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終身執政」已在弦上...黎安友:問題是他要怎麼從老虎背上下來?

2018-02-28 11:00

? 人氣

在中國山西省古交的一條街的地攤上出售的年畫,包括習近平、毛澤東等中國5位最高領導人的肖像。(美國之音)

在中國山西省古交的一條街的地攤上出售的年畫,包括習近平、毛澤東等中國5位最高領導人的肖像。(美國之音)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學者黎安友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走上終身執政道路後將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當他遇到麻煩時,權力鬥爭將爆發。」他認為,雖然現在的世界潮流顯示民主體制有功能障礙,「但長期而言,專制體制更危險,不受制約的最高領導人遲早會犯大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上週日悄悄宣布,將取消中國憲法中規定的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任的限制。

星期二,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習近平此舉最主要目的「是向所有懷疑者和競爭對手,以及目前不屬於他派系的人發出一個信號,告訴他們,我的權力確實是絕對的,我沒有對手。」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

黎安友說,這一舉措「是個最後確認,我準備要再做10年,或者超過10年。所以有其它想法的人最好要習慣於服從我。」

黎安友認為,習近平這樣做的危險在於,他怎麼「從老虎背上下來?」他解釋說,「當他犯錯的時候,當他開始生病的時候,當他要下來的時候,當你沒有接班人的時候,當某種事情發生,需要政治繼承人的時候,中國政治制度的長期風險是不穩定的。由於中國沒有任何政治繼承的規則,權力鬥爭或不穩定就可能爆發。」

星期一,現年87歲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孔傑榮撰文指出,中共提出廢除國家領導人有限任期的建議,「意味著中共已經忘記了毛澤東長期專制主義的主要教訓之一。」如該文的標題所示《中國可能進入另一個很長的嚴厲獨裁期》 。

孔傑榮是最早把國際法律介紹給中國的美國法學教授之一。他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就應邀前往北京協助中國商務部和稅務總局官員組織國際稅收法律的學習,為當時迫切需要外國投資的中國官員了解國際法律和製定中國的相應法律提供了幫助。

孔傑榮認為,這一為習近平終身執政鋪平道路的舉動,將對世界秩序產生深遠影響。「 這將使他更加大膽地行動,並增加他任意或可能錯誤地在國際關係中行事的風險。這肯定會使中國為其『軟實力』及其軍事經濟實力被尊重作出的努力受阻。」

孔傑榮認為,雖然習近平的「莽撞舉措無疑引起了精英階層的高度關注」,但他預計「抗議活動不會很多」。因為習近平「在過去幾年中扼殺了言論自由。」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杰榮(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共建議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孔傑榮說:「這將使這個政權更具鎮壓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沒有法律限制,並將強加『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裁判所』。」

孔傑榮認為,習近平在國內遭遇的風險很大,因為中國的麻煩正在超越其成就;他認為,習近平的外部風險更為直接,他「將增強外界對『中國威脅』的恐懼,他的更嚴厲鎮壓將使人們想到史達林長達數十年的集權。」

不過黎安友認為,眼下只要中國的經濟強勁,人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他們可能會支持習近平,」雖然他認為,或遲或早「如果他遇到麻煩,由於他的權力如此個人化,而不是制度的權力或權威,恐怕會導致產生權力鬥爭,而不是有序的政治繼承過程。」

而在國際上,黎安友表示,習近平試圖走向終身執政的影響可能並不是很負面的,「因為外國領導人會認為他是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他們知道在那裡有他們可以打交道的人,有可以做決定的人,他們會尊重這一點,他們會適應這一點。外國領導人只需要與習近平打交道。」

黎安友不認為中國政治的這一變化中有任何積極因素可言。「我的意思是說,習近平已證明了自己是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擅長玩政治遊戲,擊敗了所有敵人,熟練地處理了很多政策問題。」

但黎安友認為,習近平的政治才能對中國長期來說並不利,「因為中國是一個現代社會,需要開放,需要信任它的人民,但是現在的政權顯然不相信中國人。」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中共準備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憲法限制,允許習近平無限期領導中國,「標誌著世界毅然決然地向專制治理傾斜。」習近平加入了俄羅斯普京、埃及塞西、土耳其艾爾多安等專制強人隊伍。

黎安友說,「1990年代後期,冷戰結束後,似乎歷史表明民主是一種最好的政治制度。現在,民主政體顯示出很多功能障礙。 作為一種觀念或作為一種模式的民主,其威望現在很低。」

但他說,歷史還在繼續,「專制模式的威望像過去那樣再次受損的時候將會到來。」他補充道,「我仍然相信沒有完美的政治體系,它們都會犯錯誤。但長期來說專制體系更危險,因為最高領導者沒有挑戰,他遲早會犯下一些巨大錯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