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當部署南西諸島的自衛隊飛彈也能打到上海—目標鎖定中國的「敵基地攻擊能力」

2021-11-29 06:10

? 人氣

2021年11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視察陸上自衛隊。(美聯社)

2021年11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視察陸上自衛隊。(美聯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在參加陸上自衛隊觀閱式時表示,由於北韓與中國對日本的安全環境構成嚴峻挑戰,因此在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大綱時,不排除保有「敵基地攻擊能力」。「敵基地攻擊能力」雖然有牴觸日本憲法第九條的疑慮,然而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只是過去談到「敵基地攻擊能力」多半針對北韓飛彈威脅而起,當岸田宣稱「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中國也是日本保有「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原因,便與台灣的安危息息相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眾所周知,1947年生效的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了「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以及「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不過韓戰爆發後國際局勢丕變,由於7萬多名駐日美軍幾乎都被調往朝鮮半島前線,幾年前主導日本憲法走向的美國政府亟欲日本進行「再軍備」,因此1952年日本有了「保安隊」,1954年更有了「自衛隊」,所謂「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已形同具文。

2021年11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視察陸上自衛隊。(美聯社)
2021年11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視察陸上自衛隊。(美聯社)

雖然自衛隊宣稱是為了「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日本政府歷來也宣稱「自衛隊不是軍隊,只擁有自衛所需的必要最小戰力」。但日本的國防預算高居世界前十名、22.6萬人的自衛隊規模、擁有各式全球最先進的各式軍備,這支「自衛隊」怎麼看也比大多數國家的正規軍還要強大。上個世紀90年代的波灣戰爭後,自衛隊開始參加海外維和行動,任務內容不再侷限自我防衛;安倍政府在2016年力推安保法制,更讓自衛隊的集體自衛權解禁;如今中國與北韓在東亞動作頻頻,顯然「攻擊敵基地能力」已成為自衛隊下一個突破的枷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顯然將「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看作是亞洲和平的一大威脅,美國也才會在日本憲法第九條設下「禁止擁有軍隊」的封印(或者說取得這麼做的正當性)。但隨著中國共產黨擊敗中國國民黨、加上韓戰爆發,東亞完全赤化已迫在眉睫,自衛隊在美國的首肯甚至是要求下成立,日本憲法第九條才用了沒幾年就成為尷尬的存在。當戰力在東亞名列前茅的日本不再是和平的最大威脅,甚至還是美國壓制北韓與中國的最大助力,如何擺脫戰後憲法的軍事封印,反倒成了日本右派心中最重要的維和手段。

昭和天皇會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圖/維基百科)
昭和天皇會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圖/維基百科)

然而修憲畢竟茲事體大,安倍晉三執政多年雖然推動了安保法制,但也沒有輕易嘗試改動憲法第九條。即便岸田文雄日前也宣示「勢必會推動修憲」,但要凝聚社會共識終究需要時間,憲法第九條該怎麼修正才好目前也沒有定論。透過「敵基地攻擊能力」等概念擴張自衛隊的動武範圍與條件,頂多藉由釋憲來解決合憲性的問題,也成為日本政府當前所追求的目標。

不過「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構想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相當多的討論,日本政府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經典表述,是1956年2月29日鳩山一郎時代的防衛廳長官船田中在眾院內閣委員會的答辯。船田中表示,他不認為憲法第九條的限制意味著日本面對敵方發射飛彈等不正侵害必須坐以待斃。他認為日本當然可以採取最低限度的必要措施來防止敵方攻勢,在沒有其他防禦手段之下,日本對敵方的飛彈基地進行攻擊當然也屬於自衛範圍。

日本陸上自衛隊12式地對艦誘導彈。(陸上自衛隊官網)
日本陸上自衛隊12式地對艦誘導彈。(陸上自衛隊官網)

當然,這只是日本行政機關的單方面說詞,並非日本釋憲機關的最終解釋。因此「敵基地攻擊能力」是否合憲,目前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不過確實存在合憲解釋的空間。船田中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說明與態度,後來也被福田內閣、安倍內閣、甚至是目前的岸田內閣所繼承。日媒指出,自衛隊已打算研發射程遠達900公里的新型12式飛彈,如果未來部署在東海當面的南西諸島,屆時日本飛彈防線的任務就不再只是攔截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因為連上海與台北都將納入射程,日本等於獲得了對中國的「敵基地攻擊能力」。

不過日本在1950年代所面對的飛彈威脅,或許藉著「攻擊敵方基地」就可解套,但如今就連北韓的飛彈都能藉由戰機、潛艦或陸上的發射車來執行攻擊,遑論軍事實力比朝鮮人民軍高上好幾個檔次的解放軍。因此自民黨的政要近來也提出許多新的主張,包括挑戰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失利的高市早苗認為,應該加強以電子戰癱瘓敵方攻擊能力的手段;跟岸田文雄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纏鬥到第二輪的河野太郎則認為,單純討論「敵基地攻擊能力」已是昭和年代的對策,如今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與美軍合作,發揮最大的威懾力。

被看好最有機會贏得自民黨總裁的兩位候選人:河野太郎(左)與岸田文雄(右)。(美聯社)
被看好最有機會贏得自民黨總裁的兩位候選人:河野太郎(左)與岸田文雄(右)。(美聯社)

河野太郎更指出,針對中國的威懾完全不同於針對北韓的威懾。除了美國自冷戰以來壓倒性的軍事實力逐漸受到挑戰;解放軍所採用的「灰色地帶衝突」模式,也與過去的區域爭端大不相同。河野太郎更提到「中國入侵台灣」的情境這幾年也開始被拿到檯面上討論。他認為日本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協同美國威嚇中國不要對台灣動武,比方說提高對中國長程飛彈的應對能力,為航空自衛隊的F-15、F-35配備射程更遠的反艦與空對空飛彈,為美軍提供更好的防禦。

河野太郎甚至比「集體自衛權」以及「攻擊敵方飛彈基地」的能力走得更遠。他認為當中國在東海、台海、南海動武時,可能會對日本發動宣傳戰,強調「只要日本不加入美軍行動,就不會對日本發動攻擊」。屆時如果日本表示「我們不支援美軍」,日美同盟馬上就會土崩瓦解。河野認為這時可以區分成兩種情況回應,如果中國還沒有對日本動手,日本可以回覆「我們雖然會支援美軍,但不會攻擊中國本土」;如果解放軍已經對駐日美軍基地與自衛隊基地展開攻擊,那麼日本就必須攻擊解放軍飛彈的指揮控制中心,甚至破壞空軍基地的跑道、海軍基地的港口、以及雷達設施與指揮系統,乃至於表明日本一旦遭受就會以中程彈道飛彈進行報復的決心,方能遏制中國的攻擊。

不過當河野太郎說到這裡,顯然已經完全逸脫了日本和平憲法的限制。畢竟一個綁手綁腳的「自衛隊」,實難對抗中國的解放軍,美國也一直希望日本在區域和平承擔更多的責任與角色。雖然河野太郎畢竟是自民黨總裁選舉的落敗者,他的主張當然不等於岸田政府的態度。但連美國的「戰略模糊」都因為中國的侵台野心開始鬆動,日本的「和平憲法」顯然也越來越限制不了日本政府(甚至是美國政府)對自衛隊的期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