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普京親自發動的認知戰:北約曾保證「不會東擴一吋」,西方企圖破壞「俄烏一家親」

2021-12-27 06:10

? 人氣

2021年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2021年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星期在莫斯科舉行了年度記者會,他除了幫盟友習近平說話,抨擊西方國家不應抵制北京奧運、宣稱美國無法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場普京個人秀的重頭戲還是在於烏克蘭情勢。普京宣稱「北約曾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承諾『不會東擴一寸』,後來卻發生了五波東擴」,這根本是「作弊」與「厚顏無恥的欺騙」。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隨即公開駁斥:沒這回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烏克蘭欲加入北約」是今天俄烏緊張情勢的主因之一(此外還包括俄國宣稱要「為烏東戰事調停」),普京所謂「北約曾保證不會東擴」的指控,為他口中的「俄軍集結只是為了自保」增添了些許正當性,也讓北約20年來的五波擴大有所理虧。但普京與史托騰伯格的說法顯然相左,「北約是否曾經許諾」也就成了攸關俄國動武是否「師出有名」的一場羅生門。

2021年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2021年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北約的全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NATO),1949年成立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家相抗衡,發展出以美國及西歐國家為首的集體防務體系,蘇聯與東歐的共黨國家1955年也組成「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與其互別苗頭。不過蘇聯與華沙公約在1980年代已是強弩之末,華府與莫斯科也在1990年討論歐洲的未來。

根據喬治城大學「國家安全檔案計畫」的負責人薩伏蘭斯卡婭(Svetlana Savranskaya)與湯姆‧布蘭頓(Tom Blanton)對解密官方文件的研究,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貝克(James Baker)1990年2月9日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會晤中,確實說過「北約可以承諾不會從目前的位置東擴一寸」。

1991年12月,蘇聯共產帝國解體崩潰,兩大關鍵人物戈巴契夫(左)與葉爾欽(AP)
1991年12月,蘇聯共產帝國解體崩潰,兩大關鍵人物戈巴契夫(左)與葉爾欽(AP)

當時北約的東界就是西德,當時仍處於分裂的東德則是華沙公約成員。不過1990年前後東歐發生一系列民主抗爭及政治轉型,在東德長期獨裁的德國社會統一黨(SED)也由改革派當道,1989年12月,東德的人民議會甚至廢除了東德憲法所明載的統一社會黨執政權,東德與整個東德的民主化已是沛然莫之能禦,兩德統一也終於露出曙光。

面對此一變局,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George H.W. Bush)在1989年12月的馬爾他峰會對戈巴契夫表示,美國不會利用東歐革命的優勢損害蘇聯的利益。時任西德外交部長的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1990年1月發表關於德國統一的重要演說,除了重申「東歐變局與德國的統一不能導致損害蘇聯的安全利益」的看法,他還提出「即使統一的德國加入北約,其前東德領土也不應納入北約範圍」的主張。

和戈巴契夫談和的老布希。(AP)
和戈巴契夫談和的老布希。(AP)

1990年2月,美國國務卿貝克與戈巴契夫會談時,則是首次對戈巴契夫當面提及「北約不東擴」的主張,希望交換蘇聯從東德全面撤軍,並且促成東西德的重新統一。當時年僅38歲的普京正在東德為KGB效力、收集西德的經濟情報,直到兩德統一之後才被召回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因此普京勢必對這段過往知之甚詳。那麼,普京在年度記者會對北約的指控沒錯囉?

薩伏蘭斯卡婭與布蘭頓翻閱當時的所有外交密件後指出,東西德外長在1990年9月12日簽訂了德國統一協定,不過其中並沒有將「北約不該更靠近蘇聯邊界」寫成白紙黑字。事實上無論美國還是北約,也都不曾與蘇聯或戈巴契夫針對「北約不會東擴」寫成條約,只不過包括根舍、老布希、貝克,甚至是西德總理柯爾(Helmut Kohl)、英國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確實都對蘇聯領導人以不同方式提過「保證蘇聯的安全利益」、「將蘇聯納入新的歐洲安全結構」。薩伏蘭斯卡婭與布蘭頓指出,這些對談雖然與「北約不會東擴」相關,但並不是同一回事。

北約秘書長斯史托騰柏格。(美聯社)
北約秘書長斯史托騰柏格。(美聯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歷史學家瑪麗・薩洛特(Mary Sarotte)在研究美蘇談判代表的筆記、雙方參與者的檔案與媒體採訪紀錄之後,也認為美國從未正式提出「北約停止擴張」一事,甚至蘇聯方面也不曾要求此事。這只是雙方在溝通過程中曾出現的一種想法,不過「北約不會東擴一寸」這件事卻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對這項主張的誤讀與誤解,時至今日仍在影響歐洲的未來。

薩洛特還原了貝克與戈巴契夫在1990年2月17日的對話,她說貝克當時對戈巴契夫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莫斯科希望看到一個中立的、沒有美軍的德國;還是希望看到一個加入北約的德國,而美國則承諾北約不再向東擴張?薩洛特根據戈巴契夫與貝克兩人的筆記指出,當時戈巴契夫確實表達了矛盾的心情,問題是他當時並未做出選擇、也沒有接受貝克暗示性的提議。

薩洛特在今年11月出版的著作《一寸也不會東擴》(Not One Inch:America, Russia, and the Making of Post-Cold War Stalemate)中指出,戈巴契夫不但沒有明確表態「俄國不希望北約東擴」,更在幾個月後將蘇聯軍隊完全撤出東德,讓德國能在隸屬北約的西德控制下重新統一。薩洛特強調,蘇聯與戈巴契夫當時當然都面臨強大的壓力,但戈巴契夫當然也明白,這些決定意味著蘇聯接受北約東擴的可能性,美國與北約更不曾承諾過些什麼,他甚至對貝克表示「對於東歐國家退出華沙公約以便日後加入北約的態度,我們知道你們樂觀其成」。

薩洛特認為,戈巴契夫當時的決定讓北約得以繼續吸納東歐國家,埋下來今日衝突的種子;《紐時》記者麥克斯・費雪(Max Fisher)則在其專欄中指出,戈巴契夫顯然意識到自己會因為放棄東歐遭到追究,因此在後來的採訪裡未能還原事實(但他的筆記與相關文件已經說明了一切),後來無論美俄對於這段歷史也都說不清楚。不過普京在年度記者會上描述的版本,顯然對於現在的俄國更為有利:他將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描繪成俄羅斯只是想要自保,因為真正的侵略者是那些不值得信任的西方國家,而普京本人則是捍衛俄羅斯生存、與西方勢不兩立的護國者。

2021年1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防部長紹伊古。(美聯社)
2021年1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防部長紹伊古。(美聯社)

普京對所謂「北約保證不東擴」的宣傳,只是他所發動的認知戰的一部分。普京今年7月在克里姆林宮與外交部官網發表了一篇長文《論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強調從古羅斯時代直至今日,俄羅斯與烏克蘭根本就是「一個民族、一個整體」,在經濟、文化、宗教方面關係密切。但西方國家因為地緣戰略利益從中挑播,試圖營造「反莫斯科的俄羅斯」、讓俄羅斯與烏克蘭「原本同質的歷史與精神空間出現裂痕」,這是俄羅斯的大不幸。

普京的這篇長文若將「俄羅斯」與「烏克蘭」代換成「中國」與「台灣」,相信國內讀者看起來一定覺得分外眼熟,甚至對其中的敘事邏輯暸若指掌。普京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講相同的語言、信奉相同的宗教。而且從歷史上來看,烏克蘭這塊土地各種階級和背景的人「都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與東正教徒」,「烏克蘭」一詞最初指的其實就是保護外部邊界的邊防軍。普京承認烏克蘭一帶的長期分裂導致不同方言甚至種族的出現,但他強調方言只是豐富了文學跟語言,其主題仍是豐富的俄羅斯精神遺產,跟俄羅斯難以分割。

普京強調,「烏克蘭人作為一個獨立於俄羅斯人的民族」雖然也隨之出現,但根本沒有歷史依據,甚至有人聲稱「烏克蘭人才是真正的斯拉夫人」,「這種假說也成為歐洲國家之間競爭的工具」。因為「現代烏克蘭完全是蘇維埃時代的產物。我們知道並清楚地記得,它是在歷史上的俄羅斯的土地上形成的。要確定這一點,只需對比烏克蘭在17世紀及離開蘇聯時的領土。」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普京話鋒一轉,宣稱「今日的俄羅斯不僅承認烏克蘭作為獨立國家的地緣政治事實,甚至在烏克蘭最艱難的建國初期主動對其伸出了援手,幫助其建立國家、穩定政權」。如果俄烏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能夠得以保留,烏克蘭將享受數百億美元的利益。今日數百萬烏克蘭人對俄羅斯依舊抱有巨大的善意,誠如俄羅斯人民對待烏克蘭人民那樣。但烏克蘭一步步被拖入了危險的地緣政治遊戲,最終成為了橫亙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障礙,成為了西方反對俄羅斯的跳板,西方國家甚至直接干涉烏克蘭的內部事務並支持政變。

普京指出,在西方的慫恿甚至是強迫之下,烏克蘭的俄羅斯人不僅被強迫否認他們的根,否認他們幾代人的祖先,而且還被強迫相信俄羅斯是他們的敵人。他指控西方透過「強制同化」塑造出一個對俄羅斯具有侵略性的「純正烏克蘭民族國家」,「堪比對俄羅斯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反俄計劃已被數百萬烏克蘭人拒絕。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人民已做出歷史性的選擇,烏克蘭東南部的人們則和平地試圖捍衛自己的立場。然而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人,都被貼上了分離主義者和恐怖分子的標籤。」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對於外界指控俄羅斯支持烏東叛軍的行動,普京則辯解「俄羅斯已經做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來阻止雙方自相殘殺,旨在和平解決頓巴斯衝突的明斯克協議已經達成」。他指控烏克蘭的代表根本不打算討論對生活在那裡的人民的保障措施,而是在頓巴斯安排血腥的挑釁,利用「侵略受害者」的形象兜售「恐俄症」。烏克蘭正在縱容新納粹分子和國家軍事化,西方國家更是直接干預烏克蘭的政府與軍隊,這一切只是西方試圖接管烏克蘭經濟甚至自然資源的一種偽裝。

普京強調,西方國家的「反俄計畫」遭到數百萬烏克蘭人反對,但這些人根本沒有合法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他們遭到恐嚇、甚至遭到殺害,為當前的僵局尋找出路的人則被貼上「親俄」標籤。烏克蘭的右派愛國者只是「憎恨俄羅斯的人」,烏克蘭的國家地位完全建立在仇恨和憤怒之上。普京強調俄羅斯對與烏克蘭對話抱持開放態度,也可以討論最複雜的問題。但最重要的前提是:我們的伙伴是在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不是為別人服務,更不是別人手中對抗我們的工具。

普京雖然表示「俄羅斯過去和將來都不會『反烏克蘭』,而烏克蘭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應當要由其公民來決定」。但他也說「只有在與俄羅斯的伙伴關係中,烏克蘭才有可能獲取真正的主權」,因為「我們的親屬關係代代相傳。它存在於生活在現代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人們的心中與記憶中,存在於將數百萬家庭聯繫在一起的血緣關係中。我們一直在一起,並將在未來更強大、更成功。因為我們是一個民族。」這篇「告烏克蘭同胞書」顯然更完整地揭示了普京親自操作的認知戰全貌、以及俄國對烏克蘭的野心。相信不久的將來,其中習近平未曾用過的細膩論理與說詞,也都將會出現在對岸的新版「告台灣同胞書」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