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從貿易爭端走向科技戰 朱敬一揭WTO三大問題:難解決中美衝突

2021-11-14 08:30

? 人氣

中研院朱敬一院士13日出席思沙龍「美國《走錯》了哪一步?二十年來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座談。(顏麟宇攝)

中研院朱敬一院士13日出席思沙龍「美國《走錯》了哪一步?二十年來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座談。(顏麟宇攝)

美中兩強經貿衝突影響世界局勢,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指出,美中如今從貿易戰走向科技戰,而1994年制訂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也因為數年來的網路革命、科技發展而顯得過時,WTO的共識決體制,也讓許多問題難以處理,中美之間的爭端至今仍難以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3日下午舉辦「美國走錯了哪一步?20年來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思沙龍,邀請中研院士朱敬一專題演說,並由《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主持。

朱敬一指出,美中貿易戰是從前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開始,起點是2017年4月啟動的鋼鋁國安調查,當時美國因鋼鋁價格波動受到傷害,而美國是用國安的角度處理此事,因此後續都少有經過WTO程序,「只要美國認定是如何就如何。」

朱敬一接著提到,2018年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及中芯通訊進行商業往來,這件事已進入「不完全是貿易」的衝突,後來2018年12月加拿大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也不完全是經貿事件,中美慢慢從貿易大戰走到科技戰,經貿大戰是表象,但背後就是科技面。

朱敬一:美中衝突無法單就貿易表象解決

朱敬一表示,中美衝突在WTO有很多不同面向,美國指控中國是黨國資本主義、強迫技術移轉、竊取智慧財產權、設下網路防火牆、有資料區域性限制等,但這些指控若要用WTO現有規則去解決非常麻煩,因為貿易只是表象、結果,但要利用現有規範要解決問題,卻非常困難。

朱敬一進一步說明,很多國家提案修改WTO的規範,議題包含透明性、通知義務爭端解決機構、上訴機構、電子商務、非市場經濟等,但中國不能算是西方市場經濟,這又要如何要求改變?簡單來說,貿易只是表象,要解決美中衝突,就要處理背後很多根本的問題,否則不可能靠著解決表象來解決問題。

20211113-中研院朱敬一院士13日出席思沙龍「美國《走錯》了哪一步?二十年來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座談。(顏麟宇攝)
中研院朱敬一院士13日出席思沙龍「美國《走錯》了哪一步?二十年來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座談。(顏麟宇攝)

但朱敬一指出,WTO修改規則採共識決,要讓上百個會員有共識又是何其困難?各會員開發程度不一,可能是重農業或重工業,也有些會員是在現在沒解決的問題中獲得利益,獲益者沒有必要透過解決問題讓自己受害,這就讓WTO的規則修改非常困難。

中國從未承諾開放網路連結 WTO對網路交易問題難規範

至於WTO現有的規則、問題從何而來?朱敬一從網路革命、報酬遞增、隱形國營事業這3點面向解釋。朱敬一首先指出,WTO成立於1995年,建立組織的《馬拉喀什協定》(Marrakesh Agreement)是1994年簽訂,當年網路才剛剛興起,有多少商機、應用都還不清楚,網路的發展衍生出許多1994年的人沒想過的貿易障礙。

朱敬一解釋,貿易流程的7個步驟為認知、比較商品、下單、運送、海關、進入本地市場、消費,1994年簽訂協議時,大家想到的貿易障礙都是「運送、海關、進入本地市場」,諸如課稅、配額、騷擾等實體貿易障礙;但網路交易的貿易障礙都是在「認知、比較商品、下單」,例如網路防火牆可能導致部分地區的消費者不能比較其他商品。

朱敬一直言,這件問題正是WTO沒有規範的,因為1994年時根本沒有這種問題,而且如今的網路封鎖也是不對稱的,這也對中國比較有利,中國人不能連到外國網站,但外國人卻可以到中國網站買東西,這就是一種不公平貿易,就算把這個問題拿到WTO也很難談,因為WTO對服務業的要求只針對承諾過的事項,而中國從來沒有承諾開放網路連結,所以不能用WTO規範要求中國。

朱敬一也說,若要到WTO指控他國造成傷害,必須提出「如果沒有這個傷害」會損失多少的比較,但假設被網路封鎖的消費者完全不知道有其他網站,那他就完全無法完成交易,也因此無從得知如果他得知其他網站後會買多少,所以要在WTO的環境控訴中國網路封鎖造成的損失,是鐵定做不到的事情,若想要更改規則,中國也不會同意。

談到報酬遞增,朱敬一表示,這往往存在於知識經濟產業中,這也是1994年難以想像的問題,以前傳統產業著重於重複大量生產,但強調報酬遞增的科技產業並非如此,例如新廠商會較願意將商品上架瀏覽人數較多的Amazon,如此一來Amazon的商品就會愈加齊全,也愈容易吸引更多新廠商,消費者也會越多,這也是以前不太有人強調的觀念,網路經濟時代就會出現如此「正面需求回饋」,愈多人愛用就愈多人使用,一但占有優勢就會持續處優,呈現不可逆轉的優勢。

至於隱形國營事業的「有形之手」(政府),朱敬一說明,中國1979年改革開放,1992年開始全力推動,蘇聯則是在1990年開始解體,1994年簽訂WTO協議時,中國和美國都還不成氣候,所以當時也沒想到WTO將來會面對這兩個經濟體轉型之後大規模有形之手的出現。

美中跳脫傳統地緣競爭思維 未來科技戰將撼動貿易市場

朱敬一接著說,但這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處理得不好,因為原來是集體國有的經濟要大量民營化時,一定會出現裙帶關係取得企業的情況,目前WTO無法解決這點問題,因為全世界對國營企業的定義大多是政府持股超過50%,但這樣的定義實在太嚴格,沒有一個國家會真正超過這個標準,更不要說背後有政治力問題。

朱敬一總結,這三點問題造成WTO的規範顯得過時,宏觀而論美中衝突不只是貿易面,就算有人知道要如何改革,也因為共識決而無法實行,這就是美中貿易衝突的大背景,傳統國際競爭都和地緣有關,但現在的美中之間的關稅、5G、AI問題都和地緣沒有關係,而美國從過去到現在陸續形成了軍事牆NATO、貿易牆CPTPP,以及正在成形的科技牆,所有的牆都對貿易有影響,尤其科技牆影響更大。

最後,朱敬一直言,美國20年前讓中國加入WTO是否犯錯,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一方面這讓美國出現了很大的敵人,但另一方面,許多結構性的問題也不是當年所能想像,重點是中美制度的差異問題,美國當時認為改變中國經濟就能讓中國變民主,但在中共的體系下,政治對影響經濟較大,種種因素造成當初的一廂情願變得如今的怒目相見,如何解決問題仍非常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立邦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