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新冠防疫戰關鍵戰役:強制接種疫苗vs.反疫苗運動

2021-11-30 14:00

? 人氣

美國國防部提供的照片顯示,第15醫療大隊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承辦大型新冠疫苗接種站。(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提供的照片顯示,第15醫療大隊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承辦大型新冠疫苗接種站。(美聯社)

對美國華盛頓州的弗吉尼亞·梅森方濟各會醫學中心(Virginia Mason Franciscan Health)來說,2021年10月18日是個重要的日子,所有職員在那天之前都必須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工作伙伴和病患。強制接種疫苗有可能會帶來爭議,尤其是醫護人員極度短缺、以及對疫苗的排斥心理仍然高漲的時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最後,該醫學中心95%的職員都符合要求,不是接受了疫苗接種,就是有合理的免接種理由,另外有5%的職員,包括那些接種部分疫苗的職員處於停職狀態。

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弗吉尼亞·梅森醫學中心服務的塔奇巴納(Charleen Tachibana)表示,這麼高比例的職員都符合接種新冠疫苗的要求,部分原因是「長久以來我們就有接種疫苗的要求,這已經正常化了」。

早在2004年,弗吉尼亞·梅森醫學中心據報成為第一個要求所有職員每年都要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醫學中心。該中心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問答遊戲和派對,鼓勵對這項新要求進行討論。最後,多管齊下的策略讓新政策的推行非常成功,兩年之內,該中心所有職員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接種率從54%增加到98%。

有了那次的經驗,這次新冠疫苗接種要求的推行變得更順利,其中一個重點是增加疫苗接種的方便性,另外,就是加強接種疫苗的溝通工作,包括舉辦多場信息說明會和各種語言版本的文字資料。

塔奇巴納表示,「我們不輕易採取強制性方案,如果有清楚的科學證據表明疫苗是安全且有效的,我們才會採取這種方式。」

疫苗接種
EPA
東帝汶的學生在學校裏接種新冠疫苗

弗吉尼亞·梅森醫學中心的案例顯示,強制性疫苗對保障公共衛生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也有許多人對此懷疑並反對。人們對強制性接種新冠疫苗的態度反映了過去數百年來疫苗推行的歷史,因此我們也必須了解過去強制性疫苗的經驗。

強制性疫苗先例

17世紀,中國已經發現預防天花的方法。《中國中醫藥報》文章說,據史書記載,中國古法免疫用的是人痘,將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水調和製成疫苗,裹在棉花裏塞入鼻孔,12小時後取出。7天左右發熱出痘,即為種痘成功。後來這種種痘法被傳入歐洲和美洲,逐漸演變成針刺皮膚,最終在部分地方當局強制預防接種,例如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將軍要求所有軍隊預防接種。

疫苗通行證
PA Media
推行疫苗通行證的政策遭遇不少阻礙

不過,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花疫苗是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 或譯琴納)發明的,用的是牛身上的病毒。因為安全性大大提高,因此逐漸開始強制性推廣。1806年,法國皇帝拿破侖的妹妹盧卡和皮翁比諾公公國(位於現今意大利)的統治者埃莉薩·波拿巴(Elisa Bonaparte)下令所有人接種天花疫苗。

此外,1853年,英格蘭和威爾士通過《強制疫苗法》(Compulsory Vaccination Act),要求所有新生兒接種天花疫苗。

強制性疫苗的推行經常會出現一種典型規律,即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人們會逐漸習慣某種疫苗的強制性規定,但一旦有新疫苗的出現,人們最初通常會排斥。

「美國從1970年代末起就已經有強制性疫苗的規定,」Gavi疫苗聯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的小兒科醫生和流行病學家漢普頓(Lee Hampton)表示,意大利也要求兒童必須接種一系列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小兒麻痺病毒、破傷風、乙型流感嗜血桿菌、麻疹、腮腺炎、風疹和水痘。

漢普頓表示,「規定本身沒有造成什麼問題,後來有些新的規定出來,人們的態度就變了。」例如要求新增乙型肝炎、炭疽病,當然還有現在的新冠疫苗。

有些強制性規定是在孩子入學前必須接種某些疫苗(例如斯洛文尼亞要求入學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或者是捐贈器官之前必須接種某些疫苗,又或者在極端情況下,例如意大利要求獲得兒童監護權的人必須接種某些疫苗,上述這些強制性規定不遵守的人可能會被罰款或教育權利受損。

漢普頓表示,在高收入國家強制疫苗的規定較為常見,「集權政府也更有可能推行強制疫苗的規定。」這或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政府權力越大,越可能會有強制性公共衛生政策。

但是在民主國家,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也很可能會推行強制疫苗政策,例如2009年豬流感期間,美國紐約州就強制醫護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良知上的反對」

數百年以來,有些人反對疫苗是出於製作疫苗的成分,某些疫苗包含微小的動物製品,例如鯊烯,這是一種鯊魚肝臟油脂,以前的小兒麻痺疫苗含有猴子腎臟細胞,這些成分引起素食者的反對。

天花病毒
Science Photo Library
天花疫苗成功讓天花絶跡

早期的天花疫苗內含有從牛身上水泡取下來的牛痘血清,這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反對動物活體解剖和素食潮流下是非常不能接受的,甚至有人害怕種牛痘會長出牛角和牛毛。

反對疫苗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正在寫博士論文的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博士生瓦倫廷(Sylvia Valentine)表示,「一些反對者認為人類身體不能被動物成分污染,反對動物活體解剖的人也反對疫苗,很多反對者還反對很多其他事物,包括國家干涉私人生活,反對動物活體解剖的人反對疫苗製作方法,也擔憂動物福利。」

疫苗內如果含有豬的成分,例如使用豬的骨膠作為穩定劑,也引起一些穆斯林擔心和反對。2018年在印度尼西亞就發生反對麻疹疫苗的風波。最近印度尼西亞的宗教領袖宣佈教規容許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製造商也表示疫苗不含豬的成分。一些猶太領袖還表示,只要不是口服疫苗,即使含有豬的成分也沒關係。

羅馬天主教也表示,新冠疫苗「合乎道德」,雖然各種教派和個人之間彼此存有分歧,但沒有任何宗教禁止疫苗接種。

事實上,歷史上有許多宗教領袖在鼓勵和推廣疫苗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畢竟保障信徒健康對他們也有好處。

反對疫苗和勞工權益運動也有關係。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一些僱主強制性要求員工接種天花疫苗,在工人階層引起反彈。

1898年以後,英格蘭強制接種疫苗允許「良知上的反對」,但是初期用這個理由拒絶疫苗的案例並不多見。

疫苗
Getty Images
許多國家強制要求兒童接種疫苗

雖然現在小部分的反對疫苗者發出很大的聲音,「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反對疫苗運動力量更大,」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歷史學家杜爾巴赫(Nadja Durbach)表示,「當時反對疫苗論要比現在更加主流化,當時人們欠缺對疫苗科學的認識,加上一般衛生不佳,因此疫苗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感染。」

但是現在的反疫苗活動和歷史上的反疫苗活動也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反對疫苗示威活動上都會焚燒肖像,不同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反疫苗活動通常看上去比較像是狂歡。

強制推行 vs. 勸導推行

1947年,英國結束強制性天花疫苗接種,當時更傾向選擇性的疫苗(例如白喉),著重於教育和勸導,但是現在推行新冠疫苗和以前推行天花疫苗情況相同,一旦採取強制性規定,疫苗接種率就會大幅提高。例如法國要求2018年之後出生者必須接種11種可致命疾病的疫苗,疫苗接種人數比前一年就大幅上升。

如果選擇謹慎的話,強制性接種疫苗無疑能拯救性命,有研究發現,醫院內的醫護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越高,病患死亡率就越低,雖然感染率大致相同。

另一個歐洲的研究也發現,和沒有強制性麻疹疫苗的國家相比,強制接種麻疹疫苗的國家,麻疹發病率遠遠降低了86%。

但是強制接種疫苗容易引起反感,而自願接種疫苗則有可能讓傳染機會增加,這兩者之間如何掌握考驗著衛生當局的決策、也影響著疾病預防的成敗。

法國的疫苗接種率比許多國家要低,該國衛生部門試圖避免強制接種疫苗引發的反對,而採取另一種更寬廣的措施建立人們對衛生當局的信任,這樣建立信任的措施換來了更多人願意接種疫苗,雖然一小部分的人仍然反對疫苗。這個案例凸顯了持續溝通、互相了解、強化人們對衛生當局信任的重要性。

疫苗
Reuters
強制接種疫苗能拯救性命,但盡可能還是採取勸導的方式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同意「強制性規定」的定義,許多所謂的強制接種疫苗政策技術上允許人們在特殊情況下得以免接種疫苗,例如宗教或其他原因,執行方面也可能採取寬鬆政策。

採取肢體強迫或恐嚇式的壓迫性接種疫苗則不一樣,雖然能提高疫苗接種率,但大多數人都同意應該避免採取這種辦法。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研究員王亞秋表示,雖然中國官方不推行壓迫性接種疫苗,但是在中國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包括騷擾或侵害隱私等方法來逼迫人們接種疫苗,原因是中央政府通常會要求地方政府達標,例如要求在2021年9月達到90%覆蓋率,這種中央政府下達的指標雖然能提高疫苗接種率,但有時候會在地方上造成壓迫式的疫苗接種。

就算不存在肢體強迫,某些懲罰也會造成反效果。例如那些很難請假去接種疫苗的人,或那些無法前往疫苗接種站的人,如果不按規定接種疫苗就要對他們罰款,這麼做對提高疫苗接種率其實並沒有幫助,而且可能成為接種疫苗的一種障礙。

漢普頓表示,強制接種疫苗這種手段「必須使用謹慎得宜」,盡可能降低執行力度,而且應該是「威脅生命的疾病,會致命的高度傳染病,以及疫苗能有效降低傳染率的時候,」才需要強制接種疫苗。

他說,「確保我們現有的新冠疫苗非常非常安全,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他對強制接種疫苗能有效保護人們健康安全感到樂觀。

「如果能謹慎得宜的採取強制接種疫苗,其好處遠遠超過壞處,」但這是否能說服反疫苗論者還有待觀察。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