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矽谷製造」的漢堡肉》選摘

2021-11-27 04:40

? 人氣

除了素肉,台灣現在也自行研發了植物肉,除了標榜營養價值高外,裡頭也不含動物激素、膽固醇、抗生素、基因改造、防腐劑等有害健康物質。(圖/取自PAKUTASO)
「超越肉類」(Beyond Meat)及「不可能食品」的產品使用的原料種類為十五至十八種,其中不少都經過高度加工,和原先的食材已經相距甚遠。(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二○二○年時,我終於有機會試吃 Emergy Foods 的第一個產品「真菌牛排」,為了更容易接觸消費者,真菌牛排在超市上市時叫作「Meati」,達成這個非凡成就,讓真菌牛排吃起來就像真的牛排一樣入口即化的人,應該要加薪,因為用哈金斯的話來說,「我們的水準是全牛。」根據營養標示,一塊四盎司的真菌牛排,含有二十二克蛋白質、十克碳水化合物,而且幾乎沒有任何脂肪,相較之下,四盎司真正的牛排,則是擁有十三克脂肪和二十六克蛋白質。此外,真菌牛排還富含鋅,並且能夠提供我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每日所需纖維,這樣的數據一定會讓每個人都很開心,我也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Meati」餐盒裡有一塊真菌雞排、一塊真菌牛排、兩包真菌肉乾,我首先品嚐的是淡紅褐色的肉乾,鹹鹹的,很有嚼勁,非常好吃。某天晚上,我用平底鍋煎「真菌牛排」當晚餐,還沒解凍時,看起來其實不太像肉,但很快就開始在平底鍋上燒焦,我於是加進橄欖油和奶油,看著鍋子發出嘶嘶聲。熟了之後,我把牛排放在砧板上,拿了一把銳利的刀開切,肉的內裡是粉紅色的,外層則是咖啡色,我切了一片放進嘴巴中咀嚼,牛排的質地非常驚人,口感有點像蘑菇,我很喜歡,也跟真正的肉沒有差很多。哈金斯向我保證,這個版本還有改進空間,只要再多一點脂肪,形狀弄得更不規則一點,這塊牛排就能以假亂真。

哈金斯為了測試他的產品展開一場旅程,和各地的主廚分享他的真菌牛排,他說其實還蠻容易推銷的,因為真菌牛排的生態足跡很低、原料簡單、主廚也能依照需求自行調整料理方式。你第一個買到「真菌牛排」的地方,很可能是在洛杉磯、紐約、芝加哥的米其林餐廳,因為一種只含有三種原料的類肉產品,對主廚來說根本不作他想,迫不及待想在最難搞的純素主義者客人身上試驗的主廚,也都會受真菌牛排富含的水分和可塑性非常高的口感擄獲。主廚不僅因為真菌牛排未經加工的天然外型,而想要在他們的餐廳販賣這項食物,他們同時也想投資。芝加哥「Alinea」餐廳的主廚格蘭特.阿查茲(Grant Achatz),和名廚丹.巴柏的哥哥大衛.巴柏(David Barber),都在 Emergy Foods 的A輪募資中出資,這輪募資於二○二○年十月結束,最終募得兩千八百萬美元。

不像大部分食科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哈金斯本人不是純素主義者,甚至也不吃素,這對一間試圖複製牛排的新創公司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我對肉類品質的要求非常高,我在蒙大拿州長大,父母經營野牛牧場,不過我也相信永續發展和減少肉類攝取。」由於模仿紅肉的口感非常困難,我問了哈金斯他對競爭對手「不可能食品」漢堡中使用基改物質血基質有什麼看法,以及 Emergy Foods 會不會也考慮使用基改生物。他回答「我還不覺得血基質是必需的」,並解釋在加入任何只是謠傳一定得加的基改物質前,他更在意對於真菌牛排的口感,「社會大眾怎麼想」,而且「直到大眾想要之前,我都不覺得我們需要」。

*本書作者拉里莎.津貝洛夫(Larissa Zimberoff)關注食物、科技、以及商業領域的自由記者,對吃絕不隨便,會為了任何新奇美 味的食物計畫一段旅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視覺藝術系畢業,紐約新學院大學創意非文學寫作碩士, 文章散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WIRED連線雜誌》、《時代雜誌 》、《彭博商業周刊》、彭博社等媒體。現居北加州,經常在史丹佛大學、美國 烹飪學院納帕分校(CIA/Nap)的「重新思考食物」會議(reThink Food)、以及國 際警察首長協會(IACP)演講、主持、討論食品科技的各種議題。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矽谷製造」的漢堡肉?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商周出版)

《「矽谷製造」的漢堡肉?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立體書封。(商周出版)
《「矽谷製造」的漢堡肉?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立體書封。(商周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