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考試而教,只會讓學生淪為「無動力世代」!國小校長點出台灣教育最欠缺的東西

2018-03-06 16:49

? 人氣

台灣以及世界上許多開發或已開發中國家的教育,目前普遍都面臨一個問題:從小學到大學,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學校中逃離,或是過著軟爛、無動力、不知為何學習,過一天算一天的求學生活。因為沒有學習動機,所以不可能投入熱情、專注以及恆毅力地學習,這是什麼原因造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較於過往嬰兒潮出生的世代,在後現代社會成長的新世代,相對是比較沒有資源匱乏與經濟壓力的問題,現今的年輕世代多數是生活在上一代所奠基的保護傘中;擁有更多的自由,不須有拯救世界的理想與抱負,更不須擔心明天是否有飯吃。當外在競爭的壓力已經弱化到不足以成為讓他積極奮發、翻轉生命的動力時,倘若學校教育仍然停留在以升學考試為目的年代,勢必難以引發多數學子的內在動力,年輕世代淪為「無動力世代」也是必然的結果。

去年暑假學校辦了一個程式設計夏日樂學營隊,參加的都是本校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為期10天,每天上課8小時的課程期間,令我相當驚訝的是:沒有一個孩子缺課,沒有人坐不住,沒有人喊累,沒有人說無聊。孩子每天都專注投入在學習中,這是在其他課程中很少見到的課堂風景。究其原因,就是:太好玩了!孩子可以透過程式設計創造一些有趣、好玩的東西,過程中碰到錯誤、失敗可以及時回饋、立即修正,直到成功為止,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然而,如果只是好玩,這樣的學習恐怕就很難持續一個月,甚至是一整年或一輩子。於是我們要問:除了好玩之外,什麼才是驅動學習動機,讓人願意投入熱情、專注、恆毅力去學習的關鍵因素?我想應該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對於任何一位學習者而言,當他清楚自己為何學習?想學什麼?需要學什麼?學了以後可以做什麼?跟他的生活、生命有什麼連結?對這個社會、世界有什麼幫助?當他越清楚、越篤定自己學習的意義時,他就越能投入與堅持在這樣的學習中

因此挽救「無動力世代」的方法就是必須改變教育、改變學習的方式;讓學習與生活情境脈絡、與個人生命以及真實世界連結,開啟孩子與生具有的好奇心,讓他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探索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然後從個人的興趣和需求出發,來啟動學習的動機,奠基學習的意義,創造學習的價值,進而連結人生的夢想,最終並希望可以將個人的夢想與世界需要連結在一起,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

這樣的學習絕不會只是學習知識來應付考試,而是要開創學習的視野與意義;不只是為自己而學習,更要為改變世界而學習。這樣的學習不只是學知識,更要學技能與態度;進行跨領域的學習,整合資源將知識加以活用。學習解決問題、學習溝通表達與人合作、與社會環境互動;跟隨社會的脈動與世界發展的腳步,探索社會與世界的需要,從中找到自我實現,成就小我也成就大我的可能;這樣學習才能真正結合認知學習與人格發展,進而實現全人教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