根據他的建議,諸如:一、深化與中大型國家的非官方連結,我們連萊豬都吃了,政務委員唐鳳在民主峰會的視訊談話不一樣被黑?

二、他認為新南向或許是解方,如果是解方,為何五年多看不到作用?五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從百分四十上升到百分之四十四,對新南向國家出口則從百分之十八降為百分之十六,即使疫情前的觀光旅遊,還是靠政府砸兩百多億推動的結果,遑論RCEP以中國為馬首是瞻,台灣要與中國對撞又豈能天真的認為能在新南向討到便宜?

三、台灣要盡量說服強權國家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台灣因中國阻擋而無法參與的國際組織,以更強烈、更有力道的方式為台灣發聲;這不正是台灣一直在做的事?馬政府時代還有機會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蔡政府時代就被拒於門外,強權國家的「口惠」顯然不敵兩岸關係改善後的「實至」。

最重要的,外交是主權獨立國家的重要標準,邦交斷光光既動搖國家地位,還不是台獨保證,所為何來?

葛羅斯曼認為,「獨來獨往會更好」,台灣已經庶幾近乎之,沒有友邦的台灣爭取奧援,豈不更仰人鼻息?維繫邦交要花錢,難道維繫非邦交的實質關係就不花錢嗎?光是擴大國際能見度(大外宣和公關遊說),沒有錢也萬萬不能。前外交部長錢復曾言,兩岸政策是外交的上位政策,民進黨不接受這個說法,結果就是軍事上緊張,外交上壓縮,對比之下,公投未過吃萊豬,已經是最低成本的苦果,這也是新的一年,台灣必須繼續面對的艱難處境。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