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感嘆:香港將如租界消失後的上海,逐漸成為一座「中國城市」

2018-02-28 11:59

? 人氣

英國

自我認同的迷茫再次浮現,黃秋生選擇暫時離開香港。他的目的地,是英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去英國住了一年,一方面是學習,另一方面是尋根,尋根的意思就是尋自己——看看自己是誰,」黃秋生說。當時他正好有一個偶然的機會師從法國表演訓練大師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而老師的工作室在英國,他便藉此機會探尋自己血液裏的英國基因。

黃秋生與母親黃尊儀
「九七」之後,黃秋生在英國進修一年

「在地鐵上有人問我,你是什麼人?」黃秋生談到他在英國的生活時說。他記得自己當時身穿一件有狼圖案的衣服,於是當他反問對方「你覺得我是什麼人」時,對方笑說「愛斯基摩」。這一刻令黃秋生發現,一個自以為沉重的身份認同問題,換一個角度看,即是一個玩笑。

「到最後,我發覺,通了,」坐在中環一幢鋪著古老花地磚的舊建築裏,他憶述自己的感悟,「我是什麼人?我不就是我嘍?就是混血嘍!是,我喜歡吃(牛)扒,但我又喜歡喝湯。有什麼出奇的?還用找嗎?根本就一直在這裏。」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黃秋生笑說,「多笨!」

一張照片

身份認同的困惑沒有了,但父親離開的陰影卻會不時回來。去年五月,BBC中文的編輯部在籌備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的報導時,偶然地發現,黃秋生在自己的臉書主頁上用英文發佈了一條訊息:「Looking for my father. Federick William Perry (在找我的父親,費德烈·威廉·佩里)。」

帖文配上了佩里與黃尊儀懷抱嬰兒黃秋生的合照,以及一張黃秋生成年後的照片,短時間內得到數百點讚和表達關心的評論。黃秋生在回覆其中一條時寫道:「Drunk last night, but thank you(昨晚喝醉了,但謝謝你)!」

在這位影帝的身世已經不是秘密的香港甚至華語地區,這條帖子輕易地淹沒在了黃秋生那些對政治社會民生的評論帖之中。或許對他本人而言也一樣,在被問到當時發這樣一條帖子的時候,黃秋生沒有表現出與帖文本身對應的個人情感。

黃秋生Facebook

「當時是想,現在這個互聯網的世界,這麼厲害,是不是擺(照片)上去就能找到?」黃秋生說,「純粹是好奇。」

他解釋說在不久前重看《花街時代》(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勾起了一些回憶,想看看在不一樣的時代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只不過隨便發一下,也沒什麼希望了,」他說,「不可能了,他應該已經死了。」

中國

在歷年的訪談中,特別是與大陸媒體,黃秋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過,年紀越大,便越更加認同自己身上中國人的部分。在2018年的香港,這未必是一句最討喜的引述。「雨傘運動」中年輕人走上街頭(一方面是在爭取普選,另一方面或許更是在一個更廣大的圖景裏作身份認同的抗爭),民主派議員極力阻止香港高鐵「一地兩檢」,球場內的觀眾拒絶向國歌致敬,年輕的民主派議員逐一冒起卻又逐一被「DQ」(取消資格)…… 這座城市正在經歷著自身的身份認同危機與再認識,是近年一個難以迴避的氛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