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拜習會緩解對抗氣氛,台灣準備好兩岸「護欄」了嗎?

2021-11-20 07: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上午舉行視訊會議。(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上午舉行視訊會議。(資料照,美聯社)

拜習會登場前中美頻頻較勁,美國是小動作不斷,其實大陸何嘗不是動作很多呢?雙方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既合作又競爭」的氛圍;11月16日視訊會議當天,習近平四平八穩地談話,拜登則是有點坐立不安的感覺來面對。將近4個鐘頭的對談,基本上就是相互試探彼此可以化解多少「對立」議題,這些其實在會前會,布林肯與王毅已經交過手了!在全球媒體鏡頭下,雙方能夠有大突破的可能性並未出現。落幕後中美各說各話,顯示雙方真的沒有達成最新的突破性結論,意味著:就是中美元首的高峰對話,最大的收穫就是緩和彼此之間這10個月來的「對抗」氣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拜習會有沒有進展,中美之間元首願意坐下來談話,明顯地已經讓雙邊的關係可以有一個的新的開始,然而,可怕的是這樣的接觸竟然花了拜登上任10個月以後,兩人才碰得上頭。這對於習近平一開始就稱拜登為「老朋友」顯然就是客套的稱謂;相對地,拜登對於「老朋友」這樣的客套,馬上回應記者說:「讓我把事情說清楚一點,我們彼此之間很了解,但我們不是老朋友,這純粹是公務上的事情」。從這樣的互動與反應之下,你可以看到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情誼少而公事多!

美國公事公辦 對中態度較被動

拜登比川普好一點的地方就是:他非得和習近平會談,不然的話,川普留下來的爛攤子將更難收拾。其實拜登在美國國內的民調直直落的情況下,他被迫非得提前和北京對話,不然的話跌勢還會再繼續往下探。拜登馬上要碰上期中選舉,他在11月2日維吉尼亞州長、紐澤西州長、紐約市長與波士頓市長選舉,第一次小考,差點被當,維吉尼亞州選民給拜登一個「慘痛的教訓」,拜登和民主黨馬上警覺到接下來的2022年期中選舉,民主黨明顯地將陷入苦戰。若是沒有在中美談判上有新的突破的,拜登就任後第一年的成績單真的很不好看。

然而,要和北京有所突破,川普所留下的所有抵制與對抗勢必要有所「調整」或「退讓」,拜登非得下個決定。也就是拜登都是在「被動」的情勢來做決策,當然只有公事公辦,沒有什私下交情好套!

值得注意的第一點是劉鶴在10月9日及10月26日先後與戴琪和美國財長葉倫,分別進行第二度通話,雙方同意,彼此的貿易關係對雙邊和全球經濟影響至關重要,也同意針對兩國經貿議題重啟協商。這個應該也是拜登與習近平這次談話中最重要的交集。只是雙方談判的焦點還未突破:美方擬暫緩「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轉向要求中國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擴大採購承諾。中方則已二度針對取消高額關稅和經濟制裁向美方提出交涉,攻防之間,還需用更多的對話與溝通來尋求共識。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AP)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資料照,美聯社)

冬季奧運檢驗拜習會真偽

值得注意的第二點是北京最在乎的是,過去這個10個月來的中美關係明顯也比在川普時代還要遙遠,美方「冷戰式的對抗思維」氣勢不斷高漲,科技脫鉤、經濟制裁、加強聯盟對中國圍堵等一系列行動跟進,導致世人對中美可能走向戰略對抗和衝突的預期和擔憂驟升。換言之,北京所希望的是中美加強管理分歧、緩和彼此緊張氣氛。9月25日加拿大放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確釋放拜登的善意,也是促成習拜會登場的關鍵原因之一。

接著在許多議題設定護欄,來避免競爭演變為衝突。像在氣候變化、國際能源供應短缺對世界經濟復甦的影響,包括中國自身的能源短缺等議題上,中美有深入地討論。處理新冠疫情雙方體認到需要美中與各個盟友夥伴們以及國際社會整體合作。……顯然拜登團隊意識到這次拜習會要想有所進展,危機管理機制勢必得先架構起來。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就提到:「拜登與習近平在會中都強調,美中關係對於世界至關重要,未來需要舉行經常性的元首互動會議,不只是對話,更要針對實際議題進行實務會議,確保能加以改善,而在無法改善的部分,則確保能降低雙方的摩擦與衝突。」

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40%、全球前兩大碳排放大國的美國和中國,10日出乎外界意料地發表一份氣候聯合宣言。(AP)
作者指出,拜習會針對氣候變遷、能源短缺等議題,有進行深度討論。(資料照,美聯社)

至於這個危機管理架構能否順利運作與產生即時「煞車效果」,美方是否會杯葛這回在中國舉辦的冬季奧運?馬上就可以考驗這場拜習會是談真的還是談假的!

美中對台未有新共識

值得注意的第三點當然還是「台灣議題」,不可否認的中美雙方所關切的台灣議題在這場拜習會中當然會是焦點。拜登強調「美國仍然致力基於以《台灣關係法》、3項聯合公報與6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這也將是我們將繼續進行接觸的部分。」

其實,這就是長期以來美方的官方既定立場。美國媒體記者特別在新罕布什爾州追問拜登在拜習會中台灣議題時說:「我們清楚表明,我們支持台灣法,就這樣。它是獨立的。它自己做決定。」真確的意思為何?拜登解釋,指美國政策並無改變,他的意思是「我說他們要做出決定。他們,台灣,而非我們。我們不鼓勵獨立。我們鼓勵他們遵守台灣法的要求。這是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他們自己做決定。台灣自己做決定。」

至於北京在討論的設計上優先把台灣議題擺在第一,中美雙方在台灣、貿易、科技、新疆等一系列問題上持續存在分歧,《環球時報》11月15日的社評就明指,「台灣問題是中國的終極紅線」,「為了降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戰略衝突風險,後者必須在台灣問題上退一步,並且展現克制。」在拜習會中北京就是抓住拜登「肯定明確說了不支持『台獨』,希望這對抑制美台勾結不斷破壞台海和平穩定政治基礎、從而導致軍事緊張的惡性循環產生積極作用。」(《環時》11月16日社評)換言之,北京的談判策略就是要把台灣議題壓在這次拜習會中能產生最具體而明確的「共識」上。但從雙方事後的說明,可以看得出來,雙方還是回到各自的堅持,並未有新的對台共識。

2021年,美中對抗,新冷戰(AP)
作者認為,中美雙方在拜習會中,仍未對台議題有新共識。(資料照,美聯社)

總體觀察

拜習會北京的主動性顯然比華府還要積極。甚至企圖主導議題順序的安排與時間長短,不過拜登團隊雖處被動,但是抱持「談比不談好」的原則,先讓拜登和習近平有所接觸,創造中美關係「破冰」緩解雙方過去10個月來的緊張,應該是拜登團隊設定好的目標。

拜習會為議題設定「護欄」是最大的特色,主要用意還是在防止拜習會破局,雙方都覺得沒有必要一步就談到位,那麼有分歧的部分就設護欄。實務談判中可以有具體成果就先行,需要改善的則同樣設立護欄,以免造成更大的危機。

拜習會的後續中美各項談判,其實才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拜登有期中選舉的壓力,而川普留下的爛攤子,若是拜登無法善解,明顯就會是民主黨在2022與2024時最嚴酷的考驗。習近平在六中全會的歷史定位確定,根本沒有太大的國內壓力。有的是時間可以和拜登周旋。

拜習會中美宣布放寬對對方記者的簽證限制,這是兩國元首視訊會議帶來的第一個現實成果。然而冬奧議題並未被提及,馬上會是中美關係的第一道考題,雙方是否能建立管理危機機制,並且產生有效化解緊張的可能性,值得觀察下去。

台灣面臨考驗

至於蔡政府在這場拜習會的反應,總統府表示,有注意到美國重申對台灣的承諾,而台灣的立場、也會持續貫徹,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強調小英在雙十談話的「4個堅持」。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習近平也講過啊,中國從不稱霸,從不給外國任何國家增加麻煩,希望能說到做到,不要老是講你是屬於我的,這是台灣2300萬活生生的人,請他尊重2300萬人的意願,台灣絕不會窮兵黷武,台灣不會去打中國,希望中國不要來打台灣。」

想要請問的蔡蘇兩人,拜登在後來對他的不支持台獨的補充解釋中所言的「他們自己做決定。台灣自己做決定。」執政黨目前真的敢交付2300萬全民來表決「台灣獨立」?在這場中美元首會談中雙方頻頻建構「護欄」,來降低可能引爆的緊張或危機,蔡政府?有沒有兩岸之間的護欄機制來緩解沒有必要的衝突和緊張呢?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學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