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看蔡政府的減碳難題:「非核家園」讓台灣更倚靠火力發電,科技業的外國客戶卻又要求碳中和

2021-11-05 21:10

? 人氣

至於台灣目前的成績如何呢?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最新數據,今年前8個月清潔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能與生物燃料—僅佔發電總量的5.58%,至於燃煤發電則超過45%。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承認,台灣今年不太可能實現再生能源占發電總量12%的目標,因為今年的嚴重乾旱讓水力發電沒有表現機會,新冠疫情又推遲了海上風力發電場的相關建設。再生能源的進展緩慢,台灣又打算逐步除役核電廠,加上化石燃料發電的日益增加,突顯了台灣政府面臨的難題—台灣想同時做到經濟成長與減碳,但現在卻還看太不出來究竟要如何兩者兼得。今年台灣一座電廠的小故障卻引發全台大規模停電,就凸顯出台灣能源結構的脆弱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0517-517停電,興達電廠機組故障造成全台分區停電,新竹市一處路口因停電號誌故障,警察出動至路口交管。(盧逸峰攝)
今年517大停電,興達電廠機組故障造成全台分區停電,新竹市一處路口因停電號誌故障,警察出動至路口交管。(盧逸峰攝)

雖然台灣政府面臨能源轉型的困難,對化石燃料發電的倚重也讓減碳更為遙不可及,不過台灣的科技業倒是早早立下了自己的減碳目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來自於客戶的要求。身為蘋果供應鏈關鍵廠商的台積電與台達電,去年就宣誓要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迫使數以千計的供應商也要跟上減碳腳步,免得丟掉訂單。台積電的主要外資股東貝萊德(BlackRock)就致函董事長劉德音,要求他密切關注蘋果的碳排放相關政策。

台積電最近進一步修訂了再生能源的使用目標,從原本的25%,在2030年之前還要提升到40%。台積電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加入「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的半導體公司,RE100要求參與者承諾在2050年之前100%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的主要客戶惠普與戴爾,今年稍早也同樣加入了RE100,甚至進一步承諾其製造設備將完全由再生能源提供動力,並在並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台達電今年還通過2021年內部碳價為每公噸300美元,這些費用將用於再生能源的相關投資。但實現碳中和、以及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等目標,肯定會增加成本。台積電9月發佈的最新氣候相關財務報告,估計在2050年之前,相關成本將增加2%至3.3%。

COP26專題:碳中和
 

與科技業在台灣領跑相比,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都已經採取強制性碳定價,台灣目前卻尚未實施這項作法。不過蔡英文政府計劃從2023年開始為水泥、鋼鐵和光電半導體等大型碳排放行業設定碳價並且開始收費。批評者指出,台灣政策的遲緩將損害其產業競爭力,因為台灣的競爭對手早已擁抱碳交易市場,也讓潛在客戶留下深刻印象。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的黃偉鳴對《日經》表示,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中規範了碳定價問題,並且賦予各部會擬定減緩氣候變遷計劃的責任。黃偉鳴說,台灣的目標是仿效歐盟、日本、加拿大的做法,在法律中制定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堅定承諾。「該法案獲得通過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就碳定價以及如何收取費用等問題進一步討論,但是新規上路肯定會伴隨著強力執法,台灣最快將在2023年針對碳排放開始徵收費用」。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對《日經》表示,蔡政府計劃減少煤炭的使用、增加液化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努力達成艱難的平衡。同時也是台大政治系教授的林子倫說,台灣需要減碳,一方面保持經濟競爭力,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環境。台灣經濟研究所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表示,台灣減碳的最終難題是讓民眾相信淨零排放的重要性。他說,需要讓民眾知道,這個出口大國不會因為倉促減碳而傷到自己。陳彥豪說:「任何過於激進的規劃都可能損害經濟成長。要取得成功,國家的能源轉型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民眾的認可和理解。」

COP26專題:淨零排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