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收復南海諸島75周年

2021-12-12 07:10

? 人氣

接收太平島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作者提供,圖取自國史館)

接收太平島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作者提供,圖取自國史館)

今年12月12日,是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太平島的75周年,無論是站在台灣還是中國大陸的立場來看,都是極有意義的一個日子。其歷史意義,僅次於80年前爆發的太平洋戰爭,當然那是因為沒有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華民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世界四強,進而收復南海諸島的。而中華民國能收復太平島,其實也少不了美國的支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收復西沙群島的永興號巡邏艦與中建號戰車登陸艦,還有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和中業號戰車登陸艦,都是太平洋戰爭末期由美國同意提供給中華民國海軍的艦艇。戰勝日本之後,美國除了要因應蘇聯的擴張之外,在亞洲的主要任務就是瓦解英法在東南亞的殖民主義勢力,需要扶植一個親美的中國來穩定局勢。

中華民國不只反共,當年還是東南亞廣大華僑心目中的祖國,如果能穩定住這一股力量,就能確保整個南海實質上為美國所掌握。一來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本身親美,擁護中華民國的華僑自然是發展不出什麼反美的力量,還能對其他可能反美的族群予以牽制。二來則是提供艦艇給中華民國海軍,能令中華民國在軍事上更依賴美國,自然不會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

這是75年前,美國支持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南海,或者至少不反對中華民國收復南海的原因。不過1949年大陸變天,還有戰後東南亞各國相繼獨立,才導致美國對南海主權的立場出現反覆變化。原本應該由中華民國一個國家治理的南海諸島,也多出了好幾個新的主權挑戰者,除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以及汶萊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謂「新中國」。

接收南海的中華民國海軍,同樣因為1949年的內戰而分成左右兩派,比如負責接收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頭三號人物,即指揮官林遵上校、副指揮官姚汝鈺上校與海事處參謀張君然上尉當中,就有林遵與張君然投靠了中共。台海兩岸的兩個中國政府,都自稱擁有接收南海的歷史話語權,讓原本就緊張的局勢變得更為複雜。

隨著台灣一起回歸中國

長期以來,南海諸島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由於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都堅持南海諸島的主權屬於中國,在台灣比較堅持南海主權者,多數也是屬於立場偏統或者泛藍陣營的人士居多,從而讓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問題一點都「不本土」。主張南海主權屬於中華民國者,在台灣甚至還有可能被深綠人士扣上「不愛台灣,只愛大陸」的帽子。

可事實上南海的南沙群島就如同東海的釣魚台列嶼一樣,在日據時代末期曾經被納入台灣總督府的管轄範圍內,被以新南群島的名義劃入高雄州。因此無論是釣魚台還是太平島,其實早在台灣光復以前就已經是一個本土到不能夠再本土的問題了。中華民國能夠順利成章的接收南海,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來自於日本政府把南沙群島劃入高雄的原因。

比如從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這段時間,國民政府是把南海諸島劃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範圍之內,包括今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的西沙群島都曾經屬於台灣的一部分。事實上,如果不是日本帝國海軍在1939年憑藉優勢海上兵力從法國手中奪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與東沙群島,恐怕中華民國要想拿回南海還真不容易。

法國雖然在1940年投降,甚至還以維琪法國的身分成為軸心國,但是戰後仍在英國的支持下成為排在美國、蘇聯、英國還有中華民國之後的世界五強。世界第四強要想從第五強手中奪回南海諸島,那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中國後面有美國,法國後面有英國,肯定會讓局勢更加混亂,所以中華民國能收回南海,還是真的要拜太平洋戰爭所賜。

如果說日本對中國接收南海主權起到了令人跌破眼鏡的助力,那更諷刺的地方就是越南今天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同樣是來自當年的法國殖民統治者。法國曾在30年代聲稱擁有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並遭到日本還有中華民國政府的挑戰。然而法國統治者這種侵略性的立場,卻在戰後為他們所曾經殖民的南北越領袖所完全繼承,歷史的諷刺又豈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西沙測候所。(外交部)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西沙測候所。(作者提供,圖取自外交部)

美國對南海的立場

如果說日本與法國,都無心插柳柳成枝的幫助了中國和越南得到爭取南海主權的正當性或法理性,那麼美國對南海的立場究竟是什麼呢?從南海在英文被稱呼為South China Sea這點來看,美國對南海在戰後為中華民國所接收並不持異議,甚至還給予支持。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唯一在乎的,就是如何以飛機或者潛艦打掉或者孤立日軍的南海據點。

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當時多數美國人的心態,還是希望能回歸戰前孤立主義的政策,讓美國軍人回到美國過和平日子。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是不可能直接出兵佔領南海諸島的。雖然美國在羅斯福總統的提倡下,開始越來越朝國際主義的道路邁進,但是去殖民化到了二戰結束之際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不可能接受美國派兵直接統治南海。

畢竟到了1946年,就連直接受美國殖民的菲律賓都和平獨立了,又有什麼正當性讓美國直接出兵去佔領不曾為美國統治的西沙群島或南沙群島呢?然而南海的戰略位置又特別重要,基本上只要控制了南海,就能夠控制進出印度洋與西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從美國的角度出發,南海絕對不能夠落入反美勢力,尤其是蘇聯的手中。

交給英國或者法國也不可以,因為美國之所以能挺進太平洋,關鍵就是來自羅斯福總統提倡的反殖民主義。唯一真正能夠協助美國,在亞太地區扮演「警察」角色的國家,只有可能是中華民國。蔣中正本人,也認為戰後的亞太秩序,應該由中華民國的陸軍與戰術空軍,搭配美國的海軍和戰略空軍來共同執行,雙方利益稱得上是一拍即合。

基於這個共同利益,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末期開始為中華民國訓練海軍,並以護航驅逐艦兩艘、掃雷艦四艘以及巡邏艦兩艘等「八艦」為基礎,向中華民國海軍提供艦艇。這「八艦」當中,就包括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和接收西沙群島的永興號巡邏艦。美國無論是從政治還是軍事層面來看,都是75年前中華民國海軍接收南海的最大助力。

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B-25,炸射南海上的日本船艦。(國家二戰博物館)
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B-25,炸射南海上的日本船艦。(作者提供,圖取自國家二戰博物館)

中國的濱海海軍

美英兩國在二戰末期都向中華民國海軍提供援助,但雙方的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英國皇家海軍讓在英國受訓的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登艦,以見習官身分參加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然而美國海軍直到日本投降為止,都沒有讓在美國受訓的中華民國海軍官兵參戰,哪怕是跟著美軍第3艦隊一起反攻太平洋的機會都沒有,可見提供「八艦」的目的是為了戰後局勢的考量。

從八艘軍艦當中,僅有兩艘為護航驅逐艦,剩下的都是巡邏艦和掃雷艦這點來看,戰後的中華民國海軍在美國的構想中是以防衛中國海岸線為主要目標的濱海海軍。從台灣到南沙群島的廣大海域範圍,都是由中華民國接收,因此南海自然也在這個濱海的範圍之內。再搭配和中建、中業同級別的中字號LST戰車登陸艦,中華民國海軍還將有對東南亞投射陸戰隊的能力。

如此的安排,就是要讓中華民國能依靠人數眾多的華僑影響東南亞的政治局勢,確保這些戰後新興的獨立國家能跟國民政府保持一致的親美政策。而這些東南亞國家取得獨立,並追隨中華民國採取親美政策的先決條件是英國、法國以及荷蘭的殖民勢力應被拔除。換言之,美國扶持中華民國海軍的目的是要以中國為白手套瓦解歐洲殖民帝國。

伴隨著民族解放的浪潮席捲東南亞,唯有過去在歷史上曾經接受東南亞國家朝貢,具備世界四強地位,同時又是全球第一大有色人種國家的中華民國具備進軍東南亞的正當性。除瓦解歐洲列強外,中華民國海軍還能支援以華僑為主的東南亞本土武裝掃蕩越南、泰國以及馬來半島的共產黨武裝,確保整個東南亞都在美國領導的自由世界範圍之內。

蔣中正在美國參加太平洋戰爭以前,已同意把大連與台灣等港口租給美國海軍使用100年,如果大陸沒有淪陷的話,青島勢必也將取代現實世界的橫須賀成為第7艦隊的母港。在這個想定中,台灣、青島以及大連以東延伸到美國西海岸的廣大太平洋海域,都將由美國海軍負責巡弋。中華民國的濱海海軍,負責的區域範圍則是由台灣海峽開始,經由巴士海峽延伸到南海和馬六甲海峽。

途經古巴返國的中華民國海軍永泰號巡邏艦,為美國提供給中華民國的「八艦」之一,基本上一看就是濱海海軍的標準配備。(郭約義提供)
途經古巴返國的中華民國海軍永泰號巡邏艦,為美國提供給中華民國的「八艦」之一,基本上一看就是濱海海軍的標準配備。(郭約義提供)

內戰與海軍的分裂

此一以瓦解大英帝國為目標的戰略,自然在二戰結束前就已經為倫敦方面所洞悉,於是英國皇家海軍也做出了向中華民國海軍提供曙光女神號(HMS Aurora)巡洋艦的決定。表面上,這個決定是要賠償英國在太平洋戰爭前向中華民國海關總稅務司徵用,結果卻被日軍炸毀的六艘緝私船,實際上卻是要箝制美國海軍借中華民國海軍之力,驅逐大英帝國的計劃。

英國提供給中華民國海軍的船艦雖然少,但是改名為重慶號的曙光女神號可是當年中華民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搭配另外一艘租借給中華民國海軍的靈甫號驅逐艦,還有林遵等掌握海軍大權的馬尾海軍學校畢業生大多數接受英式教育出身,對英國的親近程度就算不超越,也不會輸給美國,仍能對純粹接受「八艦」訓練的親美派產生制衡。

至於中華民國政府,則以鎮壓中共與防範蘇聯為首要戰略目標,雖然親美卻也不反英,反倒樂見美國與英國為了拉攏自己彼此競爭。從這個角度出發,1945年到1949年其實是最適合中華民國海軍發展的四年。不料國共內戰的爆發,徹底破壞了這段中華民國海軍重建的關鍵期,還讓中華民國海軍將士因意識形態的差異走向分裂。

以陳紹寬為首的海軍馬尾系,因為遭受由蔣中正指派出任海軍總司令的陸軍將領桂永清打壓,還有「八艦」出身的親美派排擠,出現大規模投共的情況。重慶號的投共已經夠讓中華民國海軍灰頭土臉,另外一艘英國租借的靈甫號驅逐艦也傳出艦上官兵想要投共的風聲。為此英國不得不出手,利用靈甫號途經香港加油時將其扣押,以防止更多英國艦艇落入中共手中。

自此中華民國海軍內部的親英派徹底瓦解,馬尾系也因為陳紹寬與薩師俊等元老拒絕來台灣的原因,被徹底的邊緣化。接收「八艦」的人馬,還有接受駐青島美國海軍第7艦隊訓練的中央海軍訓練團成員,逐漸形成中華民國新海軍的主流。接收南海諸島的歷史話語權,伴隨著中華民國海軍在1949年的大分裂,成為兩岸爭奪中華道統的另外一個戰場。

前排從左邊算起第五員為林遵,他雖然是民族英雄,但投靠共黨後仍沒有被中共重用,與擔任人民海軍司令員的機會擦身而過。(國史館)
前排從左邊算起第五員為林遵,他雖然是民族英雄,但投靠共黨後仍沒有被中共重用,與擔任人民海軍司令員的機會擦身而過。(國史館)

誰有話語權?

林遵雖然是指揮中華民國海軍在美國接收「八艦」的負責人,可他仍舊是馬尾系大老陳紹寬的手下愛將,而且早年也有留學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的經驗,對蔣中正本來就充滿著牴觸情緒。到了1949年4月22日,也就是共軍發動渡江戰役的當天一大早,時任海防第2艦隊司令的林遵少將在江陰要塞宣告「起義」。

海防第2艦隊的叛變,是吳化文司令員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能夠快速渡過長江,攻陷南京總統府上的一個關鍵原因。吳化文是西北軍出身的地方部隊將領,在抗戰時曾擔任汪精衛和平建國軍第3方面軍司令,因此所謂渡江戰役的勝利,相當程度上是海陸兩支雜牌軍聯手對蔣中正的復仇。差別在於,林遵沒有辦法像吳化文一樣,成功將手下所有子弟兵拉到共軍的陣營。

在林遵投共的同時,海防第2艦隊仍有14艘軍艦在永嘉號掃雷艦艦長陳慶堃少校帶領下突圍成功,回到中華民國海軍的陣營。因此林遵的叛逃,嚴格來講只是成功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堅決效忠中華民國政府的將士,還是比叛變投共的要多,這促成了當年接收南海諸島的四艘軍艦當中,沒有任何一艘落入中共手中的結果。

比如負責接收西沙的永興號巡邏艦,就在林遵叛變後的1949年5月1日爆發不肖官兵試圖劫持軍艦投共的事件,艦長陸維源中校因為反抗不成慘遭殺害。不過艦上愛國官兵受到陸維源艦長的精神感召,群體起來反抗並順利擊斃了三名叛變者,確保了永興號軍艦沒有落入中共手中。後來永興號軍艦被改名為維源號軍艦,在中華民國海軍服役至1971年才除役。

至於收復太平島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則在1954年11月14日的大陳島海戰中,不幸遭到中共海軍魚雷艇擊沉,為中華民國海軍著名的反共功勳艦。接收南沙的中業號戰車登陸艦,於1947年11月13日在長山島擱淺而提早除役,編號LST-205,負責西沙群島的中建號戰車登陸艦,則時至今日都還在中華民國海軍服役。誰握有接收南海諸島的歷史話語權?答案到此已呼之欲出!

舷號869的即為後改名為維源的永興號巡邏艦,該艦在中華民國海軍歷史上也有段轟轟烈力的服役史。(美國海軍)
舷號869的即為後改名為維源的永興號巡邏艦,該艦在中華民國海軍歷史上也有段轟轟烈力的服役史。(作者提供,圖取自美國海軍)

南海問題的複雜性

寫了那麼多,相信讀者們已經瞭解南海問題的複雜性,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談完的。首先南海的主權爭議,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已經開始,只是當年東南亞多數國家仍處於被殖民的狀態,所以聲索國只有中國、日本以及統治越南的法國而已。其次則是戰後中華民國海軍對南海諸島的接收,背後還存在著不為外界所知的美英暗中角力。

美國在40年代支持中華民國掌握南海,則受到兩個原因影響,一是中華民國政府本身親美,二是當時多數東南亞國家尚未獨立。海峽兩岸的分治、中共對大陸的佔據還有東南亞的戰後獨立浪潮,都讓美國藉由與中華民國合作掌握南海的戰略佈局失敗。於是菲律賓共和國與越南共和國等新興獨立國家,又成為美國平衡紅色中國勢力的關鍵伙伴,形成東南亞諸國與兩岸爭奪南海主權的情勢。

無論是美國還是兩岸,在過去75年來對南海諸島的主張也都多有改變。比如在北越統一南越以前,中共為了討好同屬共產主義陣營的北越,硬是將中華民國政府劃出的11段線劃給北越兩段,變成了今天的所謂九段線。1971年7月29日,菲律賓海軍以颱風為掩護,出兵佔領了當時仍為中華民國政府控制的南沙群島第二大自然島中業島。

當時中華民國海軍尚未完全撤離中業島,卻在蔣中正的命令下對菲律賓的行為「不挑戰」,形同自動放棄主權。到了1974年,南越海軍又與中共海軍爆發西沙海戰。美國政府考量到南越即將被北越統一,而北越又採取親蘇聯的政策,一旦西沙群島隨著南越一起回歸越南,將導致整個南海成為蘇聯的後花園。為了反對蘇聯進軍南海,美國居然又施壓南越海軍從西沙群島撤退,幫了中共大忙。

可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論是華府、北京還是台北都會為了當下的政治需求,對南海主權問題做出退讓。蔣中正之所以沒有在1971年堅持中華民國海軍固守中業島,有極大的可能性與台灣需要美日協助來維護聯合國席位有密切關係。南海各島礁,從地圖上看起來雖然只是一些小點,卻都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地位。

南海已經與中華民族主義緊密連結再一起,不再只是單純的失土而已了。(國史館)
南海已經與中華民族主義緊密連結再一起,不再只是單純的失土而已了。(作者提供,圖取自國史館)

應恢復南海共同倡議

那麼75年過去了,身處台灣的我們該如何看待南海這個複雜問題呢?南海到底應該是台灣的還是大陸的?兩岸又有沒有可能在南海合作共同保衛祖產呢?首先,南海諸島不只是中華民國的南海諸島,還是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的南海諸島,失去東沙島和太平島代表的是我們失去了高雄的東沙島和太平島,而不是福建省的金門與馬祖,相信這樣的比喻足以讓讀者們知道南海的重要性。

尤其中共近年虎視眈眈,不只派出飛機干擾台灣空域,還展現出一舉攻佔東沙島的野心。如果東沙島真的被共軍佔領,形同高雄旗津中興里有一塊土地正飄揚著五星紅旗,筆者相信這應該是沒有哪位國內讀者所期望看到的。至於兩岸共同保衛南海,在筆者看來根本是一個假議題,無論是從政治、法理、軍事、裝備還是後勤的考量下都不具備任何可能性。

兩岸的艦艇、飛機和槍砲口徑都不同,沒有在戰場上相互指揮支援的空間。目前尚無任何南海諸島的主權聲索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汶萊被國軍和共軍視為共同的敵人。缺少共同的敵人,就意味著兩岸軍隊沒有聯手抵抗外敵的共識。從國軍的立場出發,中共是威脅台灣安全的唯一敵人,美國則是防止中共武力犯台的最重要盟邦,兩岸軍隊聯手抗美的機會從根本上就不存在。

假若兩岸真的在南海聯手,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也未必有利於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因為這將會激起東協各國對朝貢體系復辟的憂慮,進而團結起來推動同時針對台灣還有大陸的反華政策。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樂見整個南海都由兩岸所控制,因為南海的地理位置距離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還有汶萊都太過於接近,幾乎等於一出家門口就進入了兩岸的勢力範圍。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立場最親北京的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都堅持與兩岸唱反調,全力支持美國的根本原因。既然南海問題如此複雜,如此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憑一己之力解決,筆者認為最好的選擇,一個對海峽兩岸、東協各國還有美日各方最有利的選擇,應該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吧。或許馬英九前總統所提的《南海和平倡議》,就是最好的解套方法。

中華民國的三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沙不同,前者是由東沙、西沙與南沙群島組成,後者是由中沙、西沙與南沙群島組成。(國史館)
中華民國的三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沙不同,前者是由東沙、西沙與南沙群島組成,後者是由中沙、西沙與南沙群島組成。(作者提供,圖取自國史館)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