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惠台31條大戰護台8策略,勝負如何?

2018-03-19 07:30

? 人氣

而所謂的「產業千人博士就業方案」,也不能算是一個新方案,只是拿出來湊數湊和著用的。早在7、8年前的馬政府時間,政府就已推出過「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聘用博士後研究員,政府補助每人每月三萬元,規定起薪不得低於五萬七千六百元;去年蔡政府也弄一個輔導博士轉業界的措施,每個月每個博士補助6萬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結果效益低、成果少,台灣還是流浪博士滿街走,碰到對岸福建推出號稱3年要吸引台灣千名博士與年輕教師前往任教的政策,祭出優於台灣的薪資福利─當然,還有更多的研究資源,到底能有多少抗拒力?

而想恢復員工股票分紅不課稅(強化員工獎酬工具)、提升IPO審查效率(受對岸讓鴻海子公司以36天的光速通過IPO審查的刺激),則是忽視了大環境的改變。

過去員工分紅留才效益高的重要原因,在於高股價的支撐所能得到的回饋,但現在已無高股價紅利,直接去領對岸5倍挖角薪資可能更實際。企業會考量到對岸掛牌,最重要的原因在高本益比,而非純然IPO效率高低而已。至於說要「推動30家公司納入MSCI成分股」,即使不算是笑話,也是政府難著力的夢想。至於強化「營業祕密法」的作法,則有以嚴法逼迫員工不要跳槽(到對岸企業)之嫌,會讓員工因所注意法律問題,但對遏止人才流出恐怕還是難有效果。

行政院官員都強調台灣民主、自由,有利學術研究、文化創意等,是台灣的優勢;話是沒錯,這些都值得台灣人珍惜。但在兩岸搶人才、搶資源時,不必太高估此「形而上」因素的吸引力,以免造成誤判。

以學術研究而言,政治學者大概不必考慮去中國作研究,但其它理工醫等專業領域,甚至經濟、管理等,則受政治因素影響少,考量更多的反倒是更現實又務實的研究資源、薪資待遇等;即使是文化影視亦相同,台灣的民主自由並未產生太多的優秀作品,倒是全台都被韓劇、陸劇占領。

惠台31條政策要發酵需要一段時間,但在原本兩岸間,就是台灣的人才、企業往中國流動得多,今日再加有強力的政策加持,其影響不容輕心。台灣的抗拒自保之道,只有壯大本身、創造更強的留才吸引力,這點賴清德說得並沒錯。但蔡政府也該好好檢討各項政策,到底是能壯大台灣,還是弱化甚至分化台灣。至於施俊吉的那「護台8措施」,就不必寄望太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