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一直發明真相,怎麼可能和解?

2018-03-18 07:10

? 人氣

二戰後至今德國轉型正義的前提,是強調人性尊嚴神聖不可侵犯,不可以人為工具。現在的轉型正義卻是以拍攝模擬劇當日,就這麼倒楣的,剛好人在車站的旅客為工具,故意驚嚇他們還拍下他們恐懼的神情,這是台灣社會被轉型到重返野蠻的不祥之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後我們再來看整起事件完整的真相,首先是228的次日3月1日,基隆發生了什麼事情。根據相關媒體的考據報導,2月28日晚上8時,基隆市第一警察分局遭民眾攻擊劫槍。要塞司令部官員外出被伏擊,6輛軍車在汐止遭攔截。從澳底上車在瑞芳與民眾爭執的9名官員被圍毆,至八堵站亦遭圍毆,落荒而逃,7人重傷,1人失蹤。

在相關研究者張若彤先生對八堵血案事件相關地點與史料訪查的紀錄中 ,有更詳盡的敘事。1947年3月11日軍人之所以到八堵車站捕殺站長以下多名員工是一場明確的復仇行動。用以報復228隔日的3月1日,同樣在八堵車站發生的事件。

那一天,駐守在澳底要塞的軍人派去小隊要去總台採辦糧食,同樣有佩槍,但在幾十人—咸信是八堵車站的貨運工人圍毆下依然沒有開槍。結果是三支手槍被搶,帶兵的軍官遭綑綁,其餘七名士兵遭打傷,一名失蹤,根據口述歷史的說法,一名士兵逃出,在眾人追趕下自己跳河淹死了。

這個叫做汪烏家的士兵很快就被自己的同志蓋起的紀念碑—立碑者為「基隆要塞直屬台全體官兵」,基隆要塞直屬台即駐地在澳底的部隊—在歷史上存留下來,即使在台灣史上早就沒有人記得他。

基隆要塞直屬台全體官兵為了這位無辜喪命的弟兄,後來做的事情比立碑還要多,他們決定血債血還。在3月10日增援部隊到達就戰鬥位置以後,剩下的事情確實就如模擬劇中所演的,軍人到八堵車站報仇當場射殺與捕殺十幾名相關員工了。

Cytu:汪烏家訓難紀念碑(張若彤攝,王宗偉提供).jpg
汪烏家訓難紀念碑(張若彤攝,王宗偉提供)

事件中帶隊殺人的指揮官據說是當時基隆要塞司令的姪子,目前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合理化這種過度殘酷暴力的具體資料。但是面對孤立在外據點守備的官兵,這樣殘酷的復仇行動,有經過他心中的哪怕一陣的翻騰嗎?他可能是怎麼合理化將自己手中的刀槍指向同樣為國家服務的車站員工,而開啟對他所認為同國同胞百姓的殺戮呢?

或許這個問題的癥結需要從另一個方向上考慮,在現地考察中對此事觀察入微的張若彤也注意到,澳底要塞的設計主要是反登陸用,因此其陸地上的後路非常容易被包抄,這座陣地非常可能容易從後方加以包圍封鎖攻擊佔領。守軍之所以採取殘酷的暴力血腥復仇,反映的是孤立據點中軍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況且3月1日當天車站工人所圍毆襲擊的是運糧的軍人,這在當時可以被軍方理解成意圖切斷守備澳底台軍人的補給。從而使得澳底台的守軍不費一槍一彈就被置於險境,在汪烏家以下3月1日當日上總台前去運糧的官兵全部非死即傷情況下,這已經是非常明確的敵意。因此就有可能使得澳底要塞的全體官兵都感受到劇烈的生死存亡威脅,而產生了同仇敵愾斷然行動的共識。在援軍到達基隆後,確定自己的反擊是安全的時刻,在多年戰亂金戈鐵馬血流成河中走過來的軍人,出於生物性自保的合理反應,是會採取什麼動作來鞏固自己的安危?

本篇文章共 9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