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若習近平與拜登為了台灣大打出手,華府智庫警告:這不會只是一場「局部性戰爭」

2021-12-20 06:10

? 人氣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核彈(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核彈(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國與美國如果真的為了台灣動手,另一個巨大的風險則是核子戰爭。雖然兩個核武國家的「相互保證毀滅」可能會抑制大型軍事衝突的全面升級,但穩定-不穩定悖論」(stability–instability paradox)與美蘇冷戰的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核武無法阻止中美之間的常規衝突。貝克利與布蘭茲指出,中國的軍方經常暗示解放軍有能力摧毀美國在東亞的基地和航空母艦,中國的核武也能阻止美國對中國本土的攻擊;美國的戰略家則呼籲只要雙方開戰,就應該直接中國本土的軍事基地,因為美國的核優勢會阻止中國「以牙還牙」。如此看來。核武非但不能阻止一場大戰,反而會催化中美之間的戰事升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糟糕的是,美國與中國都擁有「核三位一體」的核武投射能力,因此無論雙方哪一邊在常規戰爭中落敗,都可能動用戰術核武來扭轉劣勢。戰術核武是一種低當量、爆炸範圍較小、放射性威脅較低的核子武器,主要用於摧毀特定軍事目標,而非造成大規模的全面性毀滅結果。這是五角大廈在冷戰期間針對蘇聯入侵中歐所規劃的應對戰法,也是今天的北韓、巴基斯坦、俄羅斯在戰場上面對失敗時可能祭出的終極手段。

美軍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艦「奧克拉荷馬號」(SSN 723)。(美聯社)
美軍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艦「奧克拉荷馬號」(SSN 723)。(美聯社)

貝克利與布蘭茲認為,由於美軍正在研發核彈頭潛射巡弋飛彈,華府決定對中國動用戰術核武來拯救台灣並非不可想像;或者當北京面臨恥辱性的慘敗,也非常可能下令對關島等美軍設施發射戰術核武。畢竟在韓戰期間,美國也曾多次考慮直接對中國本土投下核彈,迫使北京接受停戰協議。雖然當時華府最終沒有採取這項作法,但動用核武迫使難纏而頑固的對手讓步,一直都在核武國家的選項清單上。更誘惑的是,最先按下核武按鈕的一方,則可能率先獲得重大優勢;如果中國的核武投射平台開始遭到美軍清除,北京可能也會嚴肅考慮是否要直接發射所剩不多的核武選項。

雖然美中開戰後的進展事實上難以預料,不過貝克利與布蘭茲仍建議美國及其盟友做好以下四項準備:

第一、美國應該盡快擴充軍備,畢竟北京越是能預見自己在長期戰爭中可能陷於劣勢,他們就越不可能貿然開戰。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武器準備是從遠方擊潰中國軍機與軍艦的飛彈;對台灣來說,則是能夠擊退入侵艦隊與兩棲攻勢的短程飛彈、迫擊砲、地雷、火箭彈發射器。此外,由於台灣一開戰就會遭受大量飛彈攻擊,美國應該爭取日本等盟友協助在戰時大規模生產台灣所需的軍備。

第二、在圍繞著台灣的長期戰中,中國可能試圖封鎖台灣、或者猛烈炮轟台灣讓其屈服、或者藉著網路攻擊摧毀美國與台灣的電網與通信網路、動用常規彈頭的高超音速飛彈攻擊美國本土、對美國與台灣發送大量假情報。美國與台灣應該做好對抗這些措施的防禦準備,比如加強保護關鍵的網路、擴大台灣的避難系統、增加台灣的燃料、食品和醫療用品儲備。

第三、台灣與美國應該做好反擊中國的規劃,包括封鎖中國的商業活動、切斷中國的國際市場與技術來源,試圖將這場戰爭變成中國的經濟災難;發展能在西太平洋任何地方擊沈中國海軍,摧毀中國任何軍事基礎設施的能力;發展能夠打擊中國港口與機場的戰術核武,試圖阻止中國發動有限的核攻擊。華盛頓應該對北京提出一個基本命題: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中國遭受的破壞就會越大。

第四、貝克利與布蘭茲認為最後一項準備則是「如何定義勝利」。因為擁有核武的大國之間交戰,不會隨著「政權更迭」或「佔領他方的首都」而結束,而是會以談判達成的妥協告終。所以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恢復原狀」,也就是中國停止攻擊台灣,換取「台灣不尋求正式獨立的承諾,以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承諾」。為了使協議更有吸引力,華盛頓可以提出讓其軍隊遠離台灣與台灣海峽。貝克利與布蘭茲表示,這當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但「在大國之間的長期戰爭中,能夠保護美國的重要利益,同時避免世界末日的結局,這已經足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