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糧食供應危機新思路 看見「都市農業」的永續與崛起

2021-12-20 05:30

? 人氣

阿富汗數百萬人面臨糧食短缺,約66萬人瀕臨飢荒。(台灣世界展望會)

阿富汗數百萬人面臨糧食短缺,約66萬人瀕臨飢荒。(台灣世界展望會)

後疫情時代糧食供應鏈危機的新思路

全球在嚴峻疫情的肆虐以及極端氣候的影響下,糧食供應鏈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危機與影響。國際貿易、航空、海洋貨運量在運能不足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面臨糧食供應短缺的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幾年逐漸興起的「都市農業」生產模式,除了傳統農業供給量外,在都市地區或近郊進行農作物生產的都市農業,成為各國追求糧食自給的重要發展趨勢,孕育農業轉型新商機。 

都市農業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898年,由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撰寫的《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of To-morrow)是都市農業理論的先驅,書中理念融合城市與鄉村之優點,創造以農村景觀自給自足、兼具城市及鄉村優點所呈現的理想城市。而「都市農業」一詞首次出現,是在1935年日本農業經濟學家青鹿四郎發表的《農業經濟地理》一書中,其定義為「分布在都市工商業和住宅區等區域或都市外圍的特殊形態農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曾於2011年全國糧食安全會議,訂定國內糧食自給率在2020年提高至40%。如今2020年糧食供需年報在2021年九月出爐,臺灣糧食自給率僅有31.7%,再度嚴重下滑。全球氣候持續變遷,導致作物產能受到衝擊,臺灣又是嚴重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一旦糧食供應鏈斷鏈,將難以滿足人民生活所需。

根據聯合國調查,全球的都市人口已達55%,預估2050年將達到68%,都市人口的持續增長,也逐步帶動都市農業議題的發酵。此外,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中可窺知,糧食從採收到消費者的過程中,全球糧食總產量約有三成以上被損耗和浪費;未被食用的三分之一糧食,也會導致造成至少10%以上的嚴重碳排。今年各國積極透過都市農業的推展,將有助於縮短食物里程,讓都市農業融入於都市的日常生活當中,從家庭、鄰里、社區、學校做起,進而擴散至整個都市與郊區,形成協力作用,創造田園城市和永續農業的新地景。

身土不二 建立土親人親良善循環

一般人常認為都市裡只有工商業,其實農業與都市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當農業走進都市日常,就是將農業與人、都市與自然的關係,良善循環適度調和。都市農業是一種新興和特殊形態的農業模式,除了具備永續、有機及樂活等正面意義之外,同時也是催化環境永續,綠能轉型進步的力量。透過體驗農業找回人類最原始的土地情感,思考如何重塑現代都會的生活構面。我們和環境沒有區別,是環境的一份子,同時也被環境滋養著,藉由「農業」來引導「都市」,提高人們對於珍惜糧食與自然共處的重視。

看見都市農業的永續與崛起

以近幾年,亞洲各國都市農業發展為例:

一、日本政府重視都市農業,數據顯示,日本都市農民數占全國農民的四分之一,生產產量占總產量三分之一。日本於2015年公布「振興都市農業基本法」,以避免農地在各行業需要土地以求發展的壓力下而消失,進而確保都市農業的永續發展性。

二、韓國首爾市政府是都市農業後起之秀,為了維持都市農業的永續發展,提供閒置土地、協助青年在都市農業開發創業,具體實現都市農業及促進產業躍進。

三、新加坡是一個城市經濟國家,面積只有728平方公里,整個城市在綠化和環境衛生方面效果顯著,有花園城市之美稱。但其自然資源貧乏,農產品不能自給,本地只生產少量蔬菜、花卉、水產品和乳製品等,加上城市化發展後,耕地不斷減少,因此非常重視都市農業,以高科技、高產值方向發展。

都市農業對於當今環境之重要性,筆者以下述各層面闡述:

一、環境教育面:

讓市民在近距離或近郊的生活空間中,自己生產所需的農作物,親自為食品安全把關,也能在鄰里社區設置的交易據點分享或販售自己收成的農作,落實「都市支持農業,農業協助都市」的雙贏局面。透過都市農業的生產過程,讓學童從小與土地親近,共享與參與其中,改變看待食物的角度,學習體認土地與資源的可貴。

二、綠能循環面:

都市農業運用市內的閒置空間及畸零地加以綠美化,也能降低熱島效應;同時延伸更多綠地,因農業循環、廢棄物代謝,降低環境負擔。

三、社會價值面:

臺灣邁入高齡社會,讓高齡長者適度農務達到運動保健又能獲得成就感,藉由好的微型農場環境與生產體驗,當身心靈舒緩愉悅之餘,也能省下醫療資源。推動市民耕種的都市田園就是最佳的預防醫學。

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把都市農業納為都市發展的一環時,都市人口稠密的臺灣,更應該協同各級地方政府、學校及民間組織,共同建構與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和諧共處的地景。在有限的空間中妥善管理分配及最大化的利用資源,讓都市農業在都市水泥叢林中,發揮無可取代的多樣功能。

綜合上述,都市農業的重要性不僅是在於糧食需求或都市景觀創造,更是透過都市農業生產與流通,邁向綠能循環、產業結構均衡、碳排放減量、身土不二的都市農業願景。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生、台灣酵素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