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都保持理性,但有一個領域例外

2021-11-28 15:00

? 人氣

馬凱碩和奧斯特都認為,到2030年前後,中國將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奧斯特強調,在這一背景下,西方國家更是應該「堅守自己」,確保經濟繁榮、體制運轉順暢,讓民主制度重新稱為其他國家的榜樣,「否則我們是競爭不過中國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重新走向封閉?

奧斯特還認為,中國正在重新走向封閉、摒棄此前令其變得強大的開放路線。馬凱碩則反對此觀點,認為習近平會無條件捍衛投資開放,北京也不會背離鄧小平確立的實用主義市場開放路線。馬凱碩強調,如今的中共沒有像當年蘇共那樣試圖輸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中共近期突出「共產主義」不過是為了鞏固國內執政合法性而已。

馬凱碩指出,美國政界長期以為,能夠通過經濟合作促成中國政治開放、體制西化、變得自由民主,「這仿佛一個童話,一個讓嚴肅人士都信以為真的童話。」他認為,一個人口只有中國1/4、歷史只有250年的國家,不可能對一個擁有4000年文明史的國家進行演變。「中國是當今世上連續存在時間最長的文明,有著自己獨特的政治史和政治傳統,發展出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因此十分清楚什麼有利於中國。」馬凱碩認為,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層就是有利於中國的。

奧斯特在這個問題上基本認同馬凱碩的觀點,同時也指出,中國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借鑑西方經濟體制之上,「這套體制用在中國,甚至比在西方國家還要更成功。」奧斯特在發言中多次呼籲,西方國家必須做好自己的功課,確保西方體制「重新良好運作」。「德國修建一座機場的時間,中國能新建好幾座機場。假如德國真想在氣候等問題上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像現在這樣是可能不行的。」

在研討會上,奧斯特還提及了自己與Adrian Geiges聯合撰寫的習近平傳記《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今年10月,原定在漢諾威、杜伊斯堡孔子學院舉行的新書推介會因中國領事館施壓而被取消,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各界人士紛紛擔心,中國的言論審查制度正在輸出到歐洲。奧斯特說,這場爭議倒是並沒有影響新書的銷量,反而大幅提振了銷量。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