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海開戰的罪魁和禍端

2021-11-25 06:10

? 人氣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圖/外交部)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圖/外交部)

在中美領袖會談,以及歐盟推遲宣布與台灣的新戰略合作計畫後,立陶宛出人意表地放行「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同時間,正於立國訪問的美國務院次卿擇雅(Uzra Zeya)強硬表示,反對其他國家干涉立陶宛深化與台灣合作的主權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京隨即宣布,中國與立陶宛的關係降為代辦級。

正式外交關係「由深入淺」的三個層次分別為大使級,公使級,代辦級。許多期盼「中,立斷交」的大陸網民感到失望,但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駐台代表處」也尚未成立。雙方都保留了後手,中立,或正確地說,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較勁仍在雲裡霧裡進行中。

對立陶宛事件,華人輿論圈原本預期中美領袖會談與歐盟縮手後,立陶宛起碼會先觀察國際風向,暫緩「挺台」事宜,況且立國本也宣布年底才會做最後決定,因此,即便台立兩方都極盡低調處理,選此時機放行仍特別引人側目。

口說與行動是兩回事,口頭挺台是「吵著要糖吃」,行動挺台則是「不給糖就搗蛋」,在歐盟都收手觀風向的時候,立陶宛何來底氣付諸行動?更重要的是,中美間目前到底處於和緩氣氛或是對抗?

這盤棋的複雜度,恐怕超乎原先的想像。

一方面,拜登政府仍不放棄對北京玩和戰兩手,近日紐約時報也開始質疑拜登想「兩全其美」(不願得罪鷹派,又希望中國幫忙)的心態矛盾。

另一方面,歐盟在挺台動作上踩了煞車,立陶宛卻維持衝撞姿態,兩造一緩一急就似不合理,但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歐盟與其成員立陶宛關係的微妙之處。

簡言之,由於難民問題,歐盟高層(也就是大國們)與立陶宛關係緊張,而美國挺「立台交往」有雙重目的,其一是在難民問題上向歐盟施壓,擴大歐俄之間的矛盾;其二是在台海問題上製造事端,高槓桿政治操作有利在中美博弈中擴大美方優勢。

對立陶宛而言,有美國撐腰,並「聽命」將事態延伸到台海,有利於壓迫歐盟解決火燒屁股的難民危機,以及強化與美國的關係反俄。

如果中美領袖會晤象徵著中美關係和緩,對立陶宛與美國反華鷹派並不利,因為局勢會滑向「沒人給糖吃」的窘境。美國反華鷹派並不只是共和黨,還包含拜登政府與民主黨內的部分成員。

現在我們看到了「不給糖就搗蛋」的突兀局面,從某種角度來說,立陶宛成功了,華人圈終於肯正眼瞧瞧這個遠歐蕞爾小國到底在鬧什麼。

難民問題再戳歐洲

今年8月開始,中東難民湧入西歐國家的速度加快,難民主要選擇從白俄羅斯進入鄰國波蘭與立陶宛,再流入西歐地區。

為此,波,立兩國邊界先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防止難民湧入。波蘭在邊境部署了超過1.5萬部隊,立陶宛循外交途徑,長臂鹹豬手伸到台海刺激北京,務求將原本置身事外的中國捲入此一紛爭,因為中俄友好,而白俄羅斯的靠山是俄羅斯,立國此舉形同將歐美與中俄推向冷戰模式。

當然,不能高估立陶宛的政治智商與膽略,這一招若沒有「美國教學」與公開力挺,世上沒有國家敢同時踩踏中俄紅線,並尾巴搖狗地綁架歐盟。

2021年11月,大批來自中東的移民/難民行經白羅斯,聚集在波蘭邊界,企圖闖關前往西歐(AP)
2021年11月,大批來自中東的移民/難民行經白羅斯,聚集在波蘭邊界,企圖闖關前往西歐。(資料照,AP)

由於東歐包含波羅的海諸小國都視俄羅斯為威脅,白俄則曾走平衡路線,努力站在歐盟與俄羅斯中間。但去年白俄大選,因對反對派的打壓,歐盟高調質疑盧卡申科當選合法性,並稱其為「獨裁者」,而後反對派領袖往東歐出逃,落腳處包含立陶宛。

不過,從盧卡申科的角度來看,歐盟干涉內政,企圖在白俄搞顏色革命,搞不成就制裁白俄,並大力支持其反對派壓縮盧卡申科的國際生存空間。因此逼得盧卡申科只能往俄羅斯方向傾斜,難以復原此前的平衡角色。

俄羅斯長期抨擊北約東擴的威脅,因此力挺盧卡申科,藉此警告西方勿得順進尺。兩國經過一連串的深化合作,直到11月4日俄羅斯宣布簽署「聯盟國家一體化法令」,進一步加強兩國命運共同體的關係。

俄羅斯抨擊波,立兩國與西方國家在難民問題上雙標,因為難民的起源是來自於北約東擴,以及西方在中東製造戰亂的錯誤政策。

盧卡申科曾為了顧及與歐盟的關係,而切斷了白俄這條(對難民而言的)「黃金路線」,但在5月發生客機迫降事件:愛爾蘭籍客機載了白俄反對派領袖前往立陶宛,因有消息稱飛機有炸彈,白俄派出戰機引導飛機降落,隨後逮捕反對派領袖。此事件引發歐盟宣布禁止白俄航班進入其領空的制裁。

遭制裁後,盧卡申科決定「放開」這條路線,不再為歐盟阻擋難民。歐盟隨即跳腳,指責盧法申科蓄意報復。盧卡申科則反擊,難民本來就不是白俄的責任,歐盟對白俄發動「混合戰爭」,製造顏色革命,制裁白俄航空公司,卻反過來要求白俄(在難民問題上)的保護,多麼可笑。

事態蔓延到俄羅斯,並波及中美歐三角關係

7月,立陶宛邊境湧入的難民數量持續上升,立國呼籲歐盟對白俄採取更嚴厲的行動,並與波蘭抱團取暖,然後歐盟大國與英國相繼捲入這一場難民危機。

波蘭是歐盟反俄先鋒,盧卡申科指控波蘭在白俄境內製造顏色革命,俄羅斯指責波蘭在歐盟內部煽動反俄「亡盟感」。在這場難民危機中,波蘭屢屢呼籲對白俄使用武力,加強制裁。同樣反俄,並在顏色革命中蹭一角的立陶宛,激情不下於波蘭,甘願受美操控,將手伸向遙遠的台海,刺激與自己並無深刻矛盾的中國,還鼓譟波羅的海諸國一起反華。

經波,立兩國大鬧天宮,歐盟一口咬定白俄的「難民炸彈」,背後就是俄羅斯搞鬼,然而俄羅斯嚴詞否認。這段期間,歐盟連續給予俄羅斯貿易制裁,航空禁令,令俄羅斯威脅要從能源途徑反制裁。

波蘭邊防部隊嚴陣以待,阻止白俄邊防軍帶來的大批難民闖入國境。(美聯社)
波蘭邊防部隊嚴陣以待,阻止白俄邊防軍帶來的大批難民闖入國境。(美聯社)

事實上,歐盟大國法,德,與波蘭,立陶宛,英國對這場危機的因應方式也有所落差,有時還會互相指責。簡言之,外界以為歐盟與立陶宛是同一戰線,但其內部矛盾卻也逐漸公開化。

歐盟高層的痛點,就是與中俄兩國都有實質的交往利益 —— 俄羅斯的能源,中國的經貿 —— 旗幟鮮明地與中俄對抗,根本不符歐盟利益,因此近日梅克爾嘗試與盧卡申科溝通,為難民危機找和解出路。

但立陶宛嚴詞批評德國試圖降溫的舉措,是「危險的道路」。

歐盟高層應該已警覺到,中美擴大了合作態勢,此前的「挺立」,「挺台」,「挺台立」的政策,很可能將局面引導至「歐盟反華力度超越美國」的危險,所以不能不暫時縮手,回頭專注於歐俄矛盾,畢竟,這才是歐洲迫切的危機。

現在北京出手降級與立國的外交關係,也可說是直接警告歐盟莫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如果中國在白俄問題上被迫倒向俄羅斯立場,以打「白俄牌」的方式反制歐盟打「台灣牌」,歐盟勢將四面楚歌,而內部問題已炸鍋的美國,則是最大受益者。

這麼看就了解,若歐盟仍堅持挺台,「台立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並非中國,俄羅斯,更非美國,而是歐盟自身。

台灣想成為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嗎?

一戰的起源是小國紛爭,將大國捲入,最後不可收拾。立陶宛正在操作一個它自身無法承受的高風險遊戲,若只是歐美俄長久以來的「宿怨坑」也就罷了,但現在遠在東亞的兩岸也被捲入,局勢就更形複雜,也更為凶險。

對美國而言,操做「台立關係」一箭三鵰,既修理俄羅斯,又惡整中國,甚至還能打擊歐盟內部的「自主派」。若真的弄巧成拙,美國大可翻臉不認人,將肇事矛頭指向「代理人」,而損失一個立陶宛小國,不算什麼。

那損失台灣呢?這麼說吧,美國遲早得放棄台灣,現在的高槓桿操作,就是在提升台灣的出售價碼。所以此前才說,華盛頓正在「捧殺台灣」,合理來看,捧台為起點,而終點就是將台灣交易出去。

蔡政府明知目前美國的挺台操作的力度,已經超越了綠營藉以在內部政治套利的需要,仍自以為得計地打擦邊球蹭歐,其心可誅。

玩火必自焚,習近平說。

現在,「立陶宛駐台灣代表處」這張牌,美國還捏在手裡,關鍵在於歐盟高層的決斷,若向美國屈服,形同與中國為敵,北京將不得不在白俄事件的立場上,選擇與俄羅斯一致,而這正是美國那群「冷戰控」樂見的發展。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發文慶祝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取自Žygimantas Pavilionis臉書)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發文慶祝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取自Žygimantas Pavilionis臉書)

重點是,一旦中歐關係滑向對立,北京等於少了武統台灣的一大顧慮,而世界亂局也將一發不可收拾。歐盟唯有停止挺台操作,才能避免事態失控,而這麼一來,蔡政府這波「蹭歐」,就會成為爛尾戲,但卻是台灣之福。

歐洲難民問題是危險的深水區,北京尚且不願意觸碰,蔡政府還以為其中有利可圖。「台立友好」並非「善的循環」,而可能是台海戰爭「禍的開端」。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