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各地接連實施抗疫封鎖,民眾漸感疲倦—「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2021-11-08 09:37

? 人氣

2020年1月份,中國決定將武漢封城,震驚了全世界,自那以來,中國持續利用封鎖(以及大規模檢測和強制隔離措施)來遏制散發的疫情,而與此同時,一些原本實施嚴格控制的國家(如澳洲和新加坡)都已經開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數據,就數字而言,中國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明顯好於大多數國家,確診病例大約11萬,死亡人數不到5000人,而美國病例超過4,600萬,死亡人數接近75萬。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自2020年1月以來沒有出國訪問,堅持以線上形式參加全球峰會活動,例如在羅馬舉行的20國集團會議。對於在蘇格蘭舉行的氣候峰會,習近平也只是發表了書面致辭。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Xuefei Ren說,中國採取的控制措施幾乎比任何國家都要嚴格。她說,中國的制度圍繞控制而建立,在地方和全國層面都有監督體系,在危機中可以非常高效,這一點從公眾抱怨程度相對較低且對管控措施的一貫遵守就可見一斑。

但她表示,嚴格控制的邊境對人的影響不應該被忽視。

Ren說,國門關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中斷了,這種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她已經兩年沒有見到在中國的父親了。

在幾項重大事件臨近之際,中國官方尚未給出任何有關限制措施何時會放鬆的暗示。這些重要事件包括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以及中國共產黨將於明年秋天召開的第20屆全國代表大會,屆時習近平料獲得作為中國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

中國最權威的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為中國的清零策略進行了辯護,稱與每次大規模疫情暴發後重新實施限制措施相比,這項政策的成本相對較低。

鍾南山在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採訪時表示:「有一些國家儘管還有一些小量的病毒傳播,已經決定採用全部放開的辦法,」但出現大量感染後,又要開始收縮。鍾南山表示:「這一來一回,帶來的成本和代價是更大的,對市民、對社會的心理影響也是更大。」

 

鍾南山說,雖然他預計中國將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群體免疫,但中國人的海外旅行很可能在明年年底前都不會恢復正常。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高本恩(Ben Cowling)教授說:「中國目前在維持新冠病毒零容忍方面做得很好。」他表示:「但控制德爾塔疫情有好處也有成本。」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稱,由於中國的種種限制措施,外國公司更難規劃未來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