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碎」打天下─從掌握美國人的胃來掌握美國:《美國與中國》選摘(2)

2021-12-09 05:10

? 人氣

不論好壞,水仙花是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永遠相互交纏理念的早期文學化身。她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春香夫人〉(Mrs. Spring Fragrance)發表於1912年,講述一對年輕華裔美國夫婦,搖擺於中國傳統和粗魯無禮美國之間的動盪故事。他們成功了;但她作品中的其他角色不是被殺,就是犯了殺人罪,因而墜入文化差異的裂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也可以很可愛。直到今天,1933年出版的《鴨子平平歷險記》(The Story About Ping)仍抓住了許多美國孩童的目光。本書作者瑪喬麗.弗列克(Marjorie Flack)搭配一戰期間在中國當過業務員之柯特.維斯(Kurt Wiese)的插畫,講述一隻迷途小鴨的故事。其所描繪的中國,不是誘人的皇室、充滿珍奇名花的世界,而是一個重視家庭價值的社會。就和巡迴表演的暹羅連體嬰昌和恩一樣,鴨子平平抓住了美國人的想像力。從1950年代起,一連17年、每周1次,袋鼠船長(Captain Kangaroo)都在電視上朗讀這個故事。1970年代,《芝麻街》(Sesame Street)推出卡通版。到了2008年的電影《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英雄的父親是一頭鵝,牠的名字就是……平先生。與此同時,9歲時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黃齊耀(Tyrus Wong)創作於1942年的小鹿斑比(Bambi),成為迪士尼動畫的經典人物。

掌握美國的心 中國人先掌握了美國人的胃

20世紀開端,中國藉由掌握美國人的胃來掌握美國。從1910年代至1930年代,中華料理風行全美,成為美國美食的主流。「雜碎」(Chop Suey)帶頭打天下。

20191108-中國菜「雜碎」。(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中國菜「雜碎」。(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所謂「雜碎」,就是蔬菜、麵條和一把肉的混合快炒,這道菜餚並非源自於中國大陸。有人說,「雜碎」是美國西部鐵路華工發明的,把剩菜剩飯混炒加熱而成。有人說,「雜碎」是1896年欽差大臣李鴻章訪問美國時所帶來。李鴻章的隨行廚師搜羅他下榻之華爾道夫大酒店的廚房食材,發揮創意而成就這道菜。這道菜曾讓美國白人感到驚恐,以為裡頭有老鼠肉。但到了1890年代,美國人的口味變了。

在1898年紐約美食評論家魯西安.艾金斯(Lucien Adkins)出版的一份唐人街導覽手冊中,描述他鼓勵朋友試吃這道菜的經過。艾金斯說,一名友人一嚐便愛上,「很快就愛上雜碎,只為了這道菜而獨自奔向唐人街大快朵頤一番,獨鍾此味。」

1908年,《波士頓環球日報》(Boston Daily Globe)建議讀者,可以嘗試中國人婚禮及結婚紀念日的主題。紐約的唐人街在猶太人聚居的下東城西側擴張起來,形成許多猶太人愛上中國熱炒的特殊局面。星期天?聖誕節?贖罪日(Yom Kippur)後的開齋?沒問題。美國猶太人湧入中國餐館。它們永遠開門營業,不會歧視客人,並立刻受到眾人喜愛。華人的夜總會也是如此。歌舞演員艾迪.康托(Eddie Cantor),還有百老匯詞曲創作天王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本名Isidore Baline)都是猶太裔,而且都是從唐人街的表演場所發跡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